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秋糧“三連增”,秋種待豐產
深秋十月,大地鍍金。10月29日下午,山東青島萊西市夏格庄鎮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內,小麥播種機馬達轟鳴、來回穿梭,隨著最后一壟小麥播種完成,標志著全市348.4萬畝小麥播種全面結束。據農情調度,截至10月25日下午,青島市380萬畝秋糧顆粒歸倉,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態勢,超額完成省定面積、產量任務。據青島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市推廣“玉米晚收、小麥晚播”雙晚技術,玉米增產效果明顯,小麥實現適期播種,播種期間氣候適宜、土壤墒情良好,種法配套到位,播種質量明顯提高,為明年夏糧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下一步工作的重心將轉移到麥田冬季管理上,確保苗全苗壯、安全越冬。
政策加持 措施得力 強力推進單產提升
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場鎮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裡一派繁忙景象,玉米收獲機、打捆機、播種機輪番上陣,秋收秋播壓茬推進。“大農機幫忙,新技術落地,再加上田管不鬆勁,今年玉米單產比去年增加近百斤。”種糧大戶姜永戰的8000畝玉米就在示范區內,這要在以前晾晒都是問題,今年,大場鎮政府專門打造了一個3萬平方米的晾晒場,有效解決了玉米晾晒難題。根據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規劃,未來這裡還將建設烘干塔、儲糧倉、專家工作站,這讓姜永戰的信心更足了。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強國必先強農,強農則必先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生產供給能力。提高單產水平是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的重要途徑,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的要求,並首提“開展噸糧田創建”。
創建噸糧田,其實也是對提升糧食產能的大考。而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同樣也是青島高質量建設農業強市的重要課題之一。青島市堅決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主動對接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狠抓糧食生產各項措施落實,以穩產保供為基礎,夯實“國之大者”這一根本。得益於良好的天氣條件,各項工作措施謀劃到位,為“三秋”農業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10月7日,全市“三秋”生產現場會在平度召開,部署農機服務、機收減損、供需對接、技術保障等工作。市農業農村局下發《關於切實做好“三秋”農業生產工作的通知》,制定農作物田間管理、小麥“兩選四適”一播全苗技術等技術指導意見。“三秋”期間累計組織上陣玉米收獲機、小麥播種機等各類機械18萬多台(套)。10月17日,經省級專家組對平度市蓼蘭鎮、萊西市沽河街道兩個綠色增糧先行區玉米高產攻關田實打測產,平均畝產分別達到1116.2公斤和1030.7公斤,雙雙實現單季畝產超噸糧。位於平度市蓼蘭鎮的示范區百畝小麥-玉米“超噸半糧”高產攻關田,創出同一地塊一年兩季畝產糧食1.95噸的青島歷史最高紀錄,糧食產能推向畝產“雙噸糧”大關。
打硬仗要有硬措施。政策好,穩住了種糧預期。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市財政局統籌中央綠色高產高效項目資金1000萬元,支持建設萊西市玉米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和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行動﹔落實中央財政資金1177萬元,統籌180個作業組織、400台植保無人機參與實施玉米“一噴多促”統防統治,有效解決了一家一戶病虫防治難、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
落實設施用地政策,出台設施農業用地管理辦法,利用閑置土地、廠房等,以自建、租賃、置換等形式,規劃建設產后服務中心,已落實土地300多畝。優化完善保險政策,目前青島市已經將小麥、玉米納入政策性保險,由種植險過渡到完全成本險,保額每畝最高由600元提高到950元。將大豆納入政策性保險,保額每畝350元,選取平度市開展玉米收入保險試點,保額每畝1000元,進一步穩定農民種糧收益,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科技賦能 綠色生產 為秋糧豐收提供有力保障
8月8日,在位於即墨區綠色增糧示范區萬畝方玉米田裡,5架植保無人機轟鳴起飛,在成方連片的玉米地上空投下一對對乒乓球大小的白色彈丸,裡面裝的是生物防治領域的“尖兵”——赤眼蜂,羽化后的赤眼蜂會精准進入玉米螟等鱗翅目害虫的卵,然后“借殼”生子、“吃掉”害虫,實現“以虫治虫”。
“像我1700畝地噴洒農藥預防害虫,不僅耗時費力,防治效果也不理想,通過這樣的植保新科技,真正實現生物防治,而且為我節省34000元錢,現在的玉米長勢也不錯,就等著今年再豐收!”藍村街道春秋永旺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理劉君緒看著玉米田上空轟鳴飛翔的無人機高興地說。
