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2024山東文旅高質量發展行動 推動實現更高水平躍升
1月30日下午,2024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會上了解到,2024年大力實施山東文旅高質量發展行動,進一步強化以人民為中心這一導向、高質量發展這一戰略牽引、文旅融合發展這一理念,抓實抓好全面繁榮藝術創作、保護文化遺產、提振文旅消費、培強文旅產業、塑優管理服務等八個方面重點任務,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高地。
全面繁榮藝術創作。加強已有劇目的打磨提升,瞄准“五個一工程”獎,持續提升青島京劇《東方大港》、省柳子劇團現代戲《大河糧倉》、省話劇院話劇《孔子》﹔瞄准“文華大獎”,進一步做精做優省京劇院京劇《燕翼堂》、省雜技團雜技劇《鐵道英雄》等。推出省歌舞劇院大型舞劇《大染房》等一批精品項目,加強濟南音樂劇《我家門前有條河》、青島話劇《煙火人間》、濟寧山東梆子《竹竿巷》等新創作重點劇目扶持。實施黃河、大運河、齊長城美術創作工程,繼續開展“齊魯畫風”走全國活動。加強與劇場院線合作,推動民族歌劇《沂蒙山》等精品劇目開展省內外展演巡演,探索線上演播,推介更多優秀作品走出山東。對省直院團當年度演出50場以上、近三年累計完成市場化演出100場以上的精品劇目給予獎勵,支持各市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演出激勵機制。創新舉辦第十三屆山東文化藝術節。推動2024濟南國際雙年展再出新亮點,高水平承辦好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全面保護文化遺產。秉持“大考古”工作理念,持續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扎實推進“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海岱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和夏商西周研究課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生業資源與技術”研究課題。重點實施跋山遺址、崗上遺址、焦家遺址、大汶口遺址、曲阜魯國故城遺址、前塚子頭遺址等一批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深化禮制起源研究,推出一批重要考古研究成果,為實証中華文明作出山東貢獻。推進大汶口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加強泰山、曲阜“三孔”、齊長城、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爭取更多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持續辦好“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及“視頻直播家鄉年”“年畫進萬家 幸福中國年”等系列展演展示活動。積極推進“非遺在社區”試點工作,建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推薦目錄清單,推進非遺活態傳承。
全面提振文旅消費。落實“山東消費促進年”工作部署,把擴內需、促消費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實施“引客入魯”計劃,開展“暢游齊魯 樂享生活”系列活動,推進“山東人游山東”﹔抓住濟鄭高鐵開通有利契機,突出加強中西部省份客源開拓,開展東西協作(援建)游客互訪交流,構建常態化客源互送機制。用好山東豐富的文化資源、海洋資源、山岳資源、鄉村資源、城市資源,著力構建富有齊風魯韻、山海情懷、好客風情的文旅產品體系。實施“景區煥新”工程,推動景區產品迭代升級。實施“樂宿山東”行動,加快休閑度假酒店集群建設。策劃推出“春秋戰國游”產品,打造“聊齋文化”大IP,打造崆峒島等一批海島游精品。實施鄉村旅游精品工程,保持鄉土風貌、傳承鄉村文脈。完善冬季旅游產品體系,積極發展冰雪旅游,做活溫泉度假、冬日觀鳥、年節民俗等山東特色業態。積極拓展微度假、慢休閑、煙火氣、夜經濟、國潮貨等消費新場景、新產品、新業態,大力提升消費示范(試點)城市、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品質。創新推出“跟著演出(音樂、電影、動漫)去旅行”山東文旅特色活動,構建四季不停、精彩不斷、近悅遠來活動體系。
全面培強文旅產業。實施重點項目帶動戰略,開展全省文旅高質量發展項目第三次現場觀摩。實施“百企領航”計劃,對領航型、骨干型、成長型文旅企業分類施策、加大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優勢文旅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落實金融支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聯動機制,用好魯擔文旅貸、文旅振興貸等金融產品。聯合山東農擔公司、山東擔保集團繼續開展文旅融資擔保工作,對重點文旅項目加大擔保支持力度。深化“百億惠千企”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行動,年內新增貸款100億元以上。優化“好客山東 雲游齊魯”智慧文旅平台建設,推進“齊魯文化基因解碼利用工程”試點工作。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數字賦能文旅場景建設行動。
全面塑優管理服務。實施“公共文化潤心工程”,在全省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創新推進城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年內新增200個以上文博藝術空間、城鄉書房等。加強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行業建設。舉辦山東鄉村文化旅游節,辦好冬春文化惠民季、“四季村晚”、廣場舞展演、群眾歌詠等活動,群眾性小戲小劇巡演達到2萬場以上。借鑒浙江“三團三社”經驗,培植1000個群眾文藝團隊,創新打造我省群眾自辦文藝團隊品牌,在全省開展優秀團隊“百團匯演”。開展“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打造“好客山東 好客服務”品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