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本網特別關注

沿著水網看中國︱山東威海:飽覽山海杰作,見証“庫滿河豐”

周素錦
2024年03月14日19:26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近日,由水利部宣傳教育中心組織的“十周年·沿著水網看中國”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山東威海,一路飽覽山海杰作,見証“庫滿河豐”的水利高質量發展成效。近年來,威海市加速推進現代水網建設,在水利投資上持續發力,不斷夯實水網骨架,暢通水循環,水網建設的綜合效益不斷顯現,有力保障了生產和生活需要,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聚力建設節水工程,增強優質水資源供給

由於水資源稟賦先天不足,且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威海曾飽受缺水之苦,工業生產和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外調水。針對水資源短缺問題,威海市先后推進實施11項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恢復和新增興利庫容3.1億立方米,大中型水庫興利庫容十年翻一番,自2021年起威海暫停外調水,年節省調水費用約2億元。

近年來,威海市全面統籌涉水要素的融合發展,連續招引16個科研院所、團隊,搭建合作平台,推進水資源聯合調度、水污染治理、節水增效等32個項目,海水淡化、抽水蓄能、中水回用、生態補水等多業態連續投產增效,盤活了“蓄、供、排、節、研、用、服”全環節,產業發展資源得以集聚,一條依水而生的產業鏈逐漸成型,不光解決了缺水之苦,也帶動了產業發展。

華能威海電廠是山東省內率先大規模應用海水淡化的企業,自2001年起先后建設2500噸/天、7200噸/天、30000噸/天的海水淡化工程。“我們電廠淡水、海水並用,以海水為主,淡水為輔。”華能威海電廠運營部主任助理王子闖表示,機組工業用水95%來自海水淡化水,淡水隻作廠區生活用水或特殊時段的工業用水,2022年取用量為70萬噸。

華能威海電廠運營部主任助理王子闖正在講解海水淡化工藝流程。人民網周素錦攝。

華能威海電廠運營部主任助理王子闖正在講解海水淡化工藝流程。人民網周素錦攝

“現在每天實際產淡化水約2500噸,年少取淡水90萬噸,機組發電不但不與民爭水,而且還可向市政管網輸送優質水。”王子闖介紹,威海電廠使用海水作為發電機組的冷卻水源,每年利用海水13.83億噸。與採用淡水冷卻的同容量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淡水2000余萬噸,節約費用達7000余萬元。

聚力改善水環境,探索水生態治理新模式

在威海市環翠區龍山南端,蒼翠群山間,霧靄延綿處,掩映著國家5A級景區威海華夏城。這座秀美小城,被譽為中國生態環保第一城,是生態環境治理與旅游開發相結合的重要成果。

2003年,威海市委、市政府確立了“生態威海”發展戰略,把“生態優先”的理念放在首位,出台了相關政策,明確提出了對“三線三區”可視范圍內的採石場實施關停,採用“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多資本融合”的治理模式,引入華夏集團承擔龍山區域生態修復治理工作,在昔日採石礦坑裡建起今朝風景區。

“20世紀70年代,因城市發展的需要,龍山成為威海市中心採石場,山上共有44處採石場,累計佔地達6036畝,山體裸露,渣石成堆。”華夏文旅集團副總經理王敏力介紹,2003年開始,華夏集團累計投資51.6億元,持續開展礦坑生態修復和生態景區建設,完成兩條河流7公裡及35處蓄水池塘的修建工程,修復採石場44處,植樹1189萬棵。

改造中的華夏城。華夏集團供圖。

改造中的華夏城。華夏集團供圖

改造后的華夏城。人民網周素錦攝。

改造后的華夏城。人民網周素錦攝

由於龍山地質結構以岩石為主,改造前山體陡峭、土層淺薄,無法實現蓄水功能。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華夏集團創造性提出了“向天公要水”的灌溉方案,利用龍山山區自然或人工遺留的低窪地勢,在景區施工中修建了35個大小不一的蓄水池塘,總蓄水量820萬方,每年可節省灌溉費用560萬元,創造經濟價值5000多萬元。

對於景區內道路,則採取斜坡建造法,有效將雨季降水導流補充至水塘水庫,再通過環繞全山區的水渠自高向低的緩慢釋放蓄水,通過蓄水池塘向四周緩慢釋放,為龍山地區補充了豐富的地下水,對自然環境的修復起到巨大作用。

同時,景區採用了最有效的節水灌溉方式——滴灌,將水塘蓄水通過管道輸水進行精准灌溉,實現高效節水。“這種節水和蓄水方式,在龍山的修復過程中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保証了龍山整體植樹造林所需要的水源,利用水體降低揚塵,進一步美化了自然環境。”王敏力說。

除此之外,華夏集團堅持“生態引領”與“模式推廣”協同發力,在實施水生態治理的同時,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文旅業態,將生態恢復與旅游開發相結合。截至目前,華夏城景區年接待游客2300萬余人次,年收入達到2.3億元,真正把礦坑廢墟變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進一步擴大了生態修復工作成效。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