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之區”善治有妙招 德城區在基層社會治理上下功夫、探新路

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全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區、全國社區服務先進區……近年來,德州市德城區獲得了許多“國字號”榮譽,作為一個縣級區,這些沉甸甸的榮譽背后,是“首善之區”下真功探索的善治妙招。
“賦能放權、力量下沉,讓基層治理挺直了腰板,實現隊伍拉得出、權力接得住、問題看得見、執法管得好,城市治理愈來愈強。”德城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王奎山說。
妙招一:以“微服務”催生“大治理”
“這次可多虧了小趙,小伙子人實誠,還是個‘多面手’、‘萬能工’,服務無微不至,有呼必應,得給這些娃娃們點贊哩。”近日,德城區廣川街道大東關頤景園小區的姜奶奶家裡燃氣打不著火,正著急做飯的姜奶奶立即在群裡發了消息。幾分鐘后,“微”網格員趙憲超就趕到姜奶奶家,幫著她找故障、換電池,很快就將問題解決。
“微網格員個個嘴勤腿快熱心腸,哪家有個頭疼腦熱,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哪怕大半夜,一個電話准到!自從有了微網格,社區事務處理就更加得心應手。”社區黨委書記劉俊華說。
“我希望能多增加些運動設施”、“小區裡能不能放置休閑座椅?”在天衢街道果園社區的“微網格議事會”,居民代表們踴躍提出自己的意見,社區針對居民提出的建議,在改造過程中逐一進行落實。
德城區把微治理、精細治理作為著力點,從“微”入手、向“小”發力,不斷點亮群眾身邊的“小幸福”。以樓棟為基本單位劃定3200余個微網格,選聘1763名黨員干部、熱心群眾擔任“微網格員”,將黨建、綜治、應急、民政等各類網格整合為“一張網”,大力推行微網格、微治理、微服務、微聚力、微榜樣、微循環“六微”模式,用“一張網”兜住“萬千事”,實現群眾急難愁盼事“一網打盡”。
載至目前,累計解決路面翻修、環境清理等群眾“關鍵小事”1300余件,累計點亮群眾“微心願”1500余個,“微服務”做活了“大治理”,群眾滿意度不斷增強。
妙招二:以“紅力量”點燃“紅動力”
“紅色驛站引入愛爾眼科、特思惠口腔等醫療機構,每周都有醫生坐診,將紅色驛站打造成百姓的‘紅色健康小屋’。”廣川街道祥和社區黨委書記付智軍口中的“紅色驛站”,正是德城區破解社區服務陣地建設瓶頸而推出的妙招之一。
德城區不斷探索將紅色基因融入基層治理,擴大“紅群體”,凝聚“紅力量”,特別是讓新就業群體黨建有組織、需求有通道,推動新就業群體與社區“雙向奔赴”,實現治理長“紅”長效。
德城區還盤活小區閑置房,建成“紅色驛站”453家、“暖心蜂巢”41處,全域創建了“紅色物業”,構建起5分鐘便民服務圈,城市服務治理更加精准高效。組建直播電商、快遞閃送等9個行業黨委,設立美團騎手等11個黨支部,給新業態注入“紅元素”。成立紅色志願服務隊432支,吸納600余名新就業群體加入,推出“紅心潤德”、“紅調解”、“服務365”等“紅品牌”20余個,品牌治理更加亮眼。
“一枚小小的黨徽,亮的是身份,樹的是形象。”在區“紅心潤德”服務隊,佩戴黨徽服務成為了黨員孟英輝的習慣,“我現在一出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黨徽戴了沒有,沒有黨徽心裡總感覺不踏實,戴上黨徽為群眾服務就更有底氣、更有自信!”
妙招三:以人員“沉下去”助推治理“強起來”
“我們小區一下雨到處是‘小池塘’,一走一腳泥。前不久我向街長建議,協調上級部門把小區的路修一修。你看,現在的水泥路多板正兒!”說起小區面貌改觀,家住廣川街道中儲糧小區的王阿姨對德城區基層治理效能不住地點贊。
德城區大力推動重心下移、服務下沉、力量下派,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從鎮街及區直部門選派300余名干部下沉至337條重點道路,化身街長,並配備城管、交警等執法人員,開展常態化巡街。同時,還設置“空中街長”,無人機空中“巡街”,構建起“街長吹哨、部門報到、空地聯動”的立體化治理新機制。
不僅如此,還推出服務下沉、執法進“院”等創新舉措,進一步固本強基。截至目前,共下沉135項為民服務事項,全部實現家門口“一站式辦結”。同時,採取“任職挂職+選派下派+招聘整合”等方式,下沉基層干部400余名,推動“零距離”解決群眾急愁難盼,讓人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務。建立“3+5+N”執法進“院”模式,以鎮街、社區、物業3方為支撐,城管、公安、建設等5部門聯動,其他執法部門配合,聯合執法、集中整治,將綜合執法送到群眾身邊,實現“問題不出門、解決在家門”。
妙招四:以數字化引領現代化
“智慧養老通過智能終端,整合了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服務團隊和社會資源,呼叫求助、健康服務‘一鍵解決’,老人日常生活更加方便高效。”岔河社區黨委書記李兆靜說。
推動數字賦“智”、數實融合,探索“智慧+”基層治理新模式,實現“治理”向“智理”轉變,德城區做了很多探索。
出台智慧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在服務、就業、醫療、養老、城市治理等領域謀劃智慧化建設,打造智慧城管,建成數字化平台,公用設施、環境衛生等4大類問題納入城管“天眼”監控﹔推出智慧創城應用場景,利用AI技術自動識別城市不文明行為。建設智慧黨建雲平台,設置網格治理、便民服務等8大應用場景,接入400余處視頻監控,為300余名獨居老人配置“愛心手環”,實現“一鍵呼叫”、“智能安防”等智慧服務,建成省級智慧社區14個,“智感民意”等6個案例入選省級智慧城市優秀案例。做強智慧綜治,推出“三朵雲”服務等“雲”調處品牌,今年以來,“雲”解決矛盾2832起,調處成功率95%以上,全方位、多角度搭建起服務群眾“智慧橋”。
“德城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用心用情種好社會治理‘示范田’,讓‘示范田’變成‘高產田’,讓幸福可感可觸,讓更多治理成果更好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打造首善之區、首安之區。”德州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德城區委書記張澤中說。(張建華 邱楊)
來源:德城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