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整版:“一帶一路”媒體考察團來到山東,都看到了啥?

深化互聯互通 促進共同發展
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
搶抓共建機遇 提升服務能力
本報記者 侯琳良
不久前,印尼KCI航線首航船舶“德翔蒙德拉”輪順利靠泊山東港口青島港,標志著青島港再添“一帶一路”新航線。至此,青島港累計開通“一帶一路”集裝箱航線已達80余條。
“隨著航線的不斷增加,我們出口市場中有70多個都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青島興邦電器集團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薛孝田說,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額達3.9億元,同比超70%。
近日,2023“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歐亞主流媒體考察團來到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探訪新區搶抓共建“一帶一路”機遇的做法。青島西海岸新區創新建立青島自貿片區、黃島海關、山東港口青島港多方參與的“區關港”聯動機制,設立“區關港”聯合研究中心、“區關港”聯合創新實驗室,加強制度創新,提升港航綜合服務能力,打造口岸便利化營商環境。
27.8噸杏干從阿富汗啟運,經巴基斯坦中轉后抵達青島港,隻需30分鐘便可在黃島海關完成查驗手續。“通過‘關港通’口岸智慧查驗平台即可申請鮮活易腐食品的預約查檢、優先查檢,大大提高效率。”青島凱特瑞豐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月梅說。
據介紹,“關港通”口岸智慧查驗平台將原先企業委托、港口調箱、海關查驗的線下串聯作業,優化為海關、港口同時為企業服務的線上並聯辦理,整體提高口岸信息流轉、物流調度、碼頭作業效率。平台上線3年來,已累計完成23.2萬票、56.2萬箱貨物查驗,將制度創新紅利直接傳導給進出口企業。
在“區關港”的緊密聯動下,青島西海岸新區相繼推出50多項創新成果,其中,獲省級及以上復制推廣的有24項。
制度創新賦能之外,青島西海岸新區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持續推進向海開放。開通青島自貿片區中歐班列·中德商通專列,中歐班列終點站直接延伸至“家門口”﹔搭建中國輪胎汽配全球海外倉,企業交貨效率提高66%﹔打造集跨境電商、一般貿易、海運國際快件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口岸……
山東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全景。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供圖
據統計,今年1至8月,青島西海岸新區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值達1440億元,吸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外商投資項目24個。
海爾集團
推進科技創新 拓展全球市場
本報記者 任飛帆
早上8點,烏干達坎帕拉姆波馬村第二衛生所一天的疫苗接種工作開始了。僅5分鐘,莎米婭就為小女兒完成了脊髓灰質炎等4劑疫苗的接種。在烏干達,停電是常有的事。斷電導致的冰箱溫度變化會讓疫苗失效。莎米婭另外的幾個孩子時常因疫苗短缺而放棄接種。
情況在2022年得到了改善。這一年,海爾帶著太陽能疫苗冰箱來到這裡。借助自主研發的太陽能直驅儲冷技術,疫苗冰箱不需要外接電網,通過太陽能板就可供電,即插即用。即使在43℃環境下,也可以提供恆定的冷藏溫度。如今,海爾太陽能疫苗冰箱已進入包含“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的78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服務4500多萬名兒童接種疫苗。
埃塞俄比亞一個疫苗接種站內,小朋友們圍觀海爾太陽能疫苗冰箱。海爾集團供圖
自主原創的科技是推動海爾集團深耕海外的關鍵力量,也讓海爾成為一張閃耀的中國科技名片。
開放式創新平台是海爾滿足全球市場不同區域本土化需求的支撐。海爾在全球構建了“10+N”開放式創新生態體系,“10”代表十大研發中心,“N”代表N個創新中心和創新網絡,鏈接超過20萬名專家,匯集全球一流資源。以用戶為中心,海爾通過聯動“10+N”的創新觸點,共同推動技術專利化、專利標准化、標准國際化。
今年5月,海爾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設立海爾中亞有限公司。“海爾電器質量過硬、外觀好看,性價比很高,我身邊的朋友都喜歡買這個品牌。”2023“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歐亞主流媒體考察團中的哈薩克斯坦《新聞報》總編輯瓦列裡·蘇爾加諾夫說。他在青島海爾科創生態園生態體驗中心沉浸式感受了智能家電、智慧場景后,為海爾豎起了大拇指。
目前,海爾在全球擁有35個工業園、138個制造中心和23萬個營銷網絡。比如,在中東非打造了支持阿拉伯語言的智慧家庭場景﹔在亞洲、歐洲、大洋洲,均研發了適應當地用戶習慣的線上平台。
