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專題>>濟寧市委政法委

讓小法庭發揮大作用 “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的濟寧實踐

2023年12月05日15:39 |
小字號

133個鎮、5256個村、730.58萬人口,如何守護一方安寧,服務一方發展?這是山東省濟寧市43處人民法庭面臨的課題。

近年來,濟寧市兩級法院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能動司法、多元解紛,轉化運用傳統儒家文化精髓,促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實質性化解,讓小法庭發揮大作用。金鄉縣人民法院創設農產品交易糾紛審判法庭、汶上縣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四個對接”機制分別入選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典型案例。

“特色”供給滿足多元需求

“感謝法官調解,讓我拿到了辣椒的補償款,不然這一年都白干了!”老余的一畝多辣椒因農藥原因在即將豐收時突然大面積死亡,可農藥店拒不賠償,在金鄉法院農產品交易糾紛審判法庭法官靳慧雲的多次奔走調解下,最終農藥店主承認當初沒有向農戶交代用法用量,並同意賠償農戶損失。

金鄉縣是“中國大蒜之鄉”“中國辣椒之鄉”,為了守好老百姓的“菜籃子”,2020年5月,農產品交易糾紛審判法庭挂牌成立,從此全縣范圍內的大蒜、辣椒、圓蔥等涉農產品交易糾紛案件有了綠色通道。今年3月,法庭遷入農產品物流園內,巡回審判、就地解紛、現場普法……把服務觸角延伸至市場,把問題解決在老百姓身邊。

哪裡有需求,司法服務就延伸到哪裡。濟寧法院立足轄區地域特點與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優化布局,按照“綜合性”和“專業化”相結合原則,推進“一庭一品牌”改革,設立金融、旅游、環資、家事、道交等18個專業特色法庭精准服務鄉村振興、基層治理。2020年以來,共集中審理金融、旅游、道交等案件25668件,佔全市法庭受理案件的37.2%。

實質解紛推進“基層之治”

“這塊地是我承包哩,上面一畝六的小麥你收割了,必須給我賠償!”原告宋某怒氣沖沖。“俺爹生前與李某調過地,這塊地是俺家的!”被告王某寸步不讓。

涉及土地糾紛,雙方又是幾輩子鄰居,調解是更好的解決辦法。

承辦法官首先對接村委會了解情況,“案外人李某和被告王某積怨很深,現在借著這塊地較勁哩,把原告宋某夾中間了。”陳年“疙瘩”單靠法庭力量是很難化解的,必須對外借力。在汶上法院次丘人民法庭牽頭下,鄉鎮、司法所、村委會、村內“和事佬”多方共同努力,促成雙方和解,原告當即申請撤訴。

這是汶上法院人民法庭“四個對接”機制的縮影,對接鄉村基層組織、對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接基層政法單位、對接基層教育機構,齊抓共管促進矛盾糾紛源頭治理。

為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矛盾糾紛化解前沿作用,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融入黨委主導的“和為貴”社會治理體系,成立“訴調聯動工作中心”,建立“法庭—管區書記—村支部書記”以線帶面的對接模式,促進訴源治理“點面網”成型,“訴調化”融合,大量糾紛在訴前化解。

“儒潤法行”助力和寧四方

濟寧是孔孟之鄉、儒家文化誕生地,濟寧全市人民法庭堅持挖掘儒家和諧、體恤、中庸思想,將其融入執法辦案理念,強化裁判文書說理,打造多元聯動調解機制,擦亮“儒潤法行”特色品牌,使儒家優秀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老話講百善孝為先,贍養父母是咱們的傳統美德,也是做兒女的法定義務。”嘉祥縣人民法院紙坊人民法庭法官王建華正在調解一起贍養糾紛案件。

王老太太年過八十,疾病纏身,雖有6個兒女,卻均以各種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為了化解矛盾,修復親情,王建華一方面邀請鄉賢參與調解,一方面發揮“曾子故裡”地域優勢,引用曾子孝賢經典故事,引導當事人憶親情、話感情,最終兒女們就贍養老人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濟寧全市法庭堅持“以文說法、以文筑源、以文化訴”,與“和為貴”調解室建立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工作聯動機制,法庭布設體現儒家名句或“和故事”“和典故”,將儒家思想特有的詩禮家風、和諧村風、文明民風印在普法畫冊上、融到法官溝通調解裡、揉進裁判文書釋法說理中,探索出一條“以禮讓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

“法庭是‘基層中的基層’,是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我們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司法服務的‘毛細血管’向一線延伸,為基層治理注入法治力量,繪就司法為民新‘楓’景。”濟寧中院院長李勝良表示。(屈慶東 張樂樂)

來源:濟寧市委政法委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