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奔赴山東威海,走近總書記點贊過的“英雄地質隊”!

傾聽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三代隊員講述尋礦歷程——
奮力書寫“英雄地質隊”新篇章
本報記者 李 蕊
六隊在水旺庄礦區探獲超大型金礦。六 隊供圖
六隊隊員野外工作舊照。六 隊供圖
圖①:六隊隊員在塔吉克斯坦開展地質勘查工作。郝永剛攝
圖②:六隊隊員在新疆開展礦產調查工作。六 隊供圖
2022年10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回信,對他們弘揚優良傳統、做好礦產勘查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勉勵他們奮力書寫“英雄地質隊”新篇章。
背起行囊走天下,踏遍群山始見金。本報記者奔赴山東威海,走近第六地質大隊,記錄隊員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攻堅克難的勘查故事和為國尋礦的非凡歷程,感受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編 者
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以下簡稱“六隊”)原副總工程師、86歲的李士先老人打開抽屜,拿出一份2022年10月5日的人民日報,一個字一個字地品讀著,“總書記的回信,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心情十分激動,更是深受鼓舞……”李士先說。
自1958年成立以來,完成鑽探進尺500多萬米,相當於600多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累計探明黃金資源量2810余噸,成為全國找金最多的地質隊﹔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功勛卓著無私奉獻的英雄地質隊”榮譽稱號……合上報紙,李士先講起了六隊的光榮歷程。
尋金報國,打破傳統找礦模式
■中國第一個特大型蝕變岩型金礦找到了
山東膠東招遠,素有“金城天府”之譽,當地流傳一首民謠:“金騾走,磨子轉,磨下全是金豆豆。”傳說想得到“金豆豆”不容易,得先打開山之門。1958年,一支94人組成的勘查隊挺進招遠,邁出為國尋金第一步。這支隊伍,便是六隊的前身。
1960年,李士先從山東大學地質系畢業,被分配至六隊,正趕上“找礦大會戰”。白天隊員們尋線索、打平巷、掘淺井,夜裡鋪干草、打地鋪、做方案。李士先暗下決心:一定要為國家挖出幾顆“金豆豆”!
建隊初期,六隊隊員只是在含金石英脈型金礦裡打轉。“當時,受國外專家‘大斷裂帶隻導礦不儲礦’論斷影響,我們把大斷裂帶視為找礦禁區,從未‘越雷池一步’。”李士先說。
有沒有其他類型的大型金礦床存在呢?渤海之濱,萊州灣畔,有一座三面環水的小島——三山島。踏著一尺厚雪,頂著刺骨寒風,六隊隊員奔赴三山島﹔經採樣化驗,發現這裡存在一個新類型金礦——破碎帶蝕變岩型金礦。
這是一個重大發現!“為了這個發現,六隊隊員奮勇拼搏,甚至有隊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李士先說。
1966年,張裕之被任命為三山島區域普查技術負責人,那時他肺部剛做了大手術。每天早上,他蹚著水上島選點、採樣,黃昏時背著礦石返回……單位領導怕他身體頂不住,要調他回機關,但張裕之選擇了堅守:“國家讓我們找金,人不在野外怎麼找?”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穿上登山鞋,在病房裡走來走去,直到再也沒有站起來。
在普查勘探的基礎上,張裕之主持編寫的礦區勘查報告通過評審,中國第一個特大型蝕變岩型金礦找到了!“這個發現打破了傳統找礦模式。”李士先說,“很快,我們在另一個斷裂帶中段,發現了特大型的焦家金礦﹔順藤摸瓜,又摸到了新城金礦、馬塘金礦、東季金礦。”
尋到礦僅是第一步。隊員們覺得分析總結新類型金礦理論、指導金礦勘查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務。1971年,隊裡成立了地質綜合研究組,由李士先負責。1976年的一天,一座農家小院內,李士先與組員湊在一起商議起來……
“金礦找到了,得先起個名。”李士先說。“國外有卡林型金礦、蘭德式,我們為什麼不能叫焦家式?”“必須把‘破碎帶’冠上,這是主要特征……”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最終確定了礦名。1977年,全國第二次金礦地質會議上,“焦家式破碎帶蝕變岩型金礦”被正式命名確立。1985年,六隊的項目成果《焦家式新類型金礦的發現及其突出的找礦效果》,榮獲首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勇於開拓,向著地球深部進軍
■寺庄、焦家等“五朵金花”次第綻放
金礦勘查史上,“五朵金花”聞名遐邇。此“金花”非女子,而是貨真價實的“金花”。
2003年,六隊第十二任隊長王其鴻上任。平時沉默寡言的王其鴻在臨行前,憋出幾句話:“感謝局黨委給我這副擔子,如果有架梯子搭到天上,我就能帶著這支隊伍摘星攬月!”
