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文化味兒濃

中秋國慶假期,齊魯大地秋高氣爽、風光旖旎。黃河岸邊,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讓人們在盡情游玩的同時,觸摸黃河文化、感受黃河魅力。
遼闊壯美的蘆葦蕩,自由翩飛的珍稀鳥類,千姿百態的天然柳林,火紅熱烈的濕地紅毯,河海交匯的曠世奇觀,全國最大鳥類專題博物館……秋日黃河口正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時節,各地的游客慕名來到黃河口生態旅游區,在這裡尋找城市中難得一見的開闊和靜謐,景區的生態美景及推出的文化展演,讓大家在感受自然風光的同時,也體驗了人文風情。“徜徉在黃河邊,置身天然畫境中,感受黃藍交匯的壯美與神奇。此行不虛。”談及黃河口旅游體驗,游客宋先生豎起了大拇指。
東營市文旅體集團總經理劉建民介紹,針對今年的長假,黃河口生態旅游區創新打造了“雙節同慶·暢游黃河口”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在游客中心、鳥島、天然柳林木棧道設置了演藝區,為游客帶來精彩的舞獅、武術、漢服古箏等表演節目,同時在遠望樓設置演藝舞台,為游客呈現一場高質量的視聽盛宴。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在鄆城縣工人文化宮,剪紙非遺傳承人楊秀玲帶來了她和團隊精心創作的《匠心筑夢 喜迎國慶》《國色天香》等80余幅剪紙作品。“我們繼承的是古人的理念與技法,但時代發展需要新的觀念與內容。”楊秀玲告訴記者,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她採用傳統剪紙元素與陰陽雕刻結合技法,耗時四個月,創作出十二米長卷《黃河情》,獲得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這幾天,有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來欣賞剪紙作品,了解剪紙技藝,在一剪一裁中喜歡上這門古老藝術。
“非遺要傳承和發展下去,需要注入新‘血液’,拿出更多能被市場認可的作品,才能讓鄆城剪紙‘活’下來、‘火’起來。”楊秀玲說。為此,她利用剪紙形式,研發出非遺與旅游相結合的文旅產品,讓游客在了解剪紙藝術的同時,愛上剪紙“周邊”。現在,當地通過“互聯網+”電商模式,形成了集設計、剪制、裝裱、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剪紙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20余個國家和地區,讓傳統手藝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當前,假日消費一改過去的“吃喝玩樂游購”模式,轉變為追求文化消費、體驗不同人文風情。沿黃各地景區結合自身文旅資源優勢,推出特色活動,給游客帶來新體驗。
在惠民縣魏集古村落,沉浸式體驗古風古韻成了游客的必選項目。走進魏集古村落,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漢服迎賓舞”。這是景區特意為喜愛漢服的游客准備的迎賓表演。“‘拋繡球’情景劇、古代市井生活演繹,游客走在景區路上,隨時可能邂逅古裝演員,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魏集鎮宣傳統戰委員徐淑擴介紹,魏集古鎮景區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依托魏集古村落、魏氏庄園兩大景區和沿黃河精品採摘、垂釣、民宿等項目,全方位滿足游客沉浸式旅游體驗,讓游客玩得開心、玩得盡興。
不僅如此,評書、琴書、西河大鼓、快板書表演……這些承載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精彩演出,在中秋佳節再次“破圈”,為濱州市旅游市場帶來新增長點。“能現場聽聽琴書、評書,看看古彩戲法,感受咱們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我覺得非常值得。”來魏集古村落游玩的韓先生說。據統計,假期首日,魏集古鎮旅游區接待游客10230人次,同比增長231%。(李廣寅 蔣鑫 姜斌 楊靜 李牧 王曉燕 藺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9月25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辦公廳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在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的重要指示和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歡迎宴會上的致辭,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 林武率山東省代表團訪問烏茲別克斯坦
- 9月4日至7日,省委書記林武率山東省代表團在烏茲別克斯坦訪問。代表團深入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認真落實中烏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厚植合作優勢,提升合作水平,共同譜寫“一帶一路”地方合作新篇章。…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