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東港區:向美而行 演繹綠色發展美麗“蝶變”

舉目蒼穹,是醉人的“東港藍”﹔俯瞰大地,是怡人的“生態綠”﹔遠眺河湖,是迷人的“自然碧”……置身東港907平方公裡的大地上,山光水色,相映生輝,構成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長卷,成為無數人心中的“詩和遠方”。
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聯合開展了2022年度山東省生態文明強縣評選工作,在獲評的10個縣(市、區)中,日照市東港區赫然在列,讓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再添一張綠色名片。
“保護+治理”,“海陸空”全方位呵護綠水青山
不斷優化的生態環境,源於一場覆蓋“海陸空”全方位的生態保衛戰。
翻開東港人的朋友圈,藍天美景是必不可少的照片,繁星閃爍也開始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朋友圈裡晒藍天、晒星空,那是東港人的自信和驕傲,更是一份通過不懈努力得來的幸福感。
這是一張東港的環保“成績單”:市區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准,2022年多項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PM2.5平均濃度為28μg/m3,同比改善6.7%,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7.9%,居全市首位。
污染在空中,根源在地面。空氣污染來源主要為建筑施工揚塵、交通尾氣以及少部分工業廢氣,而且污染源呈現分散化、小型化和隱蔽化等特點。應對該情況,東港區緊盯制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突出因素,精准管控,力促空氣質量好中提質,首創了環保通APP“交辦-整改-銷號”閉環管理機制,創新實行“碳匯”模式治理城區裸露土地,47萬平方米的“撂荒地”變身“桃花源”,相關做法被新華社報道。
山川秀美,水是關鍵。東港區自古以來便以水為魂、以水為脈,海水就如同人體的血水,世世代代養育著這裡的百姓。
東港區堅持陸海統籌,積極探索“兩山”轉化路徑,日照水庫流域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項目入選首批國家EOD模式試點,被評為全國首批美麗河湖提名案例。針對崮河等城市入海河流,東港打出“建、管、養”組合拳,建成沙墩河、瀉湖、后樓河人工濕地群,全面完成724處入海排口整治,三級尾水整治模式被省生態環境廳刊發推廣,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均保持100%,向海經濟正在成為東港區持續發展的“藍色引擎”。
如今在東港,高樓樓頂上,激光雷達24小時不間斷監測,尋找空氣污染的准確源頭﹔溪流河道邊,參與巡查的志願者們時而蹲下查看水質,時而將垃圾拾起﹔生產車間裡,全新的清洗分類設備將造紙廢渣裡的塑料、鐵片、泥沙等一一分離並歸類。這座城市,正通過全民參與、立體治污,不斷改善環境,出落得更加美麗動人。
“綠色+低碳”,“四減四增”促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著生態文明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綠色低碳生活的新風正在吹拂東港。
東港區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堅持“內外兼修”,統籌生態保護、改善人居、產業發展,巧將綠色“顏值”化作富民“價值”,交出了“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的綠色答卷。
東部蔚藍的海岸線上,高樓屹立,眺望著東港的綠色未來。藍天、碧海、金沙灘不僅成為獨特的景觀標志,更加速催化了東港區樓宇經濟、數字經濟和平台經濟的迅猛發展。
當你走在日照海邊的海岸線感受活力海岸的時候,當你身臨科技館大劇院感受科技人文的時候,當你坐在網球公園觀看比賽感受體育精神的時候,你都不知不覺已身處在日照的CAZ(中央活力區)。這是綠色生態宜居的新家園,核心區域藍綠空間佔比70%,是2019年度山東省唯一一個綠色生態示范城區。
近年來,東港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優化產業結構,讓綠色生態成為新的發展增長點,加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的新興產業,這些各具特色的“綠色經濟”不但改寫了產業發展格局,也為經濟發展贏得了環境效益。2022年全區單位GDP能耗較2020年下降8%,全面完成較2020年下降7.84%的目標任務﹔單位GDP用水量為12.31m3/萬元,較2020年降低5.8%,被評為國家級第四批縣域節水型社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只是一個縮影,東港區產業項目的布局空間,產業承載能力顯著增強,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綠水青山”轉為“金山銀山”,“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這樣保護和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讓生態文明的共識度不斷提升,建設永續發展的美麗東港正在成為市民們共同的自覺追求。
“整治+建設”,人居環境“蝶變”換新顏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晚風輕拂,漫步在家門口的公園綠地,散步、慢跑、跳舞、直播的市民隨處可見,大家匯聚於此,感受著夏日的安寧,享受著生活的閑適,已然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美好圖景。
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想必這就是答案。
98%的城鎮污水處理率、100%的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100%的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東港區以人民為中心,推進低碳、智慧、高效基礎設施建設,將綠色引向城區,不斷提升市民的幸福生活指數。
“如今水清了,空氣質量也好了,人居環境也越來越潔淨了!”生態環境的改變是有目共睹的,東港區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累計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3個﹔採用PPP模式探索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管統一路徑﹔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2022年完成3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茶葉、藍莓等特色農業面積達18.02萬畝。2022年,化肥施用量、農藥施用量分別為4.2萬噸、595.37噸,同比分別減少4.7%、11%。
美好的生態環境拜自然恩賜,更得益於精心守護。把短期任務做成長效機制,這是東港區今后要一直努力的課題。未來,東港區既要切中老百姓最關心的“關鍵小事”,擦亮鄉村底色,也要千方百計變“美麗成果”為“美麗經濟”,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藍天、碧水、淨土都是奮斗出來的,成績來之不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東港區將在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綠色發展征程中,繼續邁出鏗鏘步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未來新篇依然可期。(馬雪揚 李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委召開省級黨員領導干部會議
- 7月20日上午,省委召開省級黨員領導干部會議,傳達學習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 林武會見出席山東區塊鏈研究院技術創新暨生態合作大會嘉賓
- 7月20日下午,省委書記林武在山東大廈會見了前來出席山東區塊鏈研究院技術創新暨生態合作大會的部分嘉賓。 林武代表省委、省政府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7月14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江蘇考察和視察東部戰區機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