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2022年“新理念、新科技、新人才”論壇在山東省協同創新中心(北京)舉辦

人民網濟南4月29日電 4月28日,清華大學2022年“新理念、新科技、新人才”論壇在山東省協同創新中心(北京)舉辦。本次活動同時在濟南山東人才集團設置分會場。
北京主會場。山東人才集團供圖
清華大學副校長曾嶸,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技術研究院院長王燕,山東省干部學院院長馬林濤,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潘軍,山東省政府駐京辦黨委書記、主任,省委在京機構人員工委書記任海濤,山東人才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衛中等領導、專家出席活動。
濟南會場。山東人才集團供圖
本次活動由清華大學、中共山東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指導,清華大學人事處(組織部、人才資源開發辦公室)、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清華大學-萊斯大學人力資本與可持續創新研究中心、山東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活動旨在聚焦山東省“十強產業”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和高端化工等重點產業,推介推廣清華大學高層次專家學者的科技成果,為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搭建校地合作的橋梁,打通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項目落地“最后一公裡”。
活動中進行了項目路演,依次推介了清華大學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化工等四個產業領域最新科技成果項目。現場邀請了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專家教授進行點評輔導,濟南分會場的部分投資機構和企業,針對有關項目轉化和落地與與會專家進行了探討。進一步有效促進了團隊、技術、市場、金融資本等諸多創新要素協同發力,為清華科研團隊與山東相關產業搭建起了開放、高效的對接服務平台。
圓桌論壇。山東人才集團供圖
項目路演結束后,活動組織了圓桌論壇,與會嘉賓共同探索“科技-人才-管理”產業化模式和路徑,圍繞青年人才科研項目成果轉化、人才引領、創新體系搭建、產業發展等方面,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十大創新”“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的通知,並且將加強“科技研發創新”“人才引育創新”擺在第一、第二位。山東人才集團積極響應省委號召順勢而動,傾力建設山東省協同創新中心,旨在立足山東、面向全國、鏈接全球,發揮人才發展、技術轉化、產業布局的協同創新發展,推進山東科技賦能產業發展。
本次活動邀請了全省16地市和歷下、鋼城、商河、鄒平、福山、壽光、昌邑、泰山、新泰、東平等縣市區參加線上活動﹔同時,邀請了山東重工、山東高速、京博控股、山東產研院、山東工研院、山東化工研究院、山東財金、山東國投、魯信創投、天勤基金、仁理基金、吉富創投等相關產業方和科技企業、創投機構、技術轉移機構、學會協會和部分新聞媒體記者等,共300余人線上線下參加。
作為經濟大省和工業強省,山東省工業門類齊全,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和197個工業中類,產業基礎雄厚,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清華大學-萊斯大學人力資本與可持續創新研究中心將進一步深化工作對接,加強與山東人才集團和山東的各行業各企業對接,共同做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科技人才交流開發工作,服務地方,促進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此次活動的舉辦將搭建一個創新理念、創新技術和行業人才探索交流的平台,對科技人才的交流、引進、培養與開發利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新技術推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李筱懿 蘇健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李干杰在德州調研時強調 抓實企業生產加快項目建設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 4月26日,省委書記李干杰在德州市調研時強調,要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抓實企業生產,加快項目建設,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慶雲縣水發渤海國際物流園是省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建成后可容納2000個經營業戶,農產品年交易量可達50萬噸。…
- 李干杰在濱州調研時強調 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 扎實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 4月25日,省委書記李干杰深入濱州市沾化區、無棣縣調研,強調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堅定不移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努力向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要質效,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扎實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調研中,李干杰聽取濱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匯報,了解疫情處置工作流程,察看沾化區冬棗城隔離點建設情況。…
- 李干杰在東營調研時強調 抓落實求實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
- 4月24日,省委書記李干杰來到東營市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河口區調研,強調要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省委要求,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真抓實干,務求實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 李干杰首先來到東營威聯化學有限公司200萬噸/年對二甲苯(PX)項目及250萬噸/年精對苯二甲酸(PTA)項目現場,察看項目布局、建設和運行情況,詳細了解芳烴一體化產業鏈,希望企業在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基礎上,加快項目建設,進一步向下游產業鏈條延伸,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確保產品質量。…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