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企”“入戶”“出海”提升職教適應力吸引力
——濟南職業學院黨建引領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1月15日,第八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表彰大會在京舉行,濟南職業學院獲評“優秀學校獎”,是山東獲此獎項的唯一一所公辦高職院校,該校黨委書記蘇旭勇上台領獎並代表學校發言。他說,濟職將以此次獲獎為契機,聚力立德樹人再提質、聚焦產教融合再提級、聚能服務發展再提效,提升職業教育適應力和吸引力,扎實推進“進企、入戶、出海”三大行動,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近年來,濟南職業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接續實施為期6年的“筑壘工程”“先鋒工程”兩大黨建主題工程,依托“紅色蒲公英宣講團”“濟職義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卡”“14322現代學徒制濟南模式”四大品牌,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進企入戶、產教同行、出海服務,鍛造濟職工匠。
五聚焦,
建立技能人才育人新范式
該學院不斷探索並建立校企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持續完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制度、培育標准及課程體系,圍繞“五聚焦”,推進“濟職工匠進企”行動,建立起政府引導、行業參與、企業和院校雙主體育人、社會支持的技能人才培養新范式。
聚焦現代職教體系建設,該學院充分發揮面向行業、連接行業、服務行業的獨特優勢,牽頭150余家單位共同組建國家級濟南市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教聯合體,建設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功能為一體的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實施現場工程師聯合培養工程和企業員工技能提升工程。
聚焦產業學院建設,該學院依托1個省級現場工程師暨中國特色學徒制教學指導委員會,2個現場工程師學院、9個產業學院,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專業課程、聯動實施教學評價、協同組建教學團隊、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協同實施就業育人等一系列深度合作,使“專業+產業”有機融合的“雙元育人”模式成為“濟職工匠”培養和學院內涵建設的有力抓手。
聚焦實習、實訓管理,該學院堅持校企共同制訂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共同實施人才培養、共同評價培養質量,明確“學校、企業、學生”三方權利和義務,開發持續性、常態化的真實生產項目。根據校企聯合培養方案,落實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的各項教學安排,鼓勵學生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開發。
聚焦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等社會資源,該學院推進教學中能力導向和實踐面向的教學評價改革,完善以促進全面發展、知行合一為目標的評價制度。2019年以來,已開展“濟職卓越工匠”培育計劃認定1333人,培育了41名“齊魯工匠”后備人才。
聚焦“崗課賽証”融通,該學院構建“崗—課—賽—証”一體化綜合育人模式,結合自身發展的優勢和特色在課程設計、課程教學、課程考核上有機融入“1+X”証書制度體系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理念,促進產業與專業、崗位與課程的有機銜接,在37個專業開展了52項1+X証考核工作,証書獲取率高達95.06%。
四聚力,
增強職業教育社會影響力
該學院秉承扎根中國大地辦好職業教育的原則要求,千方百計拓展職業教育的入戶渠道,通過“四聚力”做實做細職業教育的雙向奔赴,增強職業教育社會影響力。
聚力立德樹人,打造濟職工匠育人“新途徑”。該學院扎實推進三全育人,通過“濟職義工”、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濟職行、暖千家”寒假家訪等活動,實現服務鄉村、提升技能、職教入戶。
聚力鄉村振興,打造濟職工匠助村“新模式”。該學院通過“第一書記”駐村助村、職教進村等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實現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的有效對接和深度融合。
聚力技能報國,打造濟職工匠服務“新品牌”。該學院通過“技能社區行”“雙報到、雙服務”等活動,讓技能服務進社區,職教宣傳進社區,推動“職教服務群眾”“匯入”生活、“融入”社區、“滲入”人心。
聚力就業育人,打造濟職工匠就業“新名片”。該學院舉辦“濟職向您匯報”“就業明星”宣傳活動,通過各類媒體渠道廣泛宣傳該校技能成才的就業典型,讓社會上更多的人看到職業教育不僅是提供實用技能的途徑,更是開啟成功之門的一把鑰匙。
走出去,
探索職教出海服務新路徑
緊跟新時代職教對外開放發展新趨勢,該學院不斷健全交流對話合作機制、搭建優質平台,積極探索職教出海服務新路徑,主動服務企業“走出去”。
以海外分院建設踐行教育國際合作新模式。該學院依托與印尼巴厘島旅游與國際商務學院合作項目,面向印尼巴厘島國際旅游與商務學院學生開展“印尼巴厘島‘中文+導游’‘漢語橋’”線上團組交流項目、“雲游濟南、智行中國”線上漢語課堂、“山東-巴厘島飲食文化空中課程”活動等,推廣“中文+職業技能”項目。
校企攜手同行助力職教模式、優質產能“走出去”。該學院牽頭舉行產教融合推動國際產能合作高質量發展會議暨埃塞俄比亞產教融合培訓中心揭牌儀式,聯合兄弟院校與蘇州中材建設有限公司及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共同簽約校企共建中材國際埃塞俄比亞產教融合培訓中心,加入中國海外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工作委員會並與山東職業學院等五家職業學院“組團出海”,讓職業教育走出去,建設蒙古海外職業技術學院。
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海外“班·墨學院”建設。該學院在省內率先啟動“技能+語言、+標准、+產業”等國際交流合作,組團出訪泰國、越南,舉行中泰“班·墨學院”建設商洽會、中越促進職業培訓國際標准化簽約儀式等跨境交流活動。堅持教隨產出、產教同行,建設濟南職業學院中泰、中越“班·墨學院”。
依托海外辦學項目開展“中文+職業技能”雙向培養。該學院依托海外辦學專業建設,推動國際中文教育、職業技能雙向培養,助推“中文+職業技能”培養模式﹔加強與合作國當地教育機構合作,推進符合當地網絡技術條件的線上教學資源建設,打造中文教育網絡課程和專業在線精品課程,推動國際中文教育、職業教育“走出去”的深度融合。
在深度參與制定開展國際化課程和教學資源開發中貢獻中國智慧。該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化雙語課程資源、教學資源開發,建設國際化線上課程體系以及國際化線上教學資源庫,推出10余項可在海外院校通用的國際化教學標准和課程標准,納入被採用國家的教育體系和國家數字化教學資源平台。
下一步,濟南職業學院將進一步牢牢把握職業教育重大發展機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全盤,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黨建的鮮明導向,通過“進企、入戶、出海”三大行動,提升職業教育適應力吸引力,鋪設技能工匠成才路,深化構建具有濟職特色的黨建與業務互融互促創新機制,持續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重大戰略能力,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濟職力量”。(王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