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鏈條 育業態 促融合 ——山東鄉村特色產業競相涌現

根入藥、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籽粕做飼料,枝條和葉子做熏香……如今,在中國牡丹之都菏澤,一朵花已不僅僅是用於觀賞,牡丹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各種深加工產品開出“新花”,牡丹畫、牡丹瓷、牡丹魯錦、牡丹剪紙等眾多文創產品“爭奇斗艷”。
從種植到“接二連三”融合發展,菏澤通過“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著力實現一朵花到整個牡丹產業鏈的蝶變。“鏈”上生長的牡丹真正成為“致富花”,去年菏澤牡丹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帶動就業10多萬人。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日,中宣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在山東開展。本報記者在多地採訪發現,我省傳統優勢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競相涌現,不少農民吃上了“文化飯”“旅游飯”,腰包越來越鼓。今年上半年,山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025元,同比增長7.2%,增速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個百分點。
下地是農民 提筆成畫師
在巨野縣永豐街道辦事處洪廟村農民繪畫專業合作社的畫室裡,一群農民畫師手拿畫筆,經過勾線、分染、罩染、點花蕊等流程,一朵朵雍容華貴的牡丹花躍然紙上。
“一個月能畫六七幅,收入能有三四千元,離著家也不遠,干農活、照顧孩子都不耽誤。”紀東麗是洪廟村人,嫁到隔壁村后就在家務農、帶孩子。洪廟村農民繪畫專業合作社的成立給像她這樣的人提供了增加收入的平台和渠道。
下地是農民,提筆成畫師。目前,合作社有社員514人,有相當藝術創作水平的畫師近百人,每年創作繪畫作品近2萬幅,年產值800萬元。“合作社採取‘經銷+合作社(畫院)+農民畫師’的模式,農民畫師的畫作一般由合作社按照固定價格回收,再統一出售,價格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一般的畫師年收入3萬至5萬元,優秀的畫師近10萬元。”合作社理事長姚樹昭介紹,合作社大力開展基礎畫師公益培訓,其中培訓留守婦女畫師、殘疾畫師、貧困畫師200余人。
在巨野,以菏澤牡丹為主要創作題材的工筆牡丹畫文化產業蓬勃發展,1.1萬余名畫工筆牡丹畫的農民畫師,年創作繪畫作品120余萬幅,佔全國銷售市場的80%,作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值近20億元。
龍頭企業帶動
小蘑菇撐起“致富傘”
一瓶瓶培養皿在傳輸軌道上有序運輸,金針菇在藍光照射下茁壯成長,工人們忙著採收和裝箱……走進位於鄒城市大束鎮的山東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益於工廠化栽培、智能化技術,這裡日產金針菇160噸,年產值達2.8億元。
企業快速發展,當地農戶也跟著受益。“我們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支持農民包大棚、學技術、種蘑菇,定期提供技術培訓,且兜底收購合作社香菇,減少農戶自找銷路、直面市場的風險。”友泓生物董事長林啟相說,企業還吸納當地1500余名農民就業,讓其成為享受“五險一金”的產業工人,由種田人變成了藍領工人。
33歲的韓呈文是大束鎮安平村村民,以前在外地打工,因距離遠無法兼顧家庭,便於兩年前回到家鄉、來到友泓生物工作。“現在主要是負責採收金針菇,一個月能掙四五千元。”韓呈文說,在家門口打工,不僅有了穩定、可持續的收入,還能更好地照顧到老人,生活更幸福了。
近年來,大束鎮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轄區內包括友泓生物在內的3家大型工廠化食用菌生產企業日產金針菇近400噸,年產值10多億元,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產業支撐。“目前,通過食用菌產業帶動,周邊12個村集體平均年收入達到88.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小蘑菇為全鎮3000余名農戶撐起了‘致富傘’。”大束鎮黨委書記孔令剛說。
景區村中建 村在景區中
在沂水縣院東頭鎮,有這樣一處美麗鄉村,它的地下是景區,地上也是景區,走出了一條景區與村庄和諧共生、互利共贏的鄉村振興之路。2022年,實現村集體收入33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9萬元。
“四門洞村地下的天然溶洞經由企業開發,創建成為5A級景區‘螢火虫水洞’,借勢發展,村庄堅持‘景區村中建,村在景區中’的理念,改造村居環境,修復石板路、青石牆、紅瓦房,打造留得住鄉愁、留得下游客的美麗鄉村。”四門洞村黨支部書記徐養民介紹,村裡發展起民宿31套、農家樂5家,村內旅游從業人員230余人,戶均增收2.2萬元。
同樣位於院東頭鎮的西牆峪村,在90后“女兵支書”王成成的帶領下,從人居環境整治入手,立足紅色文化、綠色生態優勢,成立專業合作社,吸引工商資本,盤活閑置宅基地,發展起8家農家樂、12套精品民宿,鄉村旅游漸漸紅火了起來。2022年,村集體收入達到3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8萬元。
“通過引進專業的旅游公司,村集體有了一筆穩定的承包費收入,30多名村民也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工資都在3500元以上。”王成成說,合作社還幫助村民把小米、土雞蛋等特色農產品對外銷售,帶動他們增加收入。
看到村庄發展有了起色,漂泊在外的村民陸續回來了。張德法早些年就曾在村裡開過農家樂,但因為客源少、賺不到錢,隻好走出家鄉去青島打工。去年,他回村看到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到村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決定重新回來開農家樂。“節假日、周末格外火爆,最多的時候一天中午能招待20桌。從去年11月開業到現在掙了將近15萬元,收入比當時在外打工的時候翻了番。”張德法說,現在鄉村旅游勢頭正好,爭取今年年底突破30萬元。(毛鑫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第十四屆人大第一期新任代表學習班開班
- 8月1日上午,山東省第十四屆人大第一期新任代表學習班在濟南開班。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武出席開班式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入學習憲法和相關法律規定要求,進一步理解把握人大代表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切實履行好省人大代表職責,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 山東省“八一”軍政座談會召開
- 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7月31日,省領導在濰坊市集體參加“軍事日”活動並出席山東省“八一”軍政座談會。省委書記林武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和全省人民,向駐魯部隊全體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致以節日祝賀,向全省軍隊離退休干部、烈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致以誠摯慰問。…
- 山東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
-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 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山東力量 近日,山東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山東力量。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學習並講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作專題輔導報告﹔周乃翔、葛慧君、楊東奇和中心組成員等參加。…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