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多舉措筑牢安全發展水利屏障助推綠色發展
為聚力保障水安全,更高標准筑牢安全發展水利屏障,山東省委、省政府去年出台《關於加快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全面提升現代水網綜合效益的意見》。當年,全省完成水利建設投資682億元,總量和增幅創歷史新高。
“缺水城市不再缺水,50年一遇無水患”
新春伊始,在位於山東省平原縣王杲鋪鎮小王村境內的馬頰河左岸水利建設工地上,施工人員正在按現代標准建設一座新橋,力爭今年主汛前完成施工任務。站在工地一隅,德州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守學表示:“德州河密、水少,緊缺的水資源還沒有完全用好,全市每年流失的水資源約6億立方米。目前,包括小王庄橋及相關水利設施在內的全市水網建設正在加緊施工,項目全部完成之后,德州有望實現缺水城市不再缺水,50年一遇無水患的目標。”
2021年,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現代水網建設規劃》,明確“一軸三環、七縱九橫、兩湖多庫”省級水網總體布局。其中德州市境內骨干河道佔據《山東現代水網建設規劃》中的“一軸四橫”。“一軸”指黃河﹔“四橫”指漳衛河、馬頰河、德惠新河、徒駭河。以上河道是構建德州市現代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黃河、大運河“牽手”的紐帶工程。項目主要建設任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馬頰河主河槽拓寬清淤,提高馬頰河蓄水和防洪排澇能力﹔二是高標准修建馬頰河管理道路及綠化,提高城市生態宜居水平﹔三是提升改造沿線橋涵閘等配套建筑物。
項目通過河道疏浚擴挖,可有效增加河道蓄水能力,提升雨洪水利用潛力,緩解德州市水資源短缺態勢﹔可加強河道防洪排澇與綜合管理能力、改善河道水生態環境質量,將防汛能力提高至50年一遇﹔三是通過修建沿河防汛管理道路、自行車道等,可顯著改善工程沿線的交通運輸條件和當地農村的生產通行條件,提升河道兩岸居民生活水平,協同實現鄉村振興和美麗河湖建設,為構建德州現代水網奠定堅實基礎。
德州現代水網的框架思路是“三通六帶”。“三通”就是河河暢通、河庫專通、庫庫連通﹔“六帶”就是將主要干支流建成水資源保障、防洪除澇、綠色生態、道路暢行、文旅融合、產業發展“6個功能帶”。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水系連通和數字孿生,實現精准聯調聯控,把水串起來,把雨洪水蓄起來,把長江水用起來,把黃河水減下來,把地下水替代下來,把防洪能力提上來,把水的綜合效益發揮出來。
廢棄地因水而興,富民產業乘勢而起
“過去,這裡是一片廢棄地,如今成了網紅打卡地。”在威海華夏城,工作人員徐福勛指著碧綠的一庫清水說。
威海華夏城位於環翠區龍山南端,崛起於廢棄採石場之上。上世紀70年代,因城市發展需要,這裡成為威海市中心採石場,整個山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採石場共計44處,佔地面積6036畝,山體裸露,渣石成堆。自2003年開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華夏集團累計投資51.6億元,實施廢棄地整治工程。
在治理過程中,他們創造性地提出了“向天公要水”的灌溉方案,利用龍山山區自然或人工遺留的低窪地勢,在施工中修建了35個大小不一的蓄水池塘,總蓄水量820萬方,每年可節省灌溉費用560萬元,創造經濟價值5000多萬元。在44個礦坑改造過程中,創新採用“修山四法”,即客土回填、修建隧道、攔堤筑壩、植樹造林。通過對礦坑及周圍山體進行生態修復,共搬運土方6456萬方(三峽工程土方量的一半),累計清理渣石80萬方。對部分滲水嚴重的礦坑,採用黃泥包底的工藝進行修補,累計使用黃泥30萬方,確保水源不滲漏。景區內道路採取斜坡建造法,有效將雨季降水導流補充至水塘水庫,再通過環繞全山區的水渠自高向低的緩慢釋放蓄水,通過蓄水池塘向四周緩慢釋放,為龍山地區補充了豐富的地下水,對自然環境的修復起到巨大作用。同時,採用最有效的節水灌溉方式—滴灌,將水塘蓄水通過管道輸水進行精准灌溉,實現高效節水。利用這種節水和蓄水方式,大大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保証龍山整體植樹造林所需要的水源,美化了自然環境。
華夏城積極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帶動了周邊地區1000余人就業和景區配套服務產業發展,實現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如今,威海華夏城被國家自然資源部列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同時被列為國家“兩山論”實踐創新基地。
聚焦防洪保安與增進民生福祉,致力建設高標准現代水網
“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以來,濰坊市累計投資超過87億元,建設重點水利項目125個,特別是自籌29億元建設的濰坊水利史上單體投資最大、工程線路最長、受益范圍最廣的峽山水庫戰略水源地水質提升保護工程已全線貫通,全市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戰略儲備能力持續加強。”濰坊市水利局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幾年來,濰坊市緊抓國家加大水利投資機遇,加快現代水網建設。以“一軸一帶、四縱七湖、百河千庫”為框架,充分發揮濰坊在省級水網的“調水中樞”優勢,加強與國家骨干網、省級水網、縣級水網之間的銜接,推動“水網+”融合發展,加快構筑“三網四帶”總體格局。
同時,為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濰坊市高標准推進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超過99%,“千噸萬人”規模化集中供水覆蓋人口達95%,農村民生水網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實施“水網+”行動,促進鄉村振興助力高質量發展
據山東省水利廳負責人介紹,為加快現代水網建設步伐,省裡圍繞 “水網+”行動,逐項制定突破方案,建立跟蹤評估機制,加強部門間協調聯動、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在內河航運、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等方面互促共進。
全省行動措施包括:圍繞區域綜合水價改革,完善成本監審、綜合定價、水費計收、收入分配、財政補貼、價格聯動等機制,推動更大范圍實現多水源同一水價。圍繞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全力做好二期工程對接爭取﹔加大一期工程水量消納,2023-2024調水年度消納規劃水量的85%。圍繞南四湖水資源高效利用,結合國家跨省水量分配開展省內水量分配,加快論証實施南四湖退圩還湖工程。圍繞東平湖綜合治理,8月底前啟動東平湖蓄滯洪區安全建設,確保秋季開工建設柳長河航道升級與老湖區洪水相機南排工程。圍繞重點河湖生態流量(水量)保障,納入省級名錄的25條河流全部編制調度方案,力爭年底前重要斷面生態流量(水量)達標率達到90%。圍繞黃河水資源超載治理,嚴格執行超載限批政策,持續加強計劃用水管理,力爭今年底4個市全部摘帽銷號。圍繞黃河水資源區域間動態調整聯合調度高效利用,加強與黃河河務部門溝通協調,盡早出台引黃計劃動態調整政策。圍繞節水產業發展,推廣“節水貸”金融服務模式,開展合同節水項目20個以上,培育節水骨干龍頭企業10家,推動節水產業化、產業節水化。圍繞小清河生態廊道建設,6月底前開工,年底前完成防洪提升工程和通航影響補救工程中部分重要工程建設。(李存才 孟輝 萬國強)
來源:山東省水土保持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