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理論實踐

公園綠地向市民開放后:如何管理,如何養護?

2024年04月09日09:26 |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小字號

城市公園綠地開放之后

市民戶外活動需求與綠地養護之間的矛盾,成為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又是一年踏青時節,在公園草坪上,支一頂帳篷,帶一些食物,邀三五好友擁抱自然、拉拉家常……這是不少人向往的愜意生活。作為全省首批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城市,濟南去年開放了79處共享綠地,今年計劃再開放100處、面積60萬平方米。

3月31日,濟南森林公園的北部大草坪上,一頂頂帳篷沐浴在春光裡,孩子們在草地上盡情撒歡。“原來公園草坪不讓踩踏,更別說搭帳篷了。”市民石女士和孩子躺在帳篷下享受周末生活。作為戶外休閑愛好者,這兩年受“露營熱”的影響,她也置辦了全套的裝備,但以前允許在草坪上搭帳篷的公園幾乎沒有,她隻能到野外過把癮。濟南試點開放共享綠地后,這一“綠色福利”備受歡迎,石女士更是拍手叫好。

截至目前,濟南市500平方米以上公園已達1241處,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4平方米。但因為養護需要,城市公園綠地長期停留在僅供觀賞階段。“很多人以為小草的生命力很頑強,踩不死,其實公園裡的草坪比較嬌氣。”在濟南中央商務區茂嶺山綠廊公園白馬雕塑綠地附近,養護單位負責人楊文靜介紹,這裡開放了1800平方米的共享綠地。以前這處公園草坪是觀賞型的,混播了“早熟禾”為主的草種,綠期長、景觀效果好、維護成本低,但怕過度踩踏,因此當初就立有警示牌,做了防護綠化帶,並鋪設了供游人穿行的汀步石。作為共享綠地試點開放后,允許游人進入草坪放風箏、野餐等,也有不少市民在這裡搭帳篷露營。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大草坪已有個別地方快被踩出斑禿。“開放式綠地如何控制人流密度是個新挑戰。”濟南市歷下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中央商務區綠化所所長劉寧表示,雖然草坪有一定的自生能力,但客流量大了土壤就容易踩實板結,不及時翻土、補種,植被就會死亡。

濟南森林公園管理處綜合科負責人司泉介紹,近期迎來賞花高峰,周末客流量達到了4萬-5萬人。3個指定區域共計2.7萬平方米的綠地對游人開放,允許搭帳篷。共享開放后,即便是封閉式管理的公園,草坪的養護壓力也明顯變大,零星補植的數量比開放之前翻了好幾倍。

市民親近自然的戶外活動需求與綠地養護之間的矛盾,成為城市管理者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開放共享一年來,濟南森林公園也逐步探索出一些經驗。草坪品種更換為皮實耐踩的“馬尼拉”,採取預約限流等一系列精細化管理措施。以公園北部大草坪為例,面積1.2萬平方米,帳篷總量不能超過80頂,禁止使用帶地釘、風繩的天幕,以降低對草坪根系的破環。此外,從草坪的生長養護規律、季節特點、游客需求等方面綜合考慮,對共享綠地實行“輪休”制度,確保每個草坪每年休養4個月。在容易踩禿的位置,園林工人改種了麥冬等其他花卉和小灌木,並增加人員加強巡邏,盡量減少損毀。下一步,他們計劃引進智能設備來監測草坪的健康狀況,實行更精准養護。

茂嶺山綠廊公園白馬雕塑綠地同樣將“早熟禾”換成了耐寒凍、壽命長、耐踐踏、再生力強、多年生的品種,以應對游人的踩踏。同時,定期澆水施肥、打孔通氣,以免土壤板結。此外,實行限時限流,僅在法定節假日的白天開放。

據了解,濟南在試點公園綠地開放共享時,根據區域位置、規模大小、地形地貌、植被現狀、配套設施等因素綜合考量,在不突破生態承載力的前提下有序試點,逐步打開“圍牆”,避免出現“放而不管、一放了之”。近日,記者在百花公園等多個公園實地探訪時發現,很多草坪上仍立著提示牌,部分區域還加裝了防護網。眼下迎來賞花高峰期,客流量激增,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處於養護關鍵期的草坪著實“傷不起”。

今年初,《濟南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技術指南(試行)》發布,為共享綠地提供更為精細化的管理指南。比如,規定草坪搭帳篷不能超過5平方米,間距在5米以上﹔禁止燒烤等使用明火行為﹔配備垃圾桶、公共衛生間、自動售賣機等服務設施。

該指南起草人之一、濟南園林集團景觀設計有限公司規劃所所長題兆健表示,公園綠地的開放共享,應當充分考慮本地的氣候條件,將滿足市民使用的需求作為出發點,更新設計建設、養護管理的思路和方式。選擇開放綠地時,就考慮科學稀釋客流量,降低養護壓力。在試點過程中,濟南結合本土文化特點,創新融入了特色主題,疊加“潮玩”“運動”“科普教育”等元素,將共享綠地融合自然課堂等新功能,在觀賞性和實用性之間尋求“最優解”,努力實現公園綠地的價值最大化。

從“賞綠”向“享綠”轉變是必然趨勢,更是城市管理理念的轉變。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陸續試點開放共享“山前、林下、泉邊、湖畔、河濱”等不同類型綠地,同時組織露營節、花朝節、園林市集等活動,打造“全齡友好、共治共享、類型豐富”的綠地開放共享體系。(趙國陸)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