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本網特別關注

山東農污治理有“高招” 美麗鄉村增“色”又添“彩”

人民網記者 宋翠
2023年10月29日09:16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街道整潔,花園繞房﹔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美麗鄉村,生活和美……一路走來,秀美的鄉村讓人流連忘返,收獲的果香沁人心脾,齊魯大地鄉村展現出一幅新畫卷。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生活污水是影響農村環境的一個突出問題。近年來,山東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扎實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有山東特色的治理之路,涌現出一批行之有效的模式、經驗,鄉村舊貌換新顏。

1)濟寧市卜集鎮片區的農村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濟寧市卜集鎮片區的農村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一把“鑰匙”一把“鎖” 精准施策繪就“秀水鄉村”圖

“這裡原來是個臭坑塘,現在變成了美麗公園!”濟寧市金鄉縣羊山鎮徐樓村村民李振遠笑呵呵地說,生活污水治理給村子帶來很大變化。

過去,村裡污水隨地倒,高處向窪地流,滿大街到處淌,村民之間因此造成的矛盾不斷﹔污水匯流到村頭坑塘,臭烘烘蚊蠅到處飛。現在各家的污水直接通過地下管道進入村裡的污水處理站,處理后流入坑塘,水變清了,魚也回來了,坑塘承包給養魚能手,還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可謂是“一舉多得”。

“為根治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頑疾,我們在徐樓村實施了‘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一體化治理’項目。”金鄉縣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選征介紹,項目採用“污水處理站+氧化塘”模式,採取納管方式將污水收集至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處理后的出水達到《山東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處置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一級標准,覆蓋周邊5個行政村。

村裡的3處坑塘相連,村內村外“雙循環”,曾經的“死”水“活”起來,坑塘內種植的金魚藻、狐尾藻等水生植物進一步改善水質、美化環境,人人厭惡的“臭水塘”變成了村民每天休閑的“打卡點”。

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對加快改變農村環境面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具有重要意義。濟寧市創新“建管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特許經營模式,堅持全域統一設計,全市統一推進、統一運維,因地制宜穩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4177個村的治理任務,治理率達到70%,位居全省前列。

棗庄市嶧城區推行單戶收集、分散治理的方式。圖為村民門外的污水收集罐。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棗庄市嶧城區推行單戶收集、分散治理的方式。圖為村民門外的污水收集罐。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農村情況千差萬別,污水治理方式必須從每個村庄特點出發,“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能搞“一個方子治病”。金鄉縣羊山鎮徐樓村“集中連片”的處理模式,適合村庄較為集中的平原地區﹔對於地形復雜、管網鋪設難度大、污水產生量少的山區村庄,則積極推行單戶收集、分散治理等方式,對生活污水進行收納治理、就地綜合利用。

棗庄市嶧城區榴園鎮朱村位於“冠世榴園”風景區腹地,屬於典型的山區村庄。該村因地制宜,採用“黑灰分離+簡易處理”的方式治理,每戶門外增砌小花園,建設“三格式淨化池”,戶內收集的灰水經隔油過濾設施處理后,尾水通過PVC管引流至房前屋后澆灌花園、菜園,有效改善村庄周圍水環境質量,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智慧化運行顯“神威” 治污“小成效”推動農村“大變樣”

“收集罐的污水滿了,我手機上會收到提示,然后把污水運走。”莒南縣洙邊鎮環河崖村負責生活污水抽運的工作人員劉樹相拿著手機說,手指一點,就可以按時把污水運到鎮污水處理站集中處理。

臨沂市莒南縣分局打造了鄉村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台。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臨沂市莒南縣分局打造了鄉村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台。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環河崖村坐落於美麗的洙邊鎮茶溪川生態旅游度假區,是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鄉村生態振興典型案例村,村裡逐戶進行了雨污分流,建設了40立方米污水收集罐,創新建立了“污水收集拉運+生態氧化塘講解+原有表流濕地淨化”治理模式。

