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從1到N,山東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2024年04月21日09:01 | 來源:大眾日報
小字號

卡奧斯工業智能研究院技術創新團隊為企業部署上線工業系統。

在創新的鏈條上,“從0到1”的原始創新被視作“最初一公裡”,而“從1到N”的產業化被視作“最后一公裡”。多年來,山東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創新平台持續提檔擴容,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涌現。正因如此,答好“從1到N”的發展課題顯得尤為迫切。

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是生產力躍遷的必然選擇。當前,山東各地正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把更多科研成果從“書架”搬上“貨架”

比起山東魯電線路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這個職務,張軍辰更珍惜另一張“名片” ——黃渤海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員”。

一個企業管理者為何能成為省實驗室的研究員?這還得從這個實驗室的組建說起。2021年7月,省政府批復建設煙台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以下簡稱“黃渤海實驗室”),這是全省首批啟動建設的省實驗室之一。“我們實驗室從成立之初就明確了定位,把產業需求作為科研導向。科研人員圍繞企業需求開展項目研究。”黃渤海實驗室主任助理鄒強介紹。

當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取得了豐富成果,但依然存在相當數量的科技成果作為“庫存”,不能有效發揮價值。究其根源,在於科研院所的科技供給與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脫節。黃渤海實驗室的搭建讓企業和科研院所能夠精准“結對子”,從供給側、需求側雙向發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在供給側,黃渤海實驗室由煙台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共同建設,組建了12個首席科學家團隊,通過柔性、全時等方式引進6位院士和22位國家級、省部級高層次人才,科研人員隊伍達到233人,其中博士佔比超過70%。

在需求側,實驗室開展“有組織、訂單式”的科研攻關及成果轉化,通過摸清企業對技術的需求,與企業一起開展定向研發,探索出“共建聯合實驗室、項目合作開發、培育企業孵化”等多種成果轉化路徑。目前,已與企業共同建設了1家技術創新中心、8個聯合實驗室。

與張軍辰所在的山東魯電關系最密切的,正是企業與黃渤海實驗室、煙台中科先進材料與綠色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建的電力金具輕量化材料與技術聯合實驗室。“最初,我們的鋁合金輕量化團隊在技術上實現突破,發現了提高鋁合金強度的方法,能夠實現鋁代鋼,但是找不到應用場景。通過對接企業,了解他們的需求,我們開展了聯合攻關,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改進,研制出的產品經檢測可以替代傳統的鐵質電力金具,減重60%以上,節約輸電線20%的能量損耗,目前已經進入市場。”黃渤海實驗室助理研究員張友健介紹。

截至目前,黃渤海實驗室圍繞新材料、綠色化工等領域走訪對接企業130余家,與27家企業及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合同金額超過3000萬元,整體輻射帶動企業銷售增加值10億元左右。引進孵化成立公司8家,推動14件專利以作價入股方式進行轉化,帶動產業經濟投資1.92億元。

擴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朋友圈”

科技創新成果隻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才具備可持續的能力。當前,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區域頭部企業在擴大科技成果轉化“朋友圈”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氮化硅陶瓷,新材料的典型代表,硬度僅次於金剛石,重量隻有鋼材的三分之一,具有高強度、電絕緣、無磁性、高精度等特性。自1978年開始從事氮化硅材料研制,到一步步實現技術突破,如今,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已成為全球第三家、國內唯一一家能夠完成熱等靜壓氮化硅材料批量化制造的企業。

在中材高新氮化物生產車間裡,近70種不同規格的氮化硅陶瓷球源源不斷走下生產線,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各行各業,卻仍供不應求。“以這種1毫米的氮化硅陶瓷軸承球為例,主要在微型的牙鑽上使用。常見的使用鋼球的牙鑽轉速是每分鐘20萬轉,我們的陶瓷球質量輕,每分鐘可以達到60萬轉。轉速越高,患者的疼痛感越低。”中材高新氮化物副總經理楊厚萌介紹,小到牙鑽,大到高鐵,都是氮化硅陶瓷軸承球的應用領域。

面對當前火爆的人工智能技術,許多企業在具體應用時面臨門檻高、成本高的難題,不願用、不敢用、不會用問題比較突出。“我們把人工智能大模型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后推廣使用,可以賦能更多產業。”卡奧斯工業智能研究院技術總監王超介紹。

與內容生成類大模型不同,卡奧斯打造的工業大模型COSMO-GPT既能決策又能執行。“以設備維修為例,過去生產線發生故障時,人員接到設備報警信息后趕到現場,查找哪台設備發生故障,然后給出維修方案,整個處理周期基本在4小時以上。應用我們的大模型之后,通過學習整條產線上所有設備的故障代碼及相應的處理方案,當產線遇到問題,系統可以快速識別故障、通知工人並給出解決方案,這樣可以大大節省設備維修時間。”王超介紹。

今年初,COSMO-GPT入選工信部“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名單。目前,COSMO-GPT已經開發出了15個以上的應用場景,在家電、化工能源、服裝、汽車等多領域20多家企業內廣泛應用。

在市場找答案

創新鏈與產業鏈如同DNA的雙螺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二者互動效果如何,最終還是要在市場上尋找答案。

前不久,比亞迪第7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濟南下線。其背后,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功不可沒。

近20年來,濟南二機床陸續為比亞迪10大基地提供了160余條大中型沖壓生產線。“比亞迪、吉利、理想、蔚來、小鵬、小米等汽車品牌,都是用二機床的大型沖壓設備。去年,國內汽車主機廠的大型沖壓生產線100%都是我們生產的。”濟南二機床董事長張世順介紹,得益於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企業去年產值突破百億元。

機床裝備被稱為“工業母機”,其技術水平代表著國家工業水平。中國第一台大型龍門刨床、中國第一台大型閉式機械壓力機、中國第一條全自動沖壓生產線、中國第一台機械主軸式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鏜銑床……濟南二機床先后研制出600余種國家首台(套)產品,承擔並完成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3項。

市場沒有辜負企業的探索和創新。目前,濟南二機床主導產品有鍛壓設備、金切機床、自動化設備、鑄造機械、數控切割設備等,廣泛服務於汽車、軌道交通、能源以及船舶等行業,產品遠銷世界67個國家和地區。

享受到科技創新紅利的還有山東重工集團。近年來,該集團旗下濰柴動力相繼發布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新紀錄。4月1日,山東重工集團發布今年一季度成績單:集團匯總收入實現1375億元,同比增長15%﹔利潤60億元,同比增長50%,在去年高位增長基礎上實現首季“開門紅”。

不僅自己打開市場,山東重工還帶動省內汽車產業、工程機械、農機裝備、氫燃料電池等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2023年,濰坊市動力裝備產業實現營業收入2650億元,同比增長18%。

從全省看,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正持續釋放發展動能。一季度,山東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0%,其中工業運行穩中快進,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高於全國平均2.9個百分點,居工業大省前列。(陳曉婉 張文婷 王建 賈涵宇)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