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2024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24年01月27日09:05 | 來源:大眾日報 01版
小字號

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1月22日在山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山東省省長 周乃翔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蒞臨山東視察指導,為我們指明前進方向、注入強大動力,全省上下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信心。

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堅定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省委堅強領導下,以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總抓手,縱深推進“三個十大”行動,著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風險,全省經濟持續回升、鞏固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圓滿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

(一)經濟發展實現新躍升。強化經濟運行工作機制,接續推出四批政策清單等一攬子措施,加強調度督導服務,經濟穩中有進、量質齊升。從經濟總量看,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2萬億元,增長6%。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分別增長7.1%、5.2%、8.7%和1.7%,增幅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煙台成為我省第3個萬億級城市。從質量效益看,“四新”經濟投資增長11.1%、佔比超過5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51%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持續下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量突破9300萬千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1%,稅收收入增長9.1%,規上工業利潤較快增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2%。從發展后勁看,經營主體突破1465萬家,新增規上工業和服務業企業95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4.5萬家。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26.5%。工業技改投資增長9.4%。省市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8萬億元,3922個項目建成投產。

(二)科技創新激發新動能。持續加大投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平台提檔擴容,推動嶗山實驗室規范運行,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增10家、達到21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10家、居全國首位。國家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揭牌。新布局7家省高新區,推進開發區擴區調區、放權賦能。創新生態持續優化,突出企業主體地位,省級重大科技創新項目90%以上由企業牽頭。健全“魯科貸”“魯科投”等科技金融服務,建立“山東好成果”遴選推廣機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達到8家。創新人才加速集聚,頂尖人才達到164位,新增省級以上領軍人才2028人,5名個人、1個團隊榮獲“國家工程師獎”。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超算互聯、畫質芯片、植物基因編輯等領域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工業母機、碳纖維、合成橡膠等國產替代實現突破。1類靶向創新藥伊魯阿克片獲批上市。

(三)產業升級增創新優勢。加力提速工業經濟、數字經濟,雁陣形集群規模超過9.2萬億元。先進制造業加快提升。培育11條標志性產業鏈、10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達到15個,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299家。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8%。“山東造”動車組代表中國高鐵首次開行海外。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40萬輛,聊城中通新能源客車批量出口中亞。石化、鋼鐵等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裕龍島煉化項目陸續中交,日鋼產能承接一期項目投產。數實融合不斷深化。新增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台3個、智能工廠16個,獲批全國首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培育“產業大腦”32家,產業數字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指數居全國前列。德州有研12英寸大硅片等項目投產,預計數字經濟佔生產總值比重提高至47%。服務業加快發展。實施“山東消費提振年”,省市舉辦促消費活動近800場,促進新能源汽車、家居等大宗消費,消費活力持續增強,發揮了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8%。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各新增2家,北方生活消費品青島分撥中心建成。國家工業設計中心新增12家。新建商品房網簽面積位居全國前列。打出文旅發展“組合拳”,淄博旅游、威海“千裡山海”自駕等火爆出圈,全省游客人數、旅游收入均增長60%以上,“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影響力持續放大。

(四)重大戰略取得新進展。黃河戰略深入實施,出台沿黃生態廊道保護建設等規劃,黃河三角洲生態修復等230個重點項目扎實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進展順利。省級國土空間規劃和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沿黃協作全面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中原腹地融合發展持續深化。綠色低碳縱深推進,先行區建設開局起勢,全省3186個項目扎實推進。魯北鹽鹼灘涂地風電光伏和渤中、半島南海上風電等一批項目建成投運,光伏發電、新型儲能並網裝機規模居全國首位。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投入商運。完成煤電機組“三改聯動”1774萬千瓦,獲批籌建國家碳計量中心。國家生態環境指標計劃超額完成,在中央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名列前茅,人民群眾生態環境滿意度不斷提升。經略海洋深度拓展,加快建設世界級港口群,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保持全國第一,集裝箱量增長11%。青島港啟運港退稅政策惠及700多家企業,新增海運外貿航線27條、總數達245條。中韓多式聯運整車運輸試運行。我國首艘數字孿生科研船“海豚1”號首航。煙台東方航天港累計發射衛星48顆。大型深遠海養殖裝備規模化生產。全國唯一“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落戶。