“鎮上的污水處理站統一安裝遠程視頻監控、流量計和電力控制系統,村裡的污水收集罐統一安裝了液位儀、視頻監控,抽運的污水收集車安裝了GPS定位系統。” 臨沂市生態環境局莒南縣分局黨組書記、局長田鋒介紹,該縣打造了鄉村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台,綜合運用“物聯網+互聯網+全程實時監控”等現代信息科技手段,搭建起了以生態環境保護“線上監控”與“線下監督”相結合的閉環監管體系,實現了運維的“可管可控”。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必須要可持續,不能“造盆景”,也不能“一陣風”。近年來,臨沂市生態環境局聚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監管痛點難點,積極探索創新治理模式,探索低成本、易管護、可持續、效果好的治理模式。為解決鄉鎮、村居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探索建立“建設運維一體化”。同時,鼓勵縣區積極探索監督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實現全過程監管。

濟寧市打造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智能化運維管理平台,接入1281座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

4)棗庄市嶧城區設置了二維碼,村民可掃碼自主報修。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棗庄市嶧城區設置了二維碼,村民可掃碼自主報修。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日照“雲管家”設施用電監控、棗庄嶧城的二維碼“一鍵報修”等智慧化監管經驗,都大大提高了污水治理的效能,農污治理實現了由過去人工監督和“台賬管理”向“視頻監控十打卡巡查+台賬管理”的全天候、立體式監管方式轉變,推動了精准治理與高效監管的有機結合,不斷提升鄉村生態環境環保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3萬余個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治理的村基本解決了污水橫流、蚊蠅滋生等臟亂臭問題,真正實現了以治污“小成效”推動農村“大變樣”。

變“廢”為“寶” 污水資源化利用擦亮鄉村振興生態底色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但改變了環境,營造了美麗家園,在山東多地還 “變廢為寶”,帶動了產業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以前主要是用地下水澆灌,水比較涼需要晾晒﹔我們用中水澆地,香瓜提前一周上市,每年能增加收入6萬余元。”濟寧市卜集鎮殷李村黨支部書記、鯤發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岳增洋喜滋滋地說,污水處理后在塘壩裡晾晒“透”了,利於香瓜生長。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前、中、后對比。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前、中、后對比。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殷李村坑塘眾多,大棚香瓜種植較為發達,濟寧市環境局對該村及其周邊其他村的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進行綜合治理,採取“集中連片+水系連通+資源化利用”的治理措施。

“每年通過污水站處理的中水約1.8萬噸,香瓜每年需水量約1.5萬噸,這樣基本實現了中水的全部利用。”胡選征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合作社每年上交村集體3萬元中水使用費,還增收3萬元﹔同時,還有效實現了農村生活污水以及黑臭水的同步利用、中水資源化利用。

據介紹,該局針對農村坑塘底泥成分單一、富含有機質的特點,將坑塘底泥挖出、曝晒殺菌后攤鋪至坑塘淺水區打造“高低塘”:沿坑塘周邊劃分淺水區域種植蓮藕2000余斤﹔坑塘深水區域用於魚類養殖﹔積極開展種植、養殖等經濟創收活動。

“治理后坑塘產生經濟效益,將進一步用於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運維,打造‘以水養站’、‘以塘養站’運維模式。”胡選征表示。

山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扎實成效,有力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和農民群眾生活品質,擦亮了鄉村振興生態底色。

在嶧城區榴園鎮賈泉村,當地環境局定期檢測人工濕地出水和化糞池上清液水質,確保符合農灌標准﹔在此基礎上,引導村民抽取后澆灌周邊石榴樹﹔化糞池內糞渣就地堆漚腐熟利用,用於周邊石榴樹育苗。

莒南縣環河崖村的生態氧化池。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莒南縣環河崖村的生態氧化池。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臨沂市的環河崖村,通過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同步施治,實現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黨支部領辦聚惠茶葉合作社,解決了茶產業加工銷售問題、糞污外排問題、農戶增收問題,村集體年收入50余萬元,茶農畝均收益達到6000元以上。通過多年綜合治理,該村建起了環湖景觀道路、濕地公園、湖畔餐廳、民宿等文旅服務配套設施,成為茶溪川生態旅游度假區的一張靚麗名片,實現了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10月13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入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對婦女兒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第七次全國婦女兒童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堅決擁護黨中央對孫述濤的處分決定 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近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關於給予孫述濤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的決定。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
  9月26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和返京途中在山東棗庄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9月25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辦公廳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在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的重要指示和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歡迎宴會上的致辭,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林武率山東省代表團訪問烏茲別克斯坦
  9月4日至7日,省委書記林武率山東省代表團在烏茲別克斯坦訪問。代表團深入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認真落實中烏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厚植合作優勢,提升合作水平,共同譜寫“一帶一路”地方合作新篇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