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頭雁領航 助飛小山村實現大振興

“我們村環境優美、鳥語花香,是抗日堡壘村、省級紅色文化特色村。我作為我們西牆峪的頭雁,要帶頭保護好,利用好村裡的紅色文化資源,真正讓我們這一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能人,參與到西牆峪的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中來,讓西牆峪更有活力,更有未來。”
這個在全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現場推進會上,對沂水縣院東頭鎮西牆峪村觀摩點進行現場講解的,是該村的黨支部書記王成成,這個看起來敦厚朴實的女支書卻是助力鄉村振興、帶動村民致富的領頭人。
在部隊待了5年的王成成,褪去了大學時期的稚嫩,也更加明確了未來的方向。2019年,當時25歲的她退役后,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院東頭鎮。通過面試、考察考評等層層選拔,王成成擔任起了西牆峪的村支書,這一干就是4個年頭了。
“剛上村裡干書記的時候也是很多不適應,多虧縣裡經常給我們培訓,除了有專門針對鄉村振興的知識培訓,還通過擂台比武讓我們上台晒業績、賽思路、比發展。我們在比較中找到了差距、在交流中找到了辦法,大家比學趕超,心裡有了譜,干起活來也更得心應手了。”王成成說道。
坐在西牆峪村干淨整潔的農家樂裡,泡一壺茶或來一盆雞,都是愜意暢快的。“我以前也開過兩回農家樂,都沒開起來,白費錢費力操心。去年村裡又動員我們開農家樂,我覺得這回應該能行,畢竟這路修得這麼好了,環境也這麼好,來旅游的明顯多了,就尋思再試試。”西牆峪村農家大院的老板張德法激動地說,“沒想到這一干還真干成了,我們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殺47隻雞,從開業到現在賺了14萬左右了,我非常有信心今年突破30萬元。”
當初,像張德法這樣對村裡發展沒信心,持觀望態度的,並不在少數。以前的西牆峪村只是沂水縣最西南的一個小山村,入村的主路不到3米寬,年輕人能走的基本都走了。王成成帶領村裡搞基礎設施建設、建民宿、開農家樂、發展鄉村旅游並不被大家看好,覺得這個年紀輕輕的小丫頭能干成什麼事,不過就是一時興起罷了。
“村裡以前很窮,外出居住的人比較多,大概有30%的房子都閑置了。我們就逐戶做工作,流轉了15套空閑宅基地,建成了現在的民宿區,現在村裡已經建成了12套民宿,五一假期期間全部爆滿。”說到當時入戶做群眾工作,王成成依舊笑著,“老少爺們都覺得不靠譜,掙不到錢,積極性不高,有些戶今天做通了工作,明天又反悔了,我就繼續跑他們家裡做工作。”
沿著西牆峪村的彩虹路,一路上有山東縱隊舊址,還有將軍們居住過的房子和他們的指揮部。王成成剛來這的時候,村裡的紅色故事只是口口相傳,知道這些紅色故事的老人們也越來越少。面對這種情況,王成成發動大家,利用一年多的時間,將這些紅色故事進行了系統整理,建成了西牆峪紅色記憶館。館內一幅幅老舊照片、一幕幕感人場景、一樁樁動人事跡,對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發揮著巨大作用。自去年9月20日建成開館以來,累計接待各類學員、游客3萬余人。
王成成辦公室的醒目位置貼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未來一定會很好,即使現在的生活艱辛,你要相信,糟糕的日子熬過去了,剩下的就是好運氣。”這個可愛又堅強到讓人心疼的村支書,用自己的努力,換來了全村人的好運氣。現在的西牆峪村已成為“宿民居、憶歷史、游青山”的旅游打卡地,2022年實現村集體收入3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8萬元,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共同奔向西牆峪村光明的未來。(張曉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林武周乃翔對德州平原地震救援工作提出要求 全力做好抗震救災工作 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
- 8月6日2時33分59秒,德州市平原縣發生5.5級地震,造成多處房屋倒塌和部分人員受傷。得知消息后,省委書記林武第一時間調度了解震區情況,對救援工作迅疾作出安排,並根據救援進展進一步作出部署。…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8月4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在四川考察、八一前夕視察西部戰區空軍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歡迎宴會上的致辭、給“模范空降兵連”全體官兵的回信和致中巴經濟走廊啟動十周年慶祝活動的賀信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 林武在濟南調研時強調,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 8月2日,山東省委書記林武來到濟南市鋼城區、萊蕪區,深入企業、園區、項目現場等,調研工業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發展情況。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不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