(五)農業強省邁出新步伐。安排省級以上鄉村振興戰略資金763億元,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25萬億元、增長5.1%。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提升耕地等自然資源保護和要素保障規范化水平,耕地面積和高標准農田建設完成國家任務。糧食總產1131億斤、單產899斤,再創歷史新高。德州建成全國首個百萬畝“噸半糧”示范區。蔬菜及食用菌、水產品產量分別突破9000萬噸和900萬噸。農產品出口繼續領跑全國。建成國家農業技術集成創新區域中心。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累計獲批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7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5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率先突破1萬家。菏澤魯錦、周村絲綢、日照綠茶、蒙陰蜜桃、沾化冬棗等鄉土產業不斷發展,帶動越來越多鄉親增收致富。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農村供水水質提升行動啟動實施,農村供水規模化率提升到90%。新改建“四好農村路”8406公裡,農村危房改造1.2萬戶。“村村有好戲”“文化進萬家”等活動引領鄉村文明新風尚。

(六)基礎設施得到新提升。實施交通網、現代水網等“七網”年度項目920個。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強力推進,“軌道上的山東”加快建設,濟鄭、萊榮高鐵通車,雄商、津濰、濟濱等項目施工全線展開,濟棗高鐵、濰宿高鐵和青島連接線開工,高鐵運營裡程達到2810公裡、居全國第一位。濟南至濰坊等5條高速公路建成,高速公路運營裡程突破8400公裡。現代水網大動脈初步構建,“一軸三環、七縱九橫、兩湖多庫”總體格局加快推進,太平水庫開工建設,老嵐水庫主體完工,省級骨干水網供水能力達到122億立方米。小清河全線具備通航條件,京杭運河濟寧以南段基本達到二級航道標准,內河貨運量增長18.8%。新型基礎設施網加快建設,建成濟南、青島兩個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20萬個。

(七)營商環境展現新氣象。實施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連續入選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省份。政務服務提速增效。大力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健全省領導與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制度,開展規上企業大走訪,“2115”企業訴求快速辦理機制更加完善。開展護航營商環境行動,健全府院聯動機制,持續規范涉企行政執法。數字政府加快建設,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超過80%,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由73項壓減到46項。經營主體活力增強。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出台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首度發布民營企業家“挂帥出征”百強榜,成功舉辦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52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聚焦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持續推進國企改革,省屬企業營收、淨利潤等主要指標實現較好增長。財金協同聯動逐步深化,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1700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長12%。對外開放持續深化。外貿韌性不斷增強,進出口佔全國比重進一步提升,發揮了外貿大省挑大梁作用。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中歐班列開行2566列、增長24.7%,“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47.3%。新增國際友城22對。發揮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儒商大會等平台作用,累計簽約重大外資項目272個,阿斯利康、益海嘉裡等世界500強企業持續增資。實際使用外資居全國第五位,高技術產業利用外資增長47%。

(八)民生改善交出新答卷。始終把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奮斗目標。民生實事扎實落實。城鎮新增就業124.5萬人,新增城鄉公益性崗位61.9萬個。新改擴建中小學245所,有效保障180萬適齡兒童小學秋季入學。新改擴建幼兒園376所。新增嬰幼兒托位4.7萬個。落實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防控措施。首個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通過驗收,新獲批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三級傳染病醫院或院區實現16市全覆蓋。基層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到85%以上,基本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新增護理型床位3.3萬張、家庭養老床位2.4萬張。老年食堂達到1.2萬家。強化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城鄉低保平均標准分別提高5%、6.7%。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8.4萬多套,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房屋產權確權頒証歷史遺留問題專項整治惠及140萬戶群眾。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體驗廊道、特色文化片區加快建設,文保、非遺、考古取得新進展,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影響力持續放大,首批《齊魯文庫》成果發布。城市書房數量翻一番,博物館、美術館觀展人數再創新高,群眾性小戲小劇創演經驗全國推廣。杭州亞運會我省體育健兒再創佳績。舉辦各類體育賽事5萬多場,群眾體育蓬勃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深入開展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和化工行業安全生產整治提升,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食品藥品安全水平不斷提高。基層“三保”、地方債務風險防范穩妥有效。構建房地產項目省市縣三級包保責任制,強化預售資金監管,“保交樓”年度任務超額完成,風險化解多方推進。信訪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成效明顯,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面加強。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取得新進展。

過去一年,國防動員、退役軍人、雙擁共建等工作扎實推進,民族宗教、審計統計、文史參事、檔案史志、地震氣象、外事僑務、台港澳、廣播電視等工作成效明顯,老齡、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會、慈善、志願服務、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一年來,我們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扎實抓好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各項工作,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取得明顯成效,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數字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全面加強。

一年來,我們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876件、政協委員提案726件,提請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8件。發布重大行政決策事項730件,召開新聞發布會193場,政府透明度指數位居全國前列。

各位代表!回首過去一年,成績來之不易,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省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一代又一代齊魯兒女接續奮斗、不懈努力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向駐魯中央有關單位和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應急救援隊伍,向所有關心支持山東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致以崇高敬意!

