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本網特別關注

山東東營:政府“超前辦” 企業“超預期” 營商環境“再升級”

人民網記者 宋翠
2023年11月30日10:08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渤海之濱,黃河尾閭。

位於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內的山東金雷新能源重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雷新能源”)鑄造車間內,機器低鳴,一台台橘紅色的行車排列井然有序,干淨整潔的機加工車間,大型數控機床正在悄然忙碌……

這是金雷新能源的海上風電核心部件數字化制造項目,投資25億元,佔地700多畝。誰能想到,如此“龐然大物”,從開工建設到投產(試生產)僅用15個月,“拿地即開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項目建設的“奇跡”,實現了項目審批的“超前辦”。

近年來,山東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持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緊貼企業發展需求,創新“集成辦、合成辦、視頻辦”等工作模式,為企業提供“全要素、全過程、全周期”的集成服務,不斷提升企業“超預期”服務感受度,推動市場活力持續迸發,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金雷新能源生產(試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金雷新能源生產(試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集成辦:項目審批“四証齊發” 刷新“山東速度”

“我們剛有投資意向的時候,項目之家‘羅聃工作室’就主動聯系我們,向我們推薦了幫辦代辦服務,正式入區之后服務專員全程跟進項目手續,為項目落地提供服務保障。”金雷新能源項目經理劉鳳偉回憶,公司與開發區正式簽訂投資協議后,利用土地挂牌空檔期,開發區提前開展規劃方案審批、勘察報告審查等工作,採用並聯審批、部門間相互容缺、告知承諾制審批相結合的方式,舉全區之力共同踩下項目建設“油門”。

“我們為金雷新能源成立了一個項目推進小組,由服務專員幫助企業制定整個項目手續的辦理流程,每項審批資料按照送審標准分門別類提前准備好。”幫辦專員羅聃表示,“在項目取得土地之后,把一項項‘單個辦’的業務變成‘打包辦’集中辦理,為審批提速做好萬全准備。”

“正是這些大量的工作前期都完成了,才確保我們真正的實現了‘拿地即開工’。”談到此,劉鳳偉激動地表示,最終,該項目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一天內,同步取得了開工前的全部証書(不動產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証),實現了“四証齊發”!

2022年1月29日,金雷新能源正式開工建設﹔2023年5月初,公司進入試生產階段,由此刷新了項目審批的“山東速度”!

“圍繞此項目,開發區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擔任總負責人的工作專班,全面壓實工作責任,頂格推進手續審批、要素保障等環節。”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張建立介紹,圍繞項目建設全周期服務,開發區還推出“驗登用合一”改革,將質量、人防、規劃、消防等驗收事項合並,變各部門“逐一驗收”為“協同驗收”,並當場出具備案,立即確權不動產登記,確保企業正式投入使用,真正解決了企業項目建設“最后一公裡”的問題。

“一站式”項目之家。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供圖

“一站式”項目之家。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供圖

合成辦:“一張表格”“一個窗口” 助推企業合規發展

企業上市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企業競爭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企業上市准備需開具應急、環保、發改、稅務等10余個部門10多項合規証明文件。

“我隻用了一天半時間!”山東勝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王海龍介紹,當公司把這項工作交給他時,很是茫然,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於是決定先到開發區企業服務中心了解下情況,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他來到“企業發展訴求”服務窗口,提交了攜帶的相關資料。

“我是1月3日下午5點來到服務大廳,沒想到4日中午就通知我辦好,可以取走了,當時我有點半信半疑,竟然這麼快!”王海龍說,企業上市合規証明需要到許多部門跑手續、審核蓋章,一個部門沒跑,公司上市涉及的13個部門17項合規証明文件就“稀裡糊涂”地辦完了!

“我們在‘合規一件事’辦理中,採取‘一口受理、部門分辦、聯合會商’工作機制。”企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王榮義告訴記者,將原先需向相關政府監管部門逐個申請的環節進行整合精簡,變為企業一次性填寫一張表單一次申請,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送相關部門辦理,各部門同步核驗監管信息數據,在2個工作日內反饋辦理意見,出具的合規成果進行統一規范,最大化的貼合上市企業的實際需求。目前,已為開發區擬上市企業提供“合規一件事”服務成果40余件次。

“感謝的話無以言表。”談到感受,王海龍說,企業真正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這裡營商環境好,企業干得也有勁頭,企業發展有奔頭。

開發區立足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服務,在企業服務中心建立訴求服務、政策服務、集成審批、一體聯動、效能回訪等服務機制,大力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不斷推出“助推企業發展一件事”場景,實現“一站式”集成、全流程響應、“超預期”服務,讓企業省心省時,有效助推企業合規發展。

視頻會商室的“視頻辦”,把“單個辦”變“打包辦”。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視頻會商室的“視頻辦”,把“單個辦”變“打包辦”。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視頻辦:線上視頻核查“零跑動” 辦理效能提速80%

“我們做的是家門口的生鮮便利店,每個小區一家門店,原以為要一家一家辦手續,沒想到開發區審批服務部給打包辦,第一個月就辦了12家。”山東麥便利商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麥便利)運營主管馮杰喜滋滋地說,“讓我切身感受到什麼是效率!”

開便利店需要辦理營業執照,山東麥便利計劃今年在開發區開設60家連鎖門店,辦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証需要上傳的材料很多,還需要相關部門現場核查,馮杰以為是一場“馬拉鬆”。沒想到,企業服務中心開通綠色通道,通過輔導幫辦、視頻核查等方式,批量性地為公司辦理相關手續,大大減少了便利店的開辦成本。

圍繞經營主體准入、准營、退出全過程審批,開發區系統梳理各領域市場准入與行業准營行政許可事項80余項,採取事前輔導、並聯推進、數據融合、成果合並等方式,對審批流程進行優化再造。累計推出“我要開餐館”“我要開藥店”“我要上項目”等主題式、套餐式應用場景270個,把每一段的“一次辦”整合為全流程的“場景一次辦”,已累計辦理主題式、套餐式業務6000余次,辦理效能提速80%。

走進開發區企業服務中心視頻會商室,工作人員正在視頻連線一家准備開業的餐館,屏幕上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餐館內的廚房、儲料間、店內設施等。

“我們給企業負責人的手機推送一條短信,告知其視頻碼,對方點擊,即可進入視頻核查。”工作人員白同新介紹,這樣做不僅可以讓企業少跑腿,還大大節省了各相關部門分別到現場核查的時間,最大限度地節省了各方面成本。

據悉,開發區已全面推行食藥類10余項業務全場景網辦,辦事企業和群眾線上提交申請,工作人員全過程網上受理,全程線上視頻核查、網上審核,方便企業辦事。

集成辦、合成辦、視頻辦……從服務模式創新,到服務機制的一次次革新,開發區圍繞著企業訴求,以一攬子惠企實招為其賦能減負、鬆綁解壓、紓困造血,打造“升級版”營商環境,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據統計,近年來經營主體年均增速保持在14.3%左右,每萬人擁有1360家。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