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行走先行區

山東從0到1,攻堅關鍵核心技術

2024年04月20日08:51 | 來源:大眾日報
小字號

一家民營企業打破產品、技術、裝備三封鎖,實現碳纖維自主可控﹔家電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兩年多時間突破關鍵共性技術10多項……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4月12日至18日,在“行走先行區 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題採訪活動中,記者看到,山東各地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涌現出一批原創性、顛覆性創新成果,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新動能。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等不得也慢不得

高油酸大豆、香味玉米、耐除草劑水稻、高維C生菜、高GABA番茄……在濟南高新區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廳裡,陳列著一株株與眾不同的植物,它們都是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來的。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對作物的基因進行敲除、修改等操作,從而大大縮短育種周期。

要實現基因編輯育種,首先要有“基因剪刀”。“‘基因剪刀’就是酶,存在於自然界中,誰先找到有活性的酶並且能夠改良提升酶的活性,誰就能申請專利。”舜豐生物首席技術官、副總經理李國甫說,尋找“基因剪刀”,速度是關鍵。

為了更快找到好用的“剪刀”,舜豐生物搭建了國際一流的基因編輯工程化研發平台,形成“基因編輯+”多技術融合的創新體系。目前,舜豐生物已經自主研發了包括CRISPR Cas SF01和CRISPR Cas SF02在內的多把“基因剪刀”。“我們的‘基因剪刀’與國際通用的‘剪刀’相比,更小、更容易載體傳遞,而且在一些作物中的編輯效率更高。”李國甫介紹。

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剪刀”,舜豐生物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了20余種高產優質的超級新品種。2023年4月,舜豐生物高油酸大豆獲得全國首個植物基因編輯生產應用安全証書,率先開啟了育種技術的產業化。

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等不得也慢不得,誰能走在前面,誰就能在競爭中搶得先機、贏得主動,認識到這一點的不隻有舜豐生物。

120英寸屏幕可卷可折可發聲,在海信集團,全球首款8K激光電視令人稱奇。依托於技術和產品領先優勢,海信牽頭制定了激光顯示領域各類國際國內標准,擁有響當當的“江湖地位”,激光電視銷量佔全球市場的近50%。

海信的領先地位,得益於超前的技術布局。“早在十幾年前,我們就意識到電視尺寸越來越大是必然趨勢,同時也預見到隨著尺寸增大,電視的重量、功耗等也會急速變大,於是我們開始尋找一種不依賴液晶顯示屏的技術。”青島海信激光顯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顯榮說。

與液晶顯示相比,激光顯示具有發光效率更高、能耗更低、健康護眼等諸多優勢。看准這一點,海信在行業內最早開始激光顯示相關技術研究,經過不懈努力,於2014年推出全球首款100英寸激光電視,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在此基礎上,海信持續深耕。截至今年3月,海信累計申請國內外激光顯示專利2552件,在行業內遙遙領先,正在加快推動激光顯示在家用、展覽展示、文娛、數字放映、車載顯示等場景的應用。

認准了,就堅定不移走下去

臍動靜脈導管用於早產兒、新生兒輸液治療,全球僅有兩家制造商,其中一家是位於淄博的山東安得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包括臍動靜脈導管在內,安得醫療有12項產品在國內率先上市,填補國內空白。

“公司成立之初,隻有5種產品。我們採取了低成本快速上量的市場策略,但由於產品方面缺乏競爭優勢,連年虧損。”安得醫療總經理鄒鵬說。

痛定思痛,安得醫療調整經營思路,決定走技術創新之路。然而,三類一次性醫用耗材從開始研發,到獲得注冊証、實現市場准入至少需要3到5年時間,周期長、投入大,這對一家連年虧損的企業來說談何容易。

“在困難的形勢下,我們沒有動搖,仍然堅持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產品開發,研發高附加值產品,實施產品差異化戰略。”鄒鵬介紹,安得醫療的研發投入始終佔當年營業收入的5%以上。

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2010年國內首款1.2μm精密過濾輸液器上市、2011年國內首款0.2μmTPE輸液器上市……在13年的時間裡,安得公司12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隨著新產品不斷推出,公司逐漸走出了困境,從2010年到2020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0%。截至目前,安得公司已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証122項,其中三類注冊証90項,是淄博市三類醫療器械証書最多的企業。

創新維艱,尤須定力。認准了就堅定不移走下去,在這一點上,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與安得醫療不謀而合。

簡簡單單一根“絲”,強度是鋼鐵強度的7到9倍,密度僅是鋼的五分之一——這就是被譽為“新材料之王”的碳纖維。

碳纖維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氫能源、風電、體育休閑等領域,曾幾何時,我國碳纖維全部依賴進口。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原本生產魚竿的威海光威集團於2002年成立拓展纖維有限公司,搞起了碳纖維研發。

碳纖維研發要攻克設備、工藝、原輔材料等關卡,難度極大。“最多的時候,我們公司貸款高達27億元,當時做碳纖維看不到回頭錢,也不知道是3年、5年甚至10年才能突破。”拓展纖維有限公司董事長叢宗杰說。靠著堅持和努力,光威不僅將國產碳纖維制備技術推進到國際先進行列,還自主研發設計了碳纖維生產全套設備,實現了生產裝備國產化。“如今,我們的威海基地有七條生產線,幾千噸的生產能力,有力保障了我國在高端應用領域碳纖維的使用需求。”叢宗杰說。

用好國內國際科技資源

“做酵母不做饅頭”——走進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這個家電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的自我定位令人印象深刻。

“做酵母不做饅頭,是指國創中心不直接做終端產品,而是要聚焦家電行業的底層共性關鍵技術,去突破單一企業無法突破的問題。”青島國創智能家電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桂志輝說。

這種“酵母”作用,從國創中心“公司+聯盟”的運營模式中得到充分體現。國創中心的承載主體青島國創智能家電研究院有限公司,由海爾等14家股東共同發起成立,依托“家電業智能制造創新戰略聯盟”和“高端智能家電產業聯盟”兩大聯盟,讓更多家電企業參與進來。“這樣的話,大家就可以第一時間共享國創中心創新成果。”桂志輝說,國創中心確定了本體、智能、安全、場景4大領域,累計突破10多項先進技術,其中4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且持續建設9個開放實驗室和4個產業公共服務平台,目前大部分已上線運營,為業內超過150家企業提供服務。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不是閉門造車,不能單打獨斗,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用好國內國際科技資源。

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藍鯨1號”、全球最大的三文魚養殖工船、亞洲最大的滾裝運輸船……在煙台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研究院大廳的沙盤上,大國重器整齊排列。近年來,中集來福士累計交付上百座各種類型的海洋裝備,其中鑽井平台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0%以上,所設計和生產的“藍鯨”系列鑽井平台,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可以覆蓋全球95%以上的海域面積,先后兩次完成了可燃冰試採,創造多項世界紀錄。

海工裝備是高度國際化、市場化的領域,競爭極為激烈,取勝的秘訣何在?中集來福士的答案是:形成用好中歐互動的研發創新格局。“中集來福士研發人員達1200人,除了煙台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我們還在上海、深圳、挪威、瑞典建立了四個研發設計中心,形成中歐互動的研發創新格局,通過對外的技術協同與交流,拿到了很多國際訂單。”中集來福士戰略研發中心戰略規劃經理張月峰說。(王 建 賈涵宇陳曉婉 張文婷)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