我們清醒看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外部環境總體更趨復雜,擴大優質供給、有效需求還需精准發力﹔科技創新引領還不夠強,綠色低碳轉型任務依然艱巨﹔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還有差距,困難群眾幫扶還需持續用力﹔部分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確保各方面安全還需進一步努力﹔政府工作還有薄弱環節,作風建設還需持續加強,等等。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4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屆五次全體會議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今年政府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以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總抓手,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進“三個十大”行動,穩扎穩打、踏踏實實,著力塑造“十個新優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綜合分析,建議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外貿外資促穩提質,全面完成節能減排降碳和環境質量改善約束性指標。

實現上述目標,最根本的是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刻把握“五個必須”規律性認識,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推動山東經濟量質並舉、行穩致遠,扎扎實實把山東的事情辦好。

各位代表!齊魯青未了,奮進正當時。山東戰略機遇疊加,發展基礎堅實,比較優勢突出,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億萬齊魯兒女斗志昂揚,人心思進,干事創業的熱情空前高漲。隻要我們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始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實干進取,就一定能夠攻堅克難、一往無前,奔向山東發展更高質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美好明天!

三、2024年重點工作

圍繞塑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優勢,重點抓實抓好十二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實抓好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育更多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一是加快打造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開展科技領軍企業提升行動,鼓勵龍頭企業建設創新聯合體,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補助,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5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萬家,新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000家以上。加快科技大市場體系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推進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推廣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產品600項以上。開展標志性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鈣鈦礦等領域,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強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協同攻關,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扎實推進穩鏈固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充分發揮實驗室體系支撐作用,全力服務保障嶗山實驗室建設,新創建7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布局2家省實驗室,重組200家省重點實驗室。支持天瑞重工、濰柴動力、濟南量子研究院創建國家級計量、質量、標准創新平台。充分發揮戰略人才引領作用,優化“2+N”人才集聚雁陣格局,高水平創建濟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提升重大創新平台人才效能。優化泰山人才工程,健全青年科學家長期滾動支持機制。推進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試點,加強卓越工程師隊伍建設,落實部省共建“技能山東”,讓更多人才在齊魯大地盡展其才、創新創業。

二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深化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實施先進制造業攻堅行動,積極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加快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圍繞冶金、化工、輕工、建材、機械、紡織服裝等重點產業,“一業一策”改造提升,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萬個左右。推進山鋼寶武日照精品鋼基地二期,開工永鋒鋼焦項目。建設齊魯石化魯油魯煉等重大項目,推動裕龍島煉化、萬華新材料低碳產業園一期全面投產。提升滕州機床、聊城軸承、博興商用廚具等特色產業水平。加快新興產業集群集聚。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醫藥、綠色環保、新能源汽車、安全應急裝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領域,新培育10個左右省級新興產業集群。提升棗庄鋰電新能源、濱州鋁新材料、濟寧智能裝備、威海醫療器械、菏澤中醫藥等產業集群能級。加快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圍繞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未來網絡、量子科技、人形機器人、深海空天等領域,實施20項左右前沿技術攻關,推動15個省級未來產業集群加快壯大。支持濟南、青島、煙台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創投風投服務平台,撬動未來產業拔節起勢。

三是加快提升現代服務業。建立重點服務業企業培育庫,支持180家服務業創新中心發展,打造20個左右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扎實開展兩業融合試點,支持大數據服務、科技服務、現代金融、創意設計、檢驗檢測等行業加快發展。提升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輻射能力,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著力降低物流成本,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使山東物暢其流、貨通全球。

