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山東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2023年11月17日09:24 |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小字號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今天(11月16日)舉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介紹山東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總體情況。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孫愛軍介紹,山東全方位、多層次深化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高起點、高標准謀劃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在五個方面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更加凸顯。

堅持系統謀劃、全局統籌,推動戰略實施體系進一步完善。山東省注重總體設計、強化資源統合,構建起區域城鄉融合、內外上下聯動、多主體共同參與的“四大體系”:構建協同推進體系,將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納入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逐年制定工作要點和重點項目、省際合作事項、重大活動三張清單,組織全省觀摩活動,開展專項巡視﹔構建規劃政策體系,編制省“十四五”實施方案、沿黃生態廊道保護建設規劃,配套實施生態環保、水利建設等9個專項規劃,制定支持沿黃25縣(市、區)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若干政策措施等﹔構建法治保障體系,先后頒布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條例、東平湖保護條例、節約用水條例等地方性法規,設置“生態警長”2807名、黃河巡回法庭(工作室)33處﹔構建省際協作體系,牽頭成立黃河流域科創、產教、自貿試驗區等30多個聯盟組織,成功舉辦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發展大會等50余項重大活動,布局建設39個內陸港,促進境內綜合運輸成本大幅降低逾20%。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山東省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在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修復方面,新增淡水沼澤濕地7.4萬畝,治理互花米草12.7萬畝,每年生態補水近1.8億立方米,核心區、緩沖區內年產原油近30萬噸的300處油井全部退出,濕地環境大為改觀。在全域生態改善治理方面,沿黃9市完成造林20.3萬畝,沂蒙山區域治理水土流失2.8萬公頃,開展“無廢城市”創建,25地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與河南共同建立黃河流域首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新路徑。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既要保障黃河安瀾,也要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山東省堅持集約高效、安全可靠,水資源保障能力持續提升。一方面,大力實施現代水網工程,搶抓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機遇,2021年以來累計完成水利投資1561億元,基本完成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裡以上骨干河道重點河段防洪治理。另一方面,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和高效利用,實行“分水到市”“分水到縣”。全面推進農業節水增效,累計創建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132個,數量居全國首位。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山東省堅持動能轉換、綠色轉型。實施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堅定不移“騰籠換鳥、鳳凰涅槃”,2021年以來全省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1.1%,“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達到180個、營收規模突破8.9萬億元,集群領軍企業達到276家、營收規模達3.1萬億元,累計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8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56家,數量分別居全國第2位、第3位。創建7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5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8家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糧食總產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農業總產值超過1.2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一。加快推進海上風電、海上光伏、膠東半島核電等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截至10月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8882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均居全國首位。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堅持守正創新、兼收並蓄,推動黃河文化煥發時代價值。抓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曲阜“三孔”、泰山古建筑群等重大文物保護工程,建設魯國故城、大汶口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響“海岱考古”品牌。與此同時,做好文化資源活化利用,組織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黃河文化論壇等活動,打造沿黃河“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特色文化平台“黃河大集”,推出呂劇《一號村台》等一批優秀作品,講好新時代山東“黃河故事”。(王建 劉童)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