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專題>>濟南政法

孔村法庭:法網相融 “孝”“和”共情

2023年11月06日19:00 |
小字號

編者按

為大力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展現新時代“楓橋經驗”歷久彌新、與時俱進的生動實踐,濟南政法開設“新時代新征程‘楓橋經驗’新實踐成績單”專欄,集中展現全市政法系統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典型做法和先進事跡。

孔村法庭:法網相融 “孝”“和”共情

在濟南市西南部,與泰山接壤處,有一座因至聖先師命名的山——孔子山,相傳春秋時期孔子曾在山上教書堂講學,山下的村庄因此而得名孔村。如今,平陰縣人民法院孔村人民法庭就坐落在孔子山下。

孔村法庭所轄孔村、孝直兩個鄉鎮,一個因孔子講學而得名,一個因柳下惠故裡恪守孝道而成名,“孝”“和”文化在當地源遠流長、傳播甚廣。近年來,孔村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厚植文化軟實力,以“孝”“和”本土純朴文化為元素,創新法治文化品牌,打造網格化法官服務團隊,最大限度釋放訴源治理效能,推動就地通過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打造解紛服務新網格

孔村法庭轄區內的孔村鎮地處平陰縣東南10公裡處,素以“群賢畢至、儒鄉孔村”聞名,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面積100平方公裡,轄46個村、1個城市社區、1個農村社區,現有人口4.2萬人。2017年6月,孔村法庭打造網格化管理新模式。網格是比村、社區更小的社會綜合治理單元,旨在深化訴源治理,助推基層治理現代化。

為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多快好省地化解矛盾糾紛,孔村法庭借助轄區“網格化”建設完備的優勢,創新舉措,下沉社區網格,開展“網格+調解”“網格+普 法”“網格+執行”等一系列工作。轄區范圍內每個網格都由專門的網格法官負責,從“一張網”的構建到“多元共治共享”,真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網格。

“人民法院為人民,謝謝人民法院,真沒想到這麼快就拿到了工資。”早在2021年春節,“法官進網格”機制推行之初,23名農民工就體會到了“法官靠前服務”的便捷與溫暖,他們在春節前拿到了拖欠的工資,過上了一個歡樂年。

平陰縣某畜牧公司與山東省東平縣某建設公司簽訂了工程建設合同,進行廠房建設,東平某建設公司將該工程的鋼結構部分違法分包給了沒有施工資質的丁某,丁某找到王某等人招攬了一批農民工進行施工。施工完畢后,實際施工人丁某未按時發放工資,23名農民工起訴至平陰縣人民法院。

因為臨近年關,又事關農民工工資,孔村法庭收到立案后,承辦法官李磊依托“網格+法官”工作模式,與當地相關部門多次聯絡,最終23名農民工與丁某達成調解協議,農民工張青趕在年前拿到了辛苦掙來的8萬余元,激動得淚如雨下。

據李磊介紹,孔村法庭“網格+法官”改變了傳統法官“坐堂辦案”的工作模式,從“庭上坐”到“實地走”,打造出“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網、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的解紛服務新網格。該庭兩個法官團隊主動下沉社區、融入網格、服務網格,近三年來,已在前端化解矛盾糾紛 200余起,為當事人節約訴訟成本40 余萬元。

融入和解息訴新良方

孔村法庭轄區內的孝直鎮是被孔子稱為“和聖官員”柳下惠的故鄉,2700多年的“和”文化在生生不息的奔流中一脈相承。

孝直鎮東濕口山村70多歲的村民王和生,40年如一日,像對待親娘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其嬸張淑英,事跡被當地稱頌為“新孝侄故事”。

為了讓“孝”“和”文化深入人心,孔村法庭因勢利 導,將“孝”“和”文化典故和現代“新孝侄故事”先進事跡融入圓桌調查事實、心理咨詢疏導、社會介入規勸、調解化解症結全過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孝直鎮馬跑泉村村民李 方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入贅鄰村,女兒也已出嫁,李 方平時跟隨小兒子居住。隨著年齡增長,李 方身體出現各種毛病,住院吃藥的開銷越來越 大,僅靠小兒子難以負擔。李 方讓大兒子和女兒也承擔一部分費用,但多次溝通無果,隻能訴之法院。

孔村法庭法官夏民了解到案件相關情況后,並沒有直接討論“誰對誰錯”,而是從“新孝侄故事”引入,讓李 方跟大兒子、小兒子、女兒回憶起了家庭的快樂時光。說著說著,三個孩子與老人抱頭痛哭,直言以后一定要好好盡孝。一起家庭矛盾引發的贍養糾紛得到了妥善解決。

夏民表示:“‘網格+法官’通過對當地糾紛產生原因進行分析,發現家事糾紛正是當事人缺乏‘孝、義’,經濟糾紛欠缺‘和為貴’思想所致。於是,法官融入和解息訴新良方的法治文化理念,取得了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的顯著效果。”

拓寬法治文化新平台

為提升“孝”“和”文化軟實力,孔村法庭將調解工作貫穿案件審理的全過程,並推行全員、全程、全案調解工作機制。例如,在處理離婚、相鄰權、人身損害賠償、農業土地承包等傳統民事案件時,以“孝”“和”文化內核為依托,強調做好“三抓三放”,即抓庭前調解,讓當事人充分釋放不滿情緒﹔抓庭審調解,讓雙方放下敵對情緒﹔抓庭后調解,讓雙方放下后顧之憂,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針對審理離婚、贍養等親情案件較多的情況,孔村法庭 設置“禮”“孝”“德”“和”文化牆,分別出自《禮記》《弟子規》《論語》,倡導“和為貴”,營造調解氛圍,讓司法更有溫度。另外,孔村法庭還聯合平陰縣疾病衛生防控中心建立心理疏導室,邀請3位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為離婚案件涉及孩子及部分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切實為當事人解開心結,實質性化解糾紛。

實施網格化管理以來,孔村法庭案件調撤率常年保持在65%以上,所審案件無一超審限,無一發回重審,無一涉訴上訪,判決案件做到了服判息訴、調解案件達到了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的效果。

平陰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劉學寬說:“下一步,孔村法庭將把‘孝’‘和’文化發揚光大,在處理統民事案件時,更好地融入‘孝’‘和’文化,把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裡’變為服務群眾的‘最美零距離’”。

來源:濟南市政法委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