(二)抓實抓好擴大有效需求。持續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一是著力拉動消費升級。實施“山東消費促進年”,打造“好品山東 商行天下”品牌。積極促進大宗消費,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推動新能源汽車促銷,加快公共區域、居民小區充電設施建設,充電樁達到70萬台以上,其中農村超過14萬台。舉辦家電家居、電子產品等促消費活動200場以上,創新消費品以舊換新措施,推動綠色智能家電消費擴面。積極促進新型消費,推出一批特色醫療、健康養老、體育賽事、文娛旅游等服務和產品,培育智能穿戴設備、國貨“潮牌”“潮品”等消費熱點,推動智慧商圈、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打造一批數字街區、消費體驗中心、創意時尚中心。積極促進住房消費,發揮好濟南、青島等骨干城市作用,增加優質地塊供給和教育、醫療、交通等設施配套,新推出一批改善型高品質住宅項目。適應需求變化,擴大康養、休閑、度假等功能型住房消費。用好“認房不認貸”、降低首付、“帶押過戶”等政策,優化完善穩市場的具體措施,推進“青年優居計劃”,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二是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突出重點領域,抓住國家政策機遇,聚焦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防災減災、產業升級、民生保障等方面,謀劃實施1.5萬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健全策劃、簽約、建設、投產、運營全過程服務體系,落實好領導幫包、專班推進機制,促進項目早落地、快見效。突出要素保障,建立用地、資金、環境、能耗煤耗等要素需求“四張清單”,探索批次建設用地省級審批權下放,提高專項債使用集中度,落實省級能耗指標收儲交易機制,優先保障重大項目落地。突出市場化社會化運作,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民間投資項目,建立省級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支持民間投資參與基礎設施、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重大項目,通過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鼓勵民間投資盤活存量資產,引導各方面資本想投、敢投、能投,促進社會化投資活起來、熱起來、強起來。

三是著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區,力爭完成投資3250億元。堅持暢通通道、織密網絡、建強樞紐、優化升級,著力打造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推進雄商、濟濱、津濰、濰宿等7個高鐵項目,建成濰煙高鐵,高鐵通車裡程突破3000公裡。加快謀劃高鐵網、貨運鐵路網優化提升,爭取德商等高鐵納入國家規劃,力爭開工萊臨高鐵,推進聊邯長高鐵前期工作。開工臨沂至徐州等高速公路項目,抓好泰安至東平等34個在建項目,建成臨(淄)臨(沂)高速等項目,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8600公裡。推動煙台機場二期開通運營,加快濟南機場二期、棗庄機場等建設,推進新建聊城機場、遷建威海機場、升級濱州通用機場等前期工作。加快新萬福河、微山船閘等項目建設,完成京杭運河主航道棗庄段整治工程,推動小清河與萊州灣港口河海聯運。加快推進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力爭完成投資700億元。推進東平湖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實施老湖區洪水南排、柳長河航道提升等工程,加快青島官路、臨沂雙堠等水庫建設,力爭開工威海長會口水庫,推進濰坊冶源等6座大中型水庫增容、125座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實施沂河、徒駭河等11條骨干河道防洪提升,完成中小河流治理500公裡以上。

(三)抓實抓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實全省數字經濟發展大會部署,以數字變革新賽道引領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是加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培強壯大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加快推進100個重大項目,力爭信息技術產業營收增長10%以上。推動濟南、青島等市集成電路重點項目規模化量產,加快布局發展碳化硅、氮化鎵等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建設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30家左右,推出一批魯版軟件“名品”。大力發展先進計算、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新型電子材料等產業,培育10家左右數字產業集聚區。

二是加力推動產業數字化。發揮海爾卡奧斯、浪潮雲洲、勝軟雲帆等國家級“雙跨”平台作用,新培育50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台、30家“產業大腦”,打造典型應用場景100個。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標行動,新創建國家級智能工廠10家左右。建好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優化政策供給,匯聚優質服務商500家以上,服務中小企業突破1萬家,加快中小企業“上雲用數賦智”。

三是加力夯實數字經濟底座。部署高性能智能計算中心,統籌布局通用和垂直大模型算力,累計建成5A級省級新型數據中心25個以上,智能算力比例達到30%,建成“山東算網”。支持濟寧建設魯南算力中心。深入實施“雙千兆”網絡系統工程,打造典型應用項目500個以上,新開通5G基站4萬個。加快新型廣電網絡建設。新建一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開展數據資產化試點、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試點。

(四)抓實抓好重點領域改革。以改革提效率、強信心、優環境,有效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

一是持續深化市場化改革。制定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配套政策,爭取國家要素市場化綜合改革試點落地。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強管理、管控風險、做強主業、提質增效。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推進恆豐銀行發展不斷向好,深化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改革,抓好科創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改革試點,推進數字金融、養老金融創新發展。