海爾還持續輸出中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先進制造業經驗,帶動當地產業鏈全面升級。海爾埃及生態園依托數字孿生技術,將建成智能化、數字化、柔性化的生態園區,帶動當地家電全產業鏈智能升級及制造業管理人才的培養。
海信集團
深耕本土需求 帶動產業升級
本報記者 喻思南
日前,2023“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歐亞主流媒體考察團走進山東青島海信集團。“通過引入航空級高科技材料,我們解決了卷曲屏的柔性要求與挺性要求難以兼顧的難題。”在企業展廳一台屏幕可卷曲的激光電視前,工作人員介紹。
可卷曲激光電視旁,是海信新研發的壁畫電視。工作人員介紹,這款電視採用了一體式壁畫設計,超薄貼牆,平時可以當壁畫裝飾家居。
10年來,海信積極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緊密,全球化布局持續加速。
比如,在南非,海信在冰箱冷藏室植入冰水盒並在冰箱外設置接水裝置,滿足當地消費者喝冷飲的需求。通過精准把握本土化需求,海信讓當地消費者享受到更高品質的生活。
“過去,我們向南非消費者推薦海信產品時,很多人表示沒聽過這個品牌,現在我們已經成為當地消費者的主流選擇之一。”海信國際營銷公司中東非市場副總監胡鵬說。
海信出海,不但帶去了產品,還帶去了技術,培養了工人,為當地帶來新機遇。海信國際營銷公司總裁方雪玉介紹,今年9月,海信在塞爾維亞投資建設的冰冷工廠新廠房舉行竣工和運營儀式,未來3年將陸續為當地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同月,海信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大學成立暖通學院,依托海信多聯機中央空調產品的研發、制造、服務等優勢,面向中亞五國招生,培養技術、銷售、服務等方面的人才,助力提升當地暖通行業水平。
目前,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海信業務已覆蓋126個國家,並設有3個研發中心、10個工業園及生產基地,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帶動當地制造業和配套產業升級。
家電產品走出去的同時,近年來,海信還推動更多技術和解決方案落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智能交通技術在埃塞俄比亞的落地就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從去年初簽約首個智能交通項目——埃塞俄比亞智慧公交項目至今,海信又接連承接了埃塞俄比亞智慧高速、信號系統項目,以及老撾可持續交通項目。
方雪玉說,未來,企業將繼續努力,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青島啤酒
鑄牢質量根基 持續謀新謀實
本報記者 李安琪
前不久,2023“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歐亞主流媒體考察團來到山東青島,走進位於登州路56號的青島啤酒博物館,了解青島啤酒百年歷史文化。
“來到這裡,我理解了青島作為‘啤酒之城’的魅力與活力。”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晚報》第一副總編輯妮娜·尼奇博洛娃說。考察團成員置身於青島啤酒的老廠房內,了解啤酒釀造工藝、中國啤酒工業及青島啤酒的發展史,在趣味盎然的互動中體會青島獨特的城市文化。
商標上的建筑是什麼?啤酒原料產地在哪裡?單鍋產量多少?……尼奇博洛娃聽著講解,不時提問。尼奇博洛娃說,希望以后與家人一同再來參觀,“這座博物館將百年歷史底蘊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置身其中猶如穿越古今,對不同年齡段的游客都有吸引力,令我印象深刻。”
今年是青島啤酒成立120周年。一直以來,青島啤酒堅持鑄牢質量根基,持續創新品牌,推動國際化傳播,目前已銷往120個國家和地區,構建了以歐洲、北美、東南亞為主,覆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布局,塑造中國“質造”在國際市場的高端形象,樹立中國品牌高質量走出去的典范。今日哈薩克斯坦通訊社社長兼總編輯鐵木爾·庫瓦托夫表示,青島啤酒在哈薩克斯坦進口的亞洲啤酒品牌中銷量常年靠前,頗受哈薩克斯坦人民喜愛。“在哈薩克斯坦,吃中國菜、喝青島啤酒成為一種新流行。”庫瓦托夫說。
擁有120年歷史的青島啤酒廠。青島啤酒供圖
從年產量1200噸的地方性啤酒小廠,到年產量800多萬噸的全國性啤酒集團,再到遠銷120個國家和地區、連接數十億消費者的世界級啤酒品牌,青島啤酒見証了中國啤酒行業從有到大、從大到優、從優到精、從精到強的過程。
未來,青島啤酒將以謀新謀實的攀登者姿態,持續向上生長、向新而行,扎根實業、做優主業,堅持創新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持續推動產業升級,增強中國啤酒行業的全球競爭力。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4日 第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