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科技賦能生態循環農業高質量發展

9月22日下午,全省生態循環農業現場推進暨“三秋”生產工作會議在費縣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省農科院不斷強化科技攻關,著力突破制約生態循環農業的關鍵技術瓶頸,培育出的節水耐鹽鹼小麥品種“濟麥60”,在3.6‰的鹽鹼地上畝產達497.1公斤,創鹽鹼地高產典型﹔研發的主要糧食作物一次性施肥關鍵技術,每公頃氮肥利用率提高6%以上,溫室氣體減排18%,淋溶徑流損失減少17%以上﹔首創的工廠化農牧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技術,實現農牧廢棄物生態循環利用﹔構建的鹽鹼地水肥協同產能提升關鍵技術,實現土壤鹽分降低20%以上,有機質提升10%以上,產量提高20%以上。
面向山東省生態循環農業的科技需求,省農科院組建優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智慧養殖與環境控制等10余個創新團隊,成立農業雙碳、節水農業等4個虛擬研究中心,生態農業學科布局不斷完善。聚焦生態農業關鍵技術難題,聯合企業成立產業技術研究院、科企創新聯合體20余處,其中,費縣天敵與授粉昆虫產業技術研究院整縣域推廣相關中試產品和應用技術,實現減少農藥用量50%以上,減少激素用量80%以上,且授粉座果率達98%以上,取得顯著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與鄆城縣政府聯合打造農業科技示范園,通過結合採煤塌陷區治理,推廣水生動植物立體生態栽培新模式,成為全省採煤塌陷地的生態治理案例。
另外,著力打造引領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示范應用場景,形成縣域現代生態農業循環、農牧廢棄物高效能源化利用、種養匹配沃土增效生態循環等模式,帶動農業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在科技支撐費縣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建設中,聯合23家企業組建“費縣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從“點線面”三個維度打造縣域大循環、園區中循環、主體小循環的示范應用場景。在招遠,以煙台雙塔、招遠三嘉等粉絲生產企業為示范主體,建立粉絲加工廢棄物肥料化利用模式,每年可為企業解決450∼598萬立方米的廢水排放和3萬噸豆渣處理,真正實現將一粒種子吃干榨淨、變廢為寶。(毛鑫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9月15日上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向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的視頻致辭和在視察78集團軍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 林武率山東省代表團訪問烏茲別克斯坦
- 9月4日至7日,省委書記林武率山東省代表團在烏茲別克斯坦訪問。代表團深入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認真落實中烏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厚植合作優勢,提升合作水平,共同譜寫“一帶一路”地方合作新篇章。…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