二是持續優化民營經濟服務機制。深入實施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條例,在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上出實招、求實效。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完善涉企政策征求相關利益主體意見機制,做好涉企政策廢改立工作,優化融資環境,創新金融伙伴機制,加大民營企業上市培育力度。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和儒商精神,尊重企業家、關心企業家,加大民營企業家培養培訓力度,讓廣大企業家放眼世界、扎根山東、安心創業。

三是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修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新一輪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常態化推進機制,暢通“面對面會商”“省長直通車”等渠道,發揮好“魯力辦”督查落實平台作用,真正做到“接訴即辦”,不斷提升經營主體滿意度、獲得感。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動態推出“一件事一次辦”應用場景,更大力度推進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免申即享。切實治理拖欠賬款、“新官不理舊賬”以及招投標等領域突出問題。健全政企溝通常態化機制,深化聯系服務民營企業和商協會制度,落實政商交往負面清單,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五)抓實抓好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著力深化對外經貿合作,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積極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一是培強做大外貿新動能。大力拓展新市場,叫響“好品山東 魯貿全球”品牌,組織境外展會260場左右,訪總部拓市場,深耕歐美日韓,更大力度發展東盟、中亞、中東、拉美、非洲新興市場。大力培育新業態,通過金融賦能、前展后倉、市場雙向共建等方式,做大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和保稅混配混兌業務規模。提升中間品出口優勢,擴大“新三樣”、綠色低碳產品、二手車出口。支持加工貿易提檔升級,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數字貿易,推動文化貿易“千帆出海”。大力塑造新優勢,精准解決外貿企業融資、信保、擔保、參展等問題。積極爭取國家內外貿一體化試點。打造進出口供應鏈頭部企業,構建產運貿全鏈條一體化模式,擴大油氣、糧食、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進口。

二是聚力加強雙招雙引。持續開展“投資山東”招商系列活動,主動對接世界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引進一批新的制造業投資項目。搶抓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機遇,加大金融業等領域引資力度。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創新“飛地”“飛企”模式,推動人才、團隊、項目、資金一體落地。發揮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新加坡山東周、人才創新發展大會等平台作用。辦好港澳山東周、魯台經貿洽談會,推動華商企業科創合作,推進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建設。支持“以商招商”“以才引才”,讓山東成為投資興業的福地、施展才華的寶地。

三是建強用好開放平台。上合示范區,主要是做好引進國際國內一流開發運營商、環境營造和功能配套、打造上合國際樞紐港、“絲路電商”服務基地等工作,爭取更多國家設立簽証中心,舉辦上合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推進上合國際城建設,開展友城合作,不斷擴大國內國際影響力。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主要是交通、產業、生態、配套一起抓,實施好102個重點項目,推動未來產業園、總部經濟區等落地,謀劃建設中新(濟南)綠色智慧示范區,啟動建設標志性建筑、黃河風貌帶示范段、鵲山湖公園等項目,高標准規劃重大防災減災基礎設施,推進穿黃隧道、軌道交通7號線、黃河大道二期等建設。自貿試驗區,主要是加快落實140項試點任務,形成30項以上制度創新成果。深化與海南自貿港、省內聯動創新區合作。推動生物醫藥、國際貿易、海洋經濟全鏈條發展,拓展新型離岸貿易、網絡貨運等新業態新模式。各類開發區和省級新區,主要是全面對標國內最高水平進行提升,確保主要指標有新發展。各類園區集中打造1-2個主導特色產業集群。強化綜保區賦能提質,培育壯大保稅維修、保稅物流等新業態。

四是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對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落實“中亞三國”項目成果。增加中歐班列“上合快線”“日韓陸海快線”線路,創新發展跨境電商、冷鏈等特色班列,支持申建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高水平建設16家境外經貿合作區。實施便利化政策,吸引更多外籍人員來魯經商、學習、旅游,深化國際人文交流。

(六)抓實抓好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檔升級。以“千萬工程”經驗賦能鄉村振興,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

一是扎實推動“齊魯糧倉”建設。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改革完善耕地佔補平衡制度,分類穩妥開展違規佔用耕地整改復耕,不搞“一刀切”。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建設一批高標准農田示范區,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5億畝以上。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建設46個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支持德州、聊城等開展“噸半糧”產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建好農作物、畜禽、水產等種質資源庫,開展玉米、小麥、大豆等種源技術聯合攻關,培育20個以上突破性新品種,做強做大山東種業。推動黃河三角洲國家農高區創新發展。編制實施鹽鹼地綜合利用總體規劃,試驗示范耐鹽鹼新品種30個以上。進一步提高糧食烘干服務能力,新改建一批加工倉儲設施,推進糧食全鏈條減損。召開第二屆國際糧食減損大會。

