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推動社會救助提質增效

●今年,山東省城鄉低保平均標准較去年增長5%以上,共惠及137萬人﹔已發放臨時救助金1.7億元,救助12.6萬人次。建立困難群眾動態監測機制,將204.3萬低收入人口納入動態監測范圍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今天(3日)召開發布會,對近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行解讀。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省民政廳副廳長趙立杰介紹,在2020—2022年連續3年大幅提高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救助保障標准的基礎上,山東省建立並認真落實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准動態調整機制。今年,山東省城鄉低保平均標准較去年增長5%以上,共惠及137萬人﹔已發放臨時救助金1.7億元,救助12.6萬人次。建立困難群眾動態監測機制,將204.3萬低收入人口納入動態監測范圍。
《通知》聚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和提質增效,著眼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在完善低保認定條件、鼓勵低保對象就業、優化工作銜接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創新,提出明確要求。
趙立杰介紹,針對低保認定條件,《通知》要求各地綜合考慮家庭收入、財產狀況等基礎上,適當放寬低保准入門檻。針對家庭收入核算,要求進一步細化教育醫療等剛性支出、必要就業成本扣減措施,在核算家庭收入時按規定給予扣減。針對家庭財產認定,要合理設置低保、低保邊緣家庭財產認定條件並隨經濟社會發展逐步調整,對維持家庭生產生活的必需財產,可以在認定時予以適當豁免。針對重殘“單人保”,提出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可參照“單人戶”提出低保申請,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低保范圍。對參加城鄉公益性崗位、長期照護失能失智或重病重殘家庭成員等5類低保對象就業的,可參照當地低保標准的一定比例扣減就業成本。
“臨時救助主要是為基本生活陷入暫時困境家庭提供非定期定量救助。《通知》總結了這些年困難群眾救急難工作實踐經驗,提出了三項措施提高臨時救助制度可及性和時效性。”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邢洪銳說,新的臨時救助政策打破了戶籍地、居住地申請限制,全面實施急難型臨時救助異地申請政策,保障外來臨時遇困人員得到及時救助。同時,對急難情況下實施的24小時先行救助,規定工作人員僅在事后向救助經辦機構提供補充說明情況即可,受助群眾無須提交証明材料﹔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的臨時救助申請,不再進行家庭收入和財產狀況核查,僅重點核實其生活必須支出情況。
為健全工作機制,《通知》明確將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認定審核確認工作“三合一”,實行一次申請授權、一次調查核對、一次審核確認,符合其中任一認定條件的即可直接納入相應救助范圍。對因經濟狀況好轉退出低保、特困救助供養范圍的家庭,在辦理退保過程中,經本人同意,可同步進行低保邊緣家庭認定,符合低保邊緣家庭認定條件的,納入低保邊緣家庭進行動態監測,並配合各專項救助部門做好救助工作。
省財政廳總經濟師韓震介紹,近年來,省財政始終把社會救助作為基本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省困難群眾救助資金支出由2020年的120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86億元,其中省級補助資金從20億元增加到44億元。同時,健全完善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直達機制,嚴格把握救助條件、標准和范圍,減少資金發放環節,提高資金運轉效率,確保每一筆救助資金都能及時、足額、安全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齊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林武在濟南調研時強調,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 8月2日,山東省委書記林武來到濟南市鋼城區、萊蕪區,深入企業、園區、項目現場等,調研工業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發展情況。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不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 山東省第十四屆人大第一期新任代表學習班開班
- 8月1日上午,山東省第十四屆人大第一期新任代表學習班在濟南開班。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武出席開班式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入學習憲法和相關法律規定要求,進一步理解把握人大代表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切實履行好省人大代表職責,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 山東省“八一”軍政座談會召開
- 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7月31日,省領導在濰坊市集體參加“軍事日”活動並出席山東省“八一”軍政座談會。省委書記林武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和全省人民,向駐魯部隊全體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致以節日祝賀,向全省軍隊離退休干部、烈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致以誠摯慰問。…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