“狠話”放出去了,難題卻擺在眼前!以前找礦都在地表下500米以內,如今地表礦和淺部礦基本都開發完了,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向著地球深部找礦,這是唯一出路!
在省地礦局支持下,以王其鴻為總指揮的會戰指揮部成立了,並選調技術骨干組成項目組。2005年正月,滿天飛雪,“寺庄會戰”的戰鼓咚咚擂響,六隊整裝待發,向著地下千米進發。有人質疑,說此地“礦體薄、品位低、規模小、埋藏深”,不可能形成大礦。王其鴻堅持說:“必須要突破!”
項目技術負責人姜洪利把自己關在指揮部,圖紙反復看,探採資料來回翻,分析深部構造變化。經過反復推敲,他改進施工方案,在最可能的見礦部位,打2個鑽孔試探性開鑽。
一個孔,一打就是2個月、上千米。第一鑽,如願以償打到了金﹔第二鑽又見好礦,品位、厚度出人意料。最終,施工鑽孔52個,進尺4萬多米,探明寺庄金礦資源量51.83噸,潛在經濟價值80多億元。第一朵“金花”在寺庄誕生,這是國內第一個深部特大型金礦。
寺庄北面的焦家深部會不會也有奇跡?王其鴻決定試試。有了寺庄經驗,輔以技術方案,焦家深部勘查開頭就“驚喜不斷”,但在鑽探到第四孔時,擔心的事發生了:沒打著礦。
指揮部上上下下愣住了……王其鴻召集技術人員開會,組織討論,地質、物化探測量各種技術手段齊上陣。大家做出大膽猜測:這朵埋在深部的“金花”,可能是啞鈴形的。
果不其然,當鑽孔進行到第八鑽的時候,終於在千米深處找到了“啞鈴把兒”。當預期見礦位置的岩芯取上來的那一刻,年輕的隊員鮑中義沖上前,激動地拂去岩石上的塵土:明金閃閃發光!
化驗結果令所有人歡呼雀躍:最高金品位110.04克/噸。焦家深部探礦中,六隊最終探明金礦資源量105噸,潛在經濟價值200多億元。隨后,朱郭李家、紗嶺、前陳等“三朵金花”次第綻放……
薪火相傳,沿著前輩足跡前行
■建立4個省部級創新平台、6支高層次科技人才創新隊伍
“地三代”范家盟,童年時便跟著姥爺、舅舅奔走山間,擺弄羅盤,揮舞鐵錘,小家盟常想:“啥時候我也能發現寶藏?”大學畢業后,范家盟加入六隊。憧憬是美好的,可真踏上尋金路,他打起了“退堂鼓”……
2012年,范家盟被派往新疆勘查。跋涉3000余公裡,抵達羅布泊鎮中轉站。“那天,氣溫零下20多攝氏度,我們在‘地窩子’裡熬了一晚。”范家盟說,那夜,看著漏沙的房頂、凹凸不平的地面、堆滿雜物的地鋪,他徹夜未眠……
第二天抵達項目駐地,范家盟站在戈壁灘上,耳旁風聲呼呼,遠望漫天沙塵襲來,沒有一絲綠意,幾間空蕩蕩的鐵皮房在風中顫抖!范家盟情緒非常低落:“想撂挑子!”