二是扎實推動鄉村產業富民。啟動優勢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提質增效試點,開展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做強糧食、蔬菜、林果、畜禽、漁業等產業集群。做好“土特產”文章,支持壽光、蘭陵、莘縣等地打造蔬菜品牌,編制棗庄石榴、乳山牡蠣、黃河故道桑黃、冠縣靈芝、陽信肉牛等鄉土產業發展規劃。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實施農業龍頭企業提振行動,培強100家左右領軍企業,建設100家以上智慧農業應用基地,做強“齊魯農超”數字化平台,加快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三是以示范片區引領和美鄉村提升。以縣域為單位做好村和片區規劃,做實國有企業與片區“一對一”合作,新創建省級示范片區70個左右。因村因地制宜,全要素推進鄉村“五個振興”,推動片區內黨建聯合、資源整合、產業融合、人才聚合。集中力量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推動農村危房改造和現代宜居農房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7000公裡。深化農村供水水質提升行動,提升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大村庄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深化數字鄉村試點,為鄉村全面振興插上“雲翅膀”。

(七)抓實抓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以縣城為重要載體,以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一是著力優化城鎮發展格局。分類引導縣城發展,聚焦補齊產業培育、公共服務、環境衛生、市政公用等短板弱項,支持10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縣城城鎮化試點。實施強縣領跑、弱縣跨越等計劃,力爭“千億縣”建設取得新突破。深化小城鎮創新提升行動,培育100個衛星鎮、特色專業鎮、縣域次中心鎮。推動特色小鎮打造微型產業集聚區。強化鎮村設施連接,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

二是著力深化城市更新攻堅行動。實施城市更新“十大工程”,穩妥推進160個老舊片區綜合更新,開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56萬戶,加快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施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加快完善市政設施網,更新老化燃氣管道600公裡,因地制宜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新增綠色建筑1億平方米以上。以繡花功夫抓好城市治理,推進智慧城市、韌性城市建設,系統治理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城市病”,籌辦園林博覽會,完善城市公園和綠道體系,新創建一批國家園林城市,讓城市更加宜居、更有溫度、更具魅力。

三是著力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獎補資金與常住人口挂鉤機制,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以上。全面落實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將常住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納入公共財政支出預算。開工保障性住房8000套,新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7萬套,把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保障范圍。

(八)抓實抓好區域協調發展。更好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優化“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發展格局。

一是深化沿黃全面合作。加強與沿黃省份交通、產業、生態等領域協作,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謀劃建設沿黃陸海大通道。引導省內沿黃9市一體化發展,支持泰安建設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認真貫徹黃河保護法,實施黃河下游防洪工程,完成22處河道整治、11座引黃涵閘改建。落實“四水四定”要求,實施23處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抓好再生水利用國家試點,大力發展節水產業。推動黃河口國家公園獲批和高質量建設,完成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

二是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支持德州、聊城、濱州等市對接京津冀,主動承接產學研轉移。加強與中原城市群對接合作,把山東半島打造成黃河流域乃至中亞重要出海口、旅游目的地、產業隆起帶。面向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加強科技合作、產業對接、市場開拓,提升臨沂商城能級,推動魯南城市片區轉型發展。支持濟寧、棗庄大力發展內河航運,培優育強魯南物流能源廊帶,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新一輪突破菏澤魯西崛起行動,促進沂蒙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

山東處於東北亞區域經濟的中心地帶,東聯日韓,西接“一帶一路”,具備構建東西互聯互通大通道的天然條件。要積極探索擴大開放合作的新路徑、新方法,為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作出山東貢獻。

三是高水平建設濟南青島兩大都市圈。濟南都市圈,以實施“強省會”戰略為牽引,抓好城際高鐵、跨區供熱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等城市協同融合發展。青島都市圈,以實施“強龍頭”戰略為抓手,推進交通、產業、民生、安全等領域50個重大項目,加快突破青濰日同城化、青煙一體化。支持煙台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發揮濟青高質量發展軸帶作用,推進濟青高鐵“公交化”運營,沿膠濟鐵路打造科創走廊、世界級先進智造集聚帶。