綠色發展是前提,實現糧食產量、農民收入、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少不了綠色防控的功勞。作為推進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發展的有益嘗試,通過赤眼蜂防治這項“黑科技”,不僅可以實現一畝地減少15克化學藥劑的使用,還將最大限度減少玉米中后期害虫基數,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實現糧食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市農業農村局加強重大農業技術集成,探索開展小麥玉米“雙噸糧”超高產攻關試驗,推廣糧油、糧豆輪作間作,“兩選四適”“一增四改”等綠色增產技術模式應用率達到100%。採用增施有機肥、秸稈堆肥還田、種植綠肥作物、微生物菌改良土壤等培肥地力,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建立膠東五市農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協作聯盟,布局墒情、虫情等監測點100個,建設農情遠程監控系統,大力推廣“一防雙減”“一噴多促”綠色防控技術,主要農作物病虫害統防統治率達到100%。推廣深翻深鬆、旋耕免耕、激光整地技術,探索種養循環模式,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提檔升級,助力糧食產能提高10%-20%。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市財政局、青島財通集團,在全國率先創設“種子金”,選育引進推廣18個高產優質多抗適應性廣的新品種,先行區內實現主糧作物良種覆蓋率、種子包衣(拌種)率達到100%。建成山東省首個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打造智能管理平台和遙感監測分析等27個應用場景,自動駕駛、智能控制等裝備應用率達到80%。
成立專家指導小組,圍繞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深入田間地頭巡回培訓,開展“菜單式”授課模式。開展“千人下鄉、穩糧保供”行動,組織1000余名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推進小麥玉米滴灌水肥一體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等糧油單產提升技術15項秋糧作物的田管技術落地見效。“一直以來,我們都堅持以‘行動’抓生產、推技術、促發展,把先進的農業技術帶到田間地頭,挖掘糧食豐產潛力,降低農戶防控成本,提高綜合效益,讓老百姓增強增收致富的信心。”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李鬆堅表示。
小麥生產“七分種、三分管”,種足種好是關鍵。在“種足”上,市農業農村部門精准施策,確保實現應播盡播、應種盡種,在深耕翻整地的基礎上,大力推廣使用高性能播種機械,全面做到“四適雙壓”(適期、適墒、適量、適深播種和播前播后雙鎮壓),指導優化品種布局,全面提高小麥播種質量。同步抓好冬前麥田管理,堅持種后即管,組織專家指導組、科技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查墒情、苗情,因地因苗因墒搞好技術指導,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確保實現苗齊、苗全、苗壯。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等信息化手段,做好苗情監測,發布災害預警,確保小麥安全越冬,為奪取明年夏糧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青島市農業氣象條件總體良好,雨水調和、光熱充足,利於作物的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市生態與氣象中心建立常態化工作協同機制,加密農業氣象服務聯合會商頻次,秋收期間每天滾動預報1周天氣。對全市33處土壤墒情監測點加大數據實時監測,不斷完善常態化聯合會商和“災前預警、災后應對”農業防災減災機制,科學應對天氣復雜多變對秋收秋種造成的不利影響,確保秋收任務完成。
裝備支撐 智慧賦能 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10月7日上午,位於平度市蓼蘭鎮的市級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種植基地內,馬達轟鳴,穗莖兼收玉米收獲機來回穿梭,割倒、摘穗、裝倉等多項作業壓茬推進,全省玉米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青島賽區比賽激情上演。“要想損失率低有三個關鍵點,機器性能要高,機手技術要好,玉米要適時收獲。” 談起機收損失率低的技巧,獲得比武第一名的農機手紀康康胸有成竹。
此次比武,玉米機收平均損失率1.47%,比國家標准損失率低1.5個百分點以上。估測今年全市機收損失率將在2%左右,以青島市去年玉米總產量估算,約可減少損失1.6萬噸。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多措並舉,深挖作業潛力,打好機械化促增產攻堅戰,全力保障“三秋”機械化生產順利開展。組建覆蓋全部產糧鎮街、村庄的農機作業應急服務體系,科學調度跨區作業機具,以鎮為單位成立應急作業服務隊57支,累計組織上陣玉米收獲機、小麥播種機等各類機械18萬多台(套)。開展糧食作物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活動,培訓各類農機手1萬多人次。建立玉米收獲機、烘干機台賬,保障域內機具供需平衡,做好機械的保養、調試和檢修等准備工作,備足易損件、零配件,全市檢修農機具18萬台套。強化高端智慧農機推廣,推進“互聯網+農機作業”,發展應用農機作業智能監控系統,實現對作業質量的全程監控,全市深鬆作業智能監控設備總量千余台。
高效規范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報廢更新政策,落實1.79億元支持購買農機具1.6萬台。印發農業機械跨區作業通告,開通24小時服務保障熱線,發放跨區作業証900余張,會同交通部門在轄區內高速路口設立農機跨區作業服務站25個,開通“綠色通道”,加強外地來青跨區作業機械通行保障,確保農機跨區轉運通暢。加大低溫循環烘干、機械深鬆、秸稈綜合利用等機械化作業裝備與技術推廣力度,開展機藝融合應用相關項目,試驗選型提升播種質量的技術模式和機械裝備,引導農戶機手“選用好機”“把機用好”,力爭秋糧豐收到手、顆粒歸倉。
多維疊加 協同發力 打出綠色增糧“組合拳”
