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保障需求多元化,山東農業保險如何出新

2024年04月19日10:08 | 來源:大眾日報
小字號

暮春時節,齊魯大地處處是一片萬象“耕”新的畫卷。而從春種到秋收,面對天氣、病虫害及市場變化等一系列挑戰,農戶們多種糧、種好糧的底氣離不開農業保險來托底——過去一年,山東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規模超過66億元,農田建設、良種繁育、農機裝備、糧食收儲……農業生產各個環節上都有農保撐起的“守護傘”。

“山東作為農業大省在全國農業發展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需要搶抓機遇,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省財政廳副廳長薛軍介紹,今年,山東將在實現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全省覆蓋的基礎上,立足產業特色,加大特色保險供給並強化商業保險推陳出新,更好地滿足“三農”多元化保障需求。

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穩定器”效用放大

近段時間全省多地氣溫回升明顯,各重點林區的森林防火巡護狀態也因此提級。在森林面積佔到淄博全市森林面積32.5%以上的沂源縣,今年又有33.6萬畝的森林被上了保險——一旦因火災等合同約定災因造成森林固碳量損失指數化並達到約定標准,保險公司將進行賠償。

“加上去年覆蓋的41.6萬畝公益林,我們已累計為沂源縣75.24萬畝森林提供風險保障4514.41萬元。不同於傳統的森林保險標的對象僅為林木本身,森林碳匯遙感指數保險還同時聚焦森林碳匯能力,讓森林有了雙重保護。”中國人壽財險山東分公司農村業務部負責人齊霞介紹,今年2月,運用衛星遙感監測技術,以碳匯增減計量為賠償、補償依據,公司已為沂源縣自然資源局提供了一筆37.5萬元的理賠,這筆賠款將用於森林資源培育、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等。

承保機構積極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勘驗定損效率和精准度,這在山東的農業保險中已成尋常景象。背后的動力,來自近年來山東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推動構建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加快推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2018年,全省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規模為22.44億元,到2023年,這個數字已提高至66.16億元,風險保障水平則由2018年的575億元提高到2023年的1605億元。

出現自然災害、病虫害等特殊情況時,完全成本保險可以讓農戶收回成本﹔而當農業種植因價格、產量波動等蒙受損失,種植收入保險則能幫助農戶挽回收入損失。目前,山東99個產糧大縣都已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其中小麥、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險保額分別提升至1000元/畝、1150元/畝、950元/畝。截至去年底,山東省三大糧食作物投保率達93%以上,超額完成中央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目標。去年,在財政部開展的農業保險綜合績效評價中山東獲評全國第一檔,農業保險已成為山東鄉村振興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鼓勵“個性化訂制” 農保邁向精細化

當前,山東農業發展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的轉型期。2023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6506億元,佔全國比重7.25%﹔農業保險總保費規模66.16億元,佔全國比重4.72%,低於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2.53個百分點。農業保險,還有優化產品設計、提升保障水平的很大空間。

“沒想到雞蛋價格也能進保險,還真是個好政策!”壽光市廣永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了59萬羽蛋雞,合作社負責人王廣永介紹,通過投保雞蛋“保險+期貨”項目,雞蛋價格的波動風險得以緩解,農戶的預期收益有了保障。

山東農產品種類多、產量大、地方特色鮮明。山東一方面支持市縣因地制宜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另一方面,深入推進“農險+期貨”“農險+信貸”“農險+擔保”等模式發展,財政、金融協同支農,實現以“小投入”撬動“大保障”的效果。

“截至2023年底,全省地方優勢特色險種達到93個,保費規模超8億元,為67.62萬戶農戶提供風險保障224億元。”省財政廳金融處處長唐寧介紹,從目前的農保品種看,財政補貼支持品種以糧食作物、大宗畜牧品種為主,除三大糧食作物保障水平覆蓋完全成本外,其他品種還主要以保障直接物化成本為主,土地租金、人力投入等則不在保障范圍,與農民多樣化、高保障的保險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這種情況下,根據產業實際創新開展地方特色保險,有助於農業保險改變粗放運營現狀,加速走向精細化運營”。

各地也在持續探索優化獎補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戶發展特色產業的積極性。今年4月,青島新發布了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方案,區(市)開展的農業、森林、海洋等碳匯保險也被納入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范圍,各區(市)納入市級財政獎補范圍的特色險種由不超過3個增至不超過5個。在東營,2024年起投保中央政策性馬鈴薯種植保險的馬鈴薯種植戶,可同步投保馬鈴薯保額補充保險,每畝保額1200元、保費60元,保費由各級財政補貼80%,馬鈴薯種植風險保障額度進一步提升。

規范市場准入 提升政策獲得感

農業保險既事關農民的切身利益,又影響著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作為農業保險服務的提供者,保險機構是否“給力”將直接影響農戶對於農業保險的政策信任度和獲得感。

近年來,山東強化政府引導,優化完善績效評價制度和指標體系,落實末位淘汰機制,建立評分結果與承保資格、份額相挂鉤的機制來推動保險機構提升服務質量。隨著省農業保險信息管理系統加快建設,全省保單級數據實時上報、線上審核、合規校驗、資金管理等全程留痕,財政、業務主管、保險監管等部門以及保險機構投保、理賠等相關數據和信息資源互聯互通,一方面企業能從中獲得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持,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對保險機構的經營管理情況開展動態追蹤評估。

在此基礎上,山東對保險機構在地方首創的重大特色險種給予一定期限的創新保護期。同時,引導保險機構不斷強化科技賦能,圍繞農戶們最關心也是最容易產生矛盾的查勘定損的及時性、准確性等內容提升服務能力。人保財險山東省分公司農險部負責人李東峰介紹了這樣一種情況:養殖業容易因標的物身份識別困難,造成賠付環節出現扯皮的問題,為此,人保財險依托人工智能視覺識別技術為承保標的建立“數字身份証”,從上險到理賠都更方便高效。

唐寧透露,今年,我省將擴大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實施范圍,加大創新試點支持力度,同時將選取部分地區開展生豬“保險+期貨”項目試點和精准投保理賠試點,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推動農業保險提質增效。(付玉婷)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