四是加快推動陸海聯動發展。建強用好國家深海基因庫、深海標本樣品館、深海大數據中心三大平台,持續壯大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智慧海洋等優勢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海水淡化工程。建設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深入實施世界級港口群建設三年行動,加快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礦石碼頭等項目,一體推進智慧海關、智慧港口、智慧口岸建設,沿海港口吞吐量力爭突破20億噸。編制海岸帶及海洋空間規劃,筑牢藍色生態屏障。

(九)抓實抓好降碳減污擴綠。扎實推進美麗山東建設,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一是著力強化節能降碳。提速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建成渤中海上風電等項目,開工石島灣核電擴建一期、首批集中式陸上風電等項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1億千瓦。加快地熱能開發利用示范工程。推進濰坊、泰安、棗庄等抽水蓄能和臨沂光儲氫一體化等項目建設,建成肥城鹽穴壓縮空氣、寒亭電化學儲能等項目,新型儲能規模達到500萬千瓦以上。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模式,打造綠電生產樣板區。“一業一策”推進高碳行業減排,新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工廠200家、綠色工業園區20家。完善廢鋼鐵、廢銅鋁、廢舊動力電池等循環利用政策體系。抓好碳排放雙控先行探索,深化近零碳創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支持煙台建設丁字灣國際綠色低碳開放合作區。支持東營打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示范基地。

二是著力深化污染防治。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推動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減排,開展大氣污染治理設施排查整治。推動重點行業環保績效提級,推進通道城市焦化產能有序退出。加快“兩清零一提標”,改造市政雨污合流管網600公裡,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率達到54%。全域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開展第三輪省級生態環保督察。

三是著力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嚴格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上線公眾版“三線一單”數據應用平台。建好北方海洋環境應急處置中心、黃海海洋輻射監測基地,抓好全國首家陸海統籌生態治理重點實驗室建設。深入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灣長制,實施沂蒙山、萊州灣、大運河、小清河等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工程。推進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建設,完成精准造林10萬畝。積極爭創國家級美麗河湖海灣,繪就綠水青山生態齊魯新畫卷。

(十)抓實抓好文化繁榮興盛。堅定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進文化“兩創”,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步伐。

一是打響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品牌。深化儒家文化、齊文化等挖掘闡發,加快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突出抓好“四廊一線”重點項目。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機制,實施“山東文脈”“文物活化”等工程,推進《齊魯文庫》編纂,建好齊魯文獻數字化文庫。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擦亮“海岱考古”品牌,開展第四次文物普查。做好古城鎮、古村落、古建筑、古街古巷、古樹等保護工作。辦好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進一步弘揚沂蒙精神,加快沂蒙、膠東、渤海、魯西等紅色文化片區建設,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代代相傳。

二是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實“五為”文明實踐,實施傳統節日振興工程。健全文化名師大家培養機制,推動山東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推進齊魯文藝高峰計劃,塑造魯劇包括網絡魯劇新優勢。建好齊魯文化雲,一體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和城鎮文化社區建設,制定文化惠民清單,建設城市藝術綜合體、文化驛站、城鄉書房等350個。開展小戲小劇雜技創演、公益電影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等活動。推動共建共享“大眾”等新媒體平台,建好用好市縣融媒體中心。實施百家數字文化企業創新工程,加快推動“山東手造”走出去。辦好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山東文化藝術節。積極備戰參賽巴黎奧運會、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講實講好新時代“山東故事”。

三是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研學游、非遺游、民俗游、文博游,打造一批休閑度假、旅游演藝、郵輪旅游、戶外運動等優質產品,推出一批溫泉旅游、冰雪運動等示范項目。推進景區煥新,新增4A級以上景區不少於10家。加快休閑度假酒店集群、旅游民宿集聚區建設,力爭年內五星級飯店達到48家。建設旅游公路900公裡,打造省級以上體育旅游精品線路6條。辦好旅游發展大會,以市場化方式舉辦鄉村旅游節、生態旅游節、國際旅游周。開展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持續做強“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讓山東成為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

(十一)抓實抓好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滾動實施20項重點民生實事。

全力穩就業促增收。推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省份建設,支持就業容量大的行業企業穩崗擴崗,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措施。實施“社區微業”行動,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新開發城鄉公益性崗位10萬個。實施“創業齊魯”行動,新培育20個省級創業街區。探索重點行業領域招錄退役軍人“直通車”模式。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新增高技能人才15萬人。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探索多層次多領域促進共同富裕有效路徑。

