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東港:向“綠”挺進 幸福敲門

初秋的南湖,天藍水清、處處皆景。近日,日照市東港區“聚力鄉村振興 譜寫幸福篇章”主題系列新聞南湖專場舉行。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品,舉目是萬千氣象———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推進、廣袤沃野豐收在即、滿懷熱情的鄉村振興“合伙人”共謀發展新路……
作為城市“后花園”,肩扛水源地保護重任的南湖鎮,以生態優勢賦能鄉村振興,建強生態鏈、產業鏈、人才鏈,奏響了產業振興的“交響曲”。
“生態綠”托起生活美
依托綠水青山,讓村民吃上“生態飯”,鼓起“錢袋子”,石老山村最有“發言權”。
走進石老山的新村,宛如走進一片“世外桃源”。藍天白雲下,青瓦白牆的二層小樓整齊排列,花香綠意點綴其間,這一座座充滿生機的農家小院格外引人注目。
“前些日子,南湖鎮的和美鄉村首屆籃球大賽(村BA)就在我們村進行對決,可熱鬧了。”該村黨支部書記尚陽介紹。環視周邊,公園、籃球場、健身房、停車位……各類配套設施齊全,是個令人向往的美麗家園。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石老山的“前身”卻是另一番景象。石老山原址在西邊山坡上,雖然守著綠水青山,但到處是矮舊石頭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借助生態搬遷的東風,村庄實現“三變”——— 村庄美了、村民富了、人氣旺了。
這片好山好水引來好項目,中盛集團、莓美噠等企業投資1.8億元,先后流轉土地570余畝,打造了石老山溫泉康養度假村、莓美噠精品民宿等旅游產業,形成了旅游觀光、生態採摘、休閑民宿等特色產業。據統計,該區域年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帶動消費1200余萬元,70余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年增收160多萬元。
如今,該鎮的11個生態搬遷村,村集體收入平均增收20萬元,“生態美”帶來“生活美”。
特色產業繪“豐景”
用“美麗經濟”厚寫“幸福賬單”,西沈馬庄村走出的致富路也是一次生動探索。
“我們村主導產業是蔬菜大棚,全村目前有蔬菜大棚500畝,去年實現收入102萬元。”在西沈馬庄村蔬菜大棚裡,該村黨支部書記趙龍新和村民一起忙碌著,採摘、稱重、裝箱……一筐筐新鮮蔬菜整齊地堆放在地頭、路邊,等待著“走進”市區批發市場、商超。
西沈馬庄村是一個傳統蔬菜種植村,2020年,該村“探”出了改革發展的第一步:成立全鎮第一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迎來了蔬菜產業發展的“第二春”。
趙龍新介紹,目前合作社有18個大棚、對外出租5個大棚,不僅種植西紅柿、辣椒、茄子、草莓等傳統時令蔬菜水果,還新上了羊肚菌、油桃、藍莓等產值較高的品類。“有了收益,周邊村也坐不住了,都爭著來租賃大棚,帶動了5個村建起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共同致富。”趙龍新說。
放眼南湖鎮的廣袤沃野,萬畝良田托起城區糧倉菜籃,而1.5萬畝山嶺薄地則孕育了特色農業企業117家。其中,西部丘陵地,納格中草藥年產金銀花、丹參100萬公斤,年帶動群眾增收560余萬元﹔會稽山系,2500畝藍莓,4300余畝彩色苗木,披綠護山,以綠增收。馬陵山系,石老山、鳳凰措、山村水鄉等旅游熱點串聯成線,成為市民近郊游的首選。
產業聚勢 鄉村動能澎湃
這邊,田野裡鋪展著豐收的圖景﹔另一邊,在南湖鎮工業園,企業澎湃新動能,高精尖“智造”企業不斷涌入,構筑起南湖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在南湖鎮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的展廳裡,企業信息、代表產品,或“上牆”,或“上櫃”。人們在這裡轉一圈,猶如走進一個產業發展的“百花園”。
“千萬別小看這些企業,德藝智能儀表公司擁有18項專利,合作的發電企業超過300家﹔皓誠電子公司的產品市場佔有率80%以上,主要供應華為、比亞迪等大企業。”南湖鎮副鎮長丁芹拿著企業產品侃侃而談,“還有印象食品公司的煎餅,去年至今,線上銷售額3000萬元,線下800萬元。”
據丁芹介紹,目前,南湖鎮工業園進駐企業7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14家,專精特新企業8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
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這朝氣蓬勃的產業吸引260余名高端人才來南湖創業,6000余名產業工人在南湖扎根,1.8萬名閑散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形成產業和人才“雙向奔赴”。
綠意濃、產業旺,眼下的南湖鎮,鄉鎮振興的錦繡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姚彩虹 李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林武率山東省代表團訪問烏茲別克斯坦
- 9月4日至7日,省委書記林武率山東省代表團在烏茲別克斯坦訪問。代表團深入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認真落實中烏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厚植合作優勢,提升合作水平,共同譜寫“一帶一路”地方合作新篇章。…
- 山東新疆對接交流對口支援工作
- 9月2日,山東省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烏魯木齊就對口支援工作進行對接交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第一書記、第一政委馬興瑞,山東省委書記林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兵團政委李邑飛出席。…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