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通
熱熱熱!這些防暑誤區一定要避開

炎炎夏日,高溫“烤”驗讓人喘不過氣。到底該如何科學防暑,避免誤區呢?讓我們聽聽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120急救中心主任左鈺怎麼說。
左鈺介紹,高溫高濕或者無風的環境下容易中暑,輕者可能會出現頭暈、無力、嘔吐等表現,重者甚至會發生痙攣、暈厥、衰竭、休克等,如果發現不及時或者處置不當,可能導致嚴重的不良后果。65歲以上老年人、嬰幼兒、兒童及慢性病患者中暑的風險最大。
“當前公眾對中暑還存在不少認識誤區。”左鈺表示,有時錯誤的做法可能引起中暑,甚至加重症狀。
誤區一:白天在室外才會中暑
中暑跟人所處環境的溫度、濕度、通風條件等相關,並不是隻有在太陽下暴晒才會中暑。即使是室內,如果環境密閉無風、高溫高濕同樣容易中暑。有些老年人因擔心電費而不使用空調、電扇等電器,在高溫天待在家中仍有可能中暑。
誤區二:防暑即防晒,捂嚴實了最好
人體主要散熱器官是皮膚,在炎熱的夏天,主要靠汗液蒸發和空氣對流帶走熱量。如果穿得太厚或是穿透氣性不好的衣服,人體散熱受阻,更容易中暑。建議在高溫高濕環境中停留時,注意科學補充水份和電解質,選擇撐傘等物理防晒,穿涼爽透氣的衣服。
誤區三:嬰幼兒不能吹空調
每年都有粗心的家長沒有及時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怕著涼給孩子穿太多、不敢開空調,或是讓孩子待在悶熱的車內,導致孩子發生中暑。兒童尤其嬰幼兒基礎代謝要比成人高,體溫調節中樞還未發育完善,家長需要多留心,小心矯枉過正,孩子沒著涼反而中暑。
誤區四:中暑發熱后口服退燒藥
中暑引起的體溫升高與普通的發燒需區別對待。中暑引起的體溫升高主因是散熱障礙,退燒藥會使已經大量出汗的患者進一步出汗,加重電解質紊亂,加重病情。
中暑發熱的正確應對方式是物理降溫,如將患者移到陰涼通風處,用2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擦拭身體,水份蒸發加速散熱,請避免用大量酒精擦拭身體。
誤區五:中暑后大量飲水
中暑后適當補水是正確操作,但切勿大量飲用純淨水。隻補充水份不補充電解質會導致電解質平衡被打破,出現稀釋性低鈉血症,還可能出現腦水腫昏迷。正確的補水方法是少量多次,並且最好飲用含有各種電解質的液體,如果汁、淡鹽水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開幕式暨主論壇舉行
- 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開幕式暨主論壇舉行 庄榮文作主旨演講 林武致辭 周乃翔發言 6月26日,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開幕式暨主論壇在曲阜尼山聖境舉行。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世界互聯網大會理事長庄榮文出席活動並作主旨演講,省委書記林武致辭,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發言。…
- 林武調研指導省直部門單位主題教育工作
- 林武調研指導省直部門單位主題教育工作時強調 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以高質量發展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6月25日,山東省委書記林武到部分省直部門單位調研指導主題教育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主題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有機融合、一體推進,更好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以高質量發展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賀信精神 研究生態環境工作等事項 6月19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致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第十五屆海峽論壇的重要賀信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