全力推進優質教育。優化教育布局,提升供給質量。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省一類以上幼兒園佔比達到60%。新增一批義務教育優質學校和寄宿制學校,鄉村中小學強校擴優覆蓋率達到60%。推進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試點,建設國家“雙高計劃”高職學校15所、省高水平中職學校100所。深入實施高等教育一流學科建設“811”項目,支持山東大學等駐魯部屬高校邁向國際一流,推動省屬高校高質量發展,抓好康復大學建校招生、空天信息大學籌建。推進特殊教育提升行動。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深化全環境立德樹人,實施新時代強師計劃。教育寄托著每個家庭的希望,必須精心扎實辦好,切實讓群眾滿意。

全力織密社會保障網。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持續推進人才年金試點。實施職工醫保、工傷保險省級統籌,門診慢特病跨省直接結算率達到70%以上。關心物業、環衛、家政從業群體社會保障問題,開展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完善基層醫保服務網絡。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動態調整困難群眾救助標准,分層分類做好社會救助和常態化幫扶,托養服務困難殘疾人3萬名以上,讓更多的保障舉措,溫暖每個有需要的人。

全力深化健康山東建設。支持齊魯醫院、省立醫院等積極創建國家醫學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10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新培育1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加強兒科、急診等專科建設,完善兒科醫療資源統籌機制。推進病房舒適化適老化改造,加快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提升老年醫學、精神衛生、醫療護理等服務能力。健全鄉村衛生服務體系,改造提升1萬個村衛生室,用三年時間將鄉村醫生輪訓一遍,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全力提升“一老一小”服務。加強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大力發展社區食堂。研究制定銀發經濟發展支持措施,鼓勵開發生活照護、康養療養等服務產品。新增兩証齊全醫養結合機構30家、家庭養老床位1萬張,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5萬戶。穩步推進居民長期護理保險提質擴面。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支持創建全國嬰幼兒照護示范城市。實施孤兒助學工程和“護佑健康”項目,扎實推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讓每名孩子都茁壯成長。

(十二)抓實抓好守牢安全發展底線。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

一是提高本質安全水平。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落實落細“八抓20條”,壓實責任,全方位開展隱患排查整治,深化化工行業安全生產整治提升,成立省化工安全研究院。加強礦山、交通、燃氣、消防、建筑施工、海上安全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抓好森林防滅火、防汛抗旱、防震減災、極端天氣等防范應對。推進全員安全文化建設,夯實基層基礎。提升應急指揮、救援、物資保障能力。扎實做好食品藥品、疫病防控等各領域安全工作。

二是維護經濟金融安全。建好金融風險防控大數據平台。積極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落實城投公司舉債融資提級管理制度。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確保預售資金監管到位,扎實完成“保交樓”年度任務,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動財力下沉,支持基層做好“三保”工作。

三是確保能源供應安全。大力改造提升傳統電源項目,爭取外電入魯1300億千瓦時以上、綠電佔比提高到20%左右。促進油氣增儲穩供,沿海液化天然氣年接卸能力達到1500萬噸以上。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四是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網格化服務管理,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提高社會治理精細化數字化水平。建立健全“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強化信訪工作法治化建設和源頭治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探索我國宗教中國化的“山東路徑”。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現代化建設,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山東是駐軍大省、兵員大省、安置大省、擁軍大省。要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強化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工作,強化國防教育,強化退役軍人和雙擁工作,譜寫軍政軍民團結新篇章。

各位代表!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各級政府要按照“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的要求,切實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一要堅決鑄牢政治忠誠。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堅決做到依法行政。強化法治意識,依法決策、依法辦事,加強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審查。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和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財會監督。政府工作人員要自覺接受法律監督、監察監督和人民監督。持續深化政務公開,精准做好政策宣傳解讀。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創建,落實法律顧問制度,實行行政執法事項清單管理,推開涉企執法陽光監督改革,讓法治成為政府工作的鮮亮底色。落實機構改革部署,確保職能到位、職責到位。三要堅決做到為民務實。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大興調查研究,堅持“四下基層”,發揮“四進”機制作用,用心用力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高效辦事與為基層減負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做到嚴謹細致、一絲不苟,認真較真、精益求精,堅決防止大而化之、敷衍了事,甚至弄虛作假。精打細算過緊日子,嚴控一般性支出,嚴格節約辦會,壓縮論壇等活動,嚴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騰出更多財政資源穩增長、保民生。四要堅決做到清正廉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委實施辦法,把巡視、審計等問題整改和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結合起來,持續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教育,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清廉之心踐行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海岱日新征程闊,拼搏實干勇向前。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山東省委堅強領導下,砥礪前行、銳意進取,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