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山東:質量“趕考”,政企如何擰成一股繩?

2024年03月14日09:20 | 來源:大眾新聞客戶端
小字號

今年是山東推動質量強省建設的關鍵一年。不久前,2023年度山東省質量強縣(市、區)名單發布,濟南市歷城區、淄博市張店區、濟寧市兗州區等地入選。在質量強縣建設過程中,政府和企業分別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有哪些經驗和問題?“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記者走進質量強縣尋找答案。

抓質量,靠“第一人”,也靠數字化

一線調研、車間檢查、員工培訓、績效輔導……3月13日,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冊家忙著處理各項工作,這是他作為企業首席質量官的工作常態。

提到中醫藥,許多人腦海裡通常會想到“少許”“適量”等詞匯,這實則反映出中醫藥的標准化“短板”。劉冊家說,宏濟堂正在籌建中藥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推動中藥制藥裝備智能化、標准化和工藝升級,填補部分環節的標准空白,讓中醫藥不再“說不清、道不明”。

“首席質量官是企業‘質量第一人’,對質量安全擁有一票否決權,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增強企業質量競爭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濟南市歷城區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學柱說。在歷城區,像劉冊家這樣的首席質量官共有22人。

與以生物醫藥等為主導產業的歷城區不同,作為老牌工業強縣,濟寧市兗州區涌現出許多具備極強質量競爭力的制造業企業。在山東天意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天意工業互聯網平台顯示大屏上,車間人員信息、准時交貨率、設備故障率、各廠區水電用量等實時數據一目了然。“這是我們研發的國內首個裝配式建筑行業質量服務平台,不僅能對企業自身生產過程實現數字化質量管控,還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幫助客戶進行設備預測性維護。”山東天意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洪彬介紹,使用該平台后,企業生產效率提升20%,設備故障率則降低了15%左右。

“現在利用便捷、透明的大數據手段,就能實現質量管理數字化,這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大勢所趨。”劉洪彬說,引入“產融網一體化”質量管理模式后,天意機械從賣設備向賣“質量+服務”轉型,公司營業收入較此前增加20%。

產業鏈上搭好質量基礎設施

3月10日,來自濟南市萊蕪區鑫昌機械廠的30噸鋼材配件,抵達百公裡外的濟寧市兗州區,准備接受一場專業級的免費“體檢”。如果順利的話,鑫昌機械廠將獲得與濟寧市農機行業龍頭企業山東金大豐機械有限公司合作的“入場券”。

“進入3月,春耕備耕到了關鍵時刻,農機也進入生產旺季。我們急需更多配件及原料廠家‘接單’,提高農機供應能力,同時還得保証這些廠家的產品質量全部過關。”今年,山東金大豐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魏曉麗並沒有像往年一樣焦慮,“因為區裡的工作站一舉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魏曉麗口中的“工作站”,是兗州區高端農機裝備制造園區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工作站,主要面向質量技術能力薄弱的中小企業,提供計量、標准、檢驗檢測、認証認可等全鏈條質量服務。

“我們打通了合作鏈路,讓符合標准、質量過硬的中小企業,加入高端農機裝備產業鏈。今年前2個月,金大豐已經跟12家達標的上游企業建立合作,累計與320家上游企業、410家下游企業實現業務往來,帶動了整個縣區產業鏈發展。”魏曉麗說。

高端農機裝備制造園區工作站,是兗州區為優勢產業打造的質量基礎設施(NQI)之一。兗州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劉旭魯介紹,目前,該站已進駐“濟時檢”濟寧市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網絡平台和“質享山東”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台,累計為100多家企業提供質量服務,規避質量損失800余萬元,幫助21家企業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証。

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產業由大到強轉變,單靠量的增長形成不了優勢,關鍵靠質取勝。近年來,山東持續推動全省高端裝備、紡織服裝等6條標志性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產業鏈企業質量競爭力、品牌影響力有了顯著提升。

“下一步,我省將及時啟動一批質量強鏈重大標志性項目建設,強化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應用,增強產業鏈質量競爭力。”省市場監管局一級巡視員賈峰表示。

質量強縣建設尚需形成合力

“質量”一頭連著生產、供給,一頭連著需求、消費。對於消費者來說,質量是修的路、建的房,是使用的產品、生活的環境﹔對於縣域而言,質量是立身之基、轉型之要、民生之本。

在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溫德成看來,建設質量強縣,不是政府某一部門或某幾個部門的事,它需要站在全局系統謀劃,以質量建設帶動其他方面突破,進而推動整個縣域高質量發展。

從山東省質量強縣(市、區)評價指標體系就不難看出這一點:單單“質量發展成效”一個評價領域,就包括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創新成效、質量激勵等6大方面。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目前,質量強縣工作主要集中在市場監管部門,部門與部門之間尚未真正形成合力。

記者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今年,我省將進一步修改完善質量強縣創建指標體系,注重產業質量發展、區域經濟質量效益、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等方面綜合質量評價指標,引導各級各部門增強質量意識﹔推動各縣(市、區)立足和發揮比較優勢,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著力打造區域質量標杆,評選推出一批經濟實力雄厚、質量優勢突出、示范帶動力強的質量強縣(市、區)。(王鶴穎 唐曉寧)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