青島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核心在於“綠色”,目的則是為“增糧”,兌現先行示范的目標,不僅做好綠色可持續的文章,更要看到糧食增收的成效,切實穩住糧食生產這一“壓艙石”。
4月26日,青島市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創建啟動儀式暨高標准農田建設現場會舉行。強調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全面綠色轉型,是貫徹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重大戰略部署、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抓手,並明確要把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建設作為今年糧食生產的“重頭戲”來抓。對青島而言,做好綠色增糧工作意義重大。這既是出於青島7個涉農區市有5個為全國產糧大縣,以及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戰略地位使然,也是踐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理念的主動作為。
為將“豐收在望”變為“豐收到手”,青島突出多戰略疊加、多維度協同發力,下好綠色增糧“全盤棋”。
在頂層設計方面,主動對接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積極融入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出台建設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意見,配套制定19條推進措施,綜合考慮全市糧食生產基礎條件、生產水平等因素,利用 3 年時間建成10個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首批7個已經啟動建設。
在實施路徑方面,堅持“產購儲加銷”全鏈條協同推進,探索糧食大面積綠色均衡增產“五六七”新路徑,堅持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推進農田規模化、技術標准化、裝備智能化、環境生態化、服務專業化、運營產業化等“六化同步”,全面實現良種覆蓋、農機作業、統防統治、水肥一體化、配方施肥、先進技術應用、農業廢棄物回收等“七個百分之百”。
推動綠色發展,聚焦田、種、技、機、管等核心要素,集成應用耕地地力提升新方式、綠色高效新品種、綠色增產新技術、綠色高效新機械、智慧管理新模式等,實現農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應用無人駕駛、植保飛防、收獲減損等智能綠色高效機械,運用優良品種、節水節肥、綠色防控等增產技術,實施耕種管收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化肥、農藥施用量年均減少1∼2個百分點。
今年,青島市成功創建全國首批國家農業技術集成創新中心示范基地——黃淮北部糧油高效節水增產技術集成示范基地,成績的背后是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創新實施小麥玉米周年“超噸半糧”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集成示范與協同推廣項目,在平度、萊西等市級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安排了小麥玉米周年“超噸半糧”、夏玉米精准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玉米“兩選四適”一播全苗、玉米“三改三提”單產提升等10余項新品種新技術示范。
目前,7個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建設起勢見效,經專家測產,各示范區集中打造的6.25萬畝玉米高產示范田,平均畝單產達到747公斤,比一般大田平均畝增產150—200公斤,平均增產20%以上,創新技術集成應用,推進“五良”高度融合。示范區田塊合理耕整、地力逐步提升,規模化“良田”雛形已具。登海605等高產耐密新品種普及率100%,“良種”增產潛力可挖。“兩選四適”一播全苗、“三改三提”單產提升等集成創新技術全面推廣,節水、節肥、增效分別達到30%、20%、15%以上,“良法”有力支撐增產增收。機械精播、植保作業等新技術裝備提檔升級,“良機”智慧化水平不斷提高。配套烘干、倉儲設施日漸齊備,“產購儲加銷”全鏈條協同推進,“良制”驅動提質增效。
夏種一粒子,秋收萬擔糧。今年青島市秋糧生產得益於政策好、天幫忙、人努力、措施實,在夏糧“三連增”基礎上,秋糧實現豐收增產。放眼青島廣袤田疇,依托綠色高產高效行動和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建設,伴隨一套綠色增糧“組合拳”的打出,農業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發生深刻變化,“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在田間地頭激發出澎湃動能,“青島糧倉”的根基越來越穩。(馮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10月13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入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對婦女兒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第七次全國婦女兒童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堅決擁護黨中央對孫述濤的處分決定 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 近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關於給予孫述濤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的決定。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