有一次,母親給他打電話,心疼地說:“要不你跟隊裡說,回山東出野外吧。”沒想到,電話那頭傳來姥爺的呵斥聲:“你以為搞地質是去游玩嗎?這點苦都吃不了,就別來六隊!”母親沒敢再言語,安慰幾句后便挂斷了電話……
“當初就是沖著‘英雄地質隊’來的,這時退縮豈不成了笑話?”范家盟靜下心來,想起姥爺的話:“選擇地質,就是選擇了與艱苦為伴、四海為家﹔選擇六隊就是選擇了責任。”范家盟留下了,10個月后他們完成了羅布泊的勘查項目。
為鋪就青年科技人才成才之路,六隊建立了4個省部級創新平台、6支高層次科技人才創新隊伍。水旺庄礦區勘查會戰中,隊裡成立青年地質項目組,范家盟勇挑大梁,成了負責人。針對破碎帶岩芯取樣容易使鑽頭損壞的問題,他們團隊發明和引進了“防彎鑽具”“減阻內管”“水力割刀”等創新技術。
即便用了新技術,工期依然緊迫。他們每天對比工程進度,找問題想對策。有一天下起大暴雨,辦公室停電,隻能用蠟燭照明﹔燭光跳躍,照映著幾個年輕人的臉龐,等把當天工程量統計完成時,雨歇天晴,繁星滿天。吃著方便面,望著星空,范家盟喃喃自語:“我想念媽媽蒸的熱氣騰騰的大饅頭了。”
經過勘查,水旺庄礦區累計探獲金礦資源量186噸,是招平斷裂帶迄今探獲的最大金礦床﹔招平斷裂帶因此成為我國第三條千噸級控礦斷裂帶。
走出國門,投身“一帶一路”建設
■在六隊,每個人都是好樣的
近年來,六隊勇擔國家賦予的使命,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找礦突破。又要出發了!臨行前張朋的妻子總覺得東西帶得不夠,早早替他買了新鞋、襪子和水杯,“下周去蘇丹,再見面就得半年后了。”張朋說。
2012年,張朋跟隨隊伍前往塔吉克斯坦。礦區地處海拔近4000米的帕米爾高原,首要的困難就是克服高原反應。氧氣稀薄,張朋總是心慌氣短,鼻血斷斷續續地流,嘴唇裂開了口子……
高原氣溫低,每年10月,大雪封山,吃水都成了難題,隻能砸冰塊用爐子化水。高原上做飯,饅頭蒸不熟,咬一口黏糊糊,吃個包子就算過年。“拿著鐵錘四處敲,採一堆樣品背回來,鞋子褲子磨破了洞,隻能自己縫補。”張朋回憶。
孤獨最難耐。“荒無人煙的地方,聽到狼叫都是驚喜!”張朋說,他怕家人擔心,對妻子說自己的工作就像游山玩水,是給地球“把脈”。妻子抱怨說:“出國‘把個脈’,咋要這麼久?”張朋說,“這是國家大事,要盡心竭力。”最終,團隊通過岩芯對比,探索出緩傾斜礦體找礦思路,提前完成任務。
2021年,張朋成為蘇丹項目部負責人。慢慢地,妻子明白了:丈夫的工作是跋山涉水,絕非游山玩水。“隻有國家富強,六隊這個大家穩固,我們的小家才幸福。”妻子說。
“在六隊,每個人都是好樣的。”六隊大隊長丁正江說,“未來路漫漫,我們要弘揚‘英雄地質隊’優良傳統,力爭為國再探大金礦。”
■記者手記
秉承地質報國之心
珠穆朗瑪峰,海拔8000多米,於許多人而言,這是難以企及的高度。採訪時,一組數字令人震撼:“自1958年成立以來,六隊累計查明黃金資源量2810余噸,完成鑽探進尺500多萬米,相當於鑽透了600多座珠穆朗瑪峰!”
這組數字,是六隊隊員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成果。新中國成立初期,老一輩勘查者踏上尋金路……為了祖國事業,他們顧不上家人,付出寶貴的青春,甚至有人獻出了生命。
櫛風沐雨六十余載,六隊第一代勘查者中有的已經故去,可信念如磐、潛心找礦、赤誠報國的精神仍在傳承﹔他們懷著滿腔熱血,背起行裝,翻山越嶺,沿著前輩的足跡砥礪前行……
採訪中,一位老同志的話讓記者印象深刻:“金無足赤,而赤子之心是足赤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尋金路漫漫,願六隊繼往開來,秉承地質報國之心,在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中多找礦、找大礦、找好礦,奮力書寫“英雄地質隊”新篇章!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28日 第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12月1日上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和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 充分發揮主流媒體輿論引導作用 為現代化強省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 今天(11月6日),山東省委書記林武到中央駐魯新聞單位調研,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中心工作,充分發揮主流媒體輿論引導作用,全面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營造良好氛圍。記者節臨近,林武向中央駐魯新聞單位工作人員、向全省新聞工作者表示問候和感謝。…
- 山東省委書記林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奮力開創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 林武在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強調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奮力開創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11月2日至3日,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山東省委書記林武在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守正創新、真抓實干,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奮力開創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