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守護碧水藍天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東營市環境保護工作穩中向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好生態永遠是一張金名片。近年來,東營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實施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戰略,以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突出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開展生態環保和“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多項生態環境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書寫了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高質量發展篇章。
宋開才/攝
多管齊下,打好污染防治這場硬仗
“檢測到東八路與黃河路路口附近環境質量異常,請執法的同事去現場排查。”市生態環境局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工作人員根據激光雷達監測情況,對大氣顆粒物數值較高的區域進行核查部署,精准鎖定污染源,第一時間發現污染區域。
無獨有偶,匯海醫藥化工有限公司引進先進的環保治理設備,選定將蓄熱式焚燒系統作為異味治理的主要手段。“我們將原料、中間產品投放、轉運過程全部採用全密閉轉移輸送,對31套尾氣吸收塔進行了升級改造,將污水池頂全部密封,建設2套蓄熱式燃燒RTO高溫焚燒氣味治理裝置,成功消除了異味,並作為有機化工行業成功案例進行推廣。”匯海醫藥總經理王樂強說。
科技賦能,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效果。據統計,2021年,東營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12.8%,居全省第5位﹔PM2.5同比改善20%,改善幅度居全省第2位﹔2021年,全市水環境質量指數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位﹔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76.1%,超年度目標17.1個百分點……
一項項數據、一項項成績,只是東營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
“老舊柴油貨車是有害氣體排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國三及以下排放標准營運柴油貨車,對於節能減排、改善大氣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市生態環境局相關工作人員說,“2021年通過強化重型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超額完成3912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准營運柴油貨車淘汰任務。”
明月湖濕地公園 周廣學/攝
泛舟廣利河,觀湖光水色,賞河岸神韻,一步一景,移步移景,生態美景盡收眼底。
這得益於東營市堅持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五水統籌”理念,逐步完善水網體系,突出濕地城市特色,水污染防治、城市內澇治理、水資源循環利用等成效明顯,河流水生態趨好,物種生境明顯提升。
此外,東營市大力整治排污口和雨污分流情況,對重點河流入河排污口全面實施分類管控﹔嚴格實行“雙人雙鎖”實名制管理,廢水不達標嚴禁提閘放水﹔扎實有序推進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控“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東營市正在用實際行動改善著全市生態環境質量。
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土更淨了,一幅“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濕地在城中、城在濕地中”的秀美畫卷正徐徐展開,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也顯著增強。
生態之美,催生發展之變
藍天碧水是大自然的饋贈,也離不開人們的精心呵護。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流域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從供需兩端入手,落實好能耗雙控措施,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抓緊有序調整能源生產結構,淘汰碳排放量大的落后產能和生產工藝。”
東營市按照這一指示要求,將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著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改造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轟隆隆……”接連不斷的機器轟鳴聲不斷傳來,挖掘機開足馬力,東營市的老舊輪窯窯身倒地。
“磚瓦輪窯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而且佔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嚴重破壞了周邊的生態環境。”市生態環境局相關工作人員說道,“2021年通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已經淘汰了較多落后產能。”
推進節能減排降耗、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東營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保護生態、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
唐正能源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產業園項目基地。
在河口區,一片片太陽能板向陽而立,將光能轉化成電能,電池板下,是數千畝的魚塘,魚蝦嬉游其間,體現了能源立體綜合開發利用。
東營市通過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在河口區建立500兆瓦光伏(分布式)發電市場交易試點已並網200兆瓦,與華唐合作建立150MW漁光互補等項目,廣饒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021年6月25日並網試運行。
牢記囑托,吹響生態保護沖鋒號
仰頭見藍,推窗見綠,空氣越來越清新,生活越來越愜意,這是近年來市民共同的生活感受。這份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與東營市牢記總書記囑托,強力推進環保和生態建設同頻共振。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東營時囑托,“要把保護黃河口濕地作為一項崇高事業,讓生態文明理念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發揚光大,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增光增色。”
生態環境部門作為生態環保工作的主管部門,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丁建民表示,東營市將堅持新發展理念,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在生態保護治理上走在前、作表率,助力全市打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標志地和示范區,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鳥兒進城安家 周廣學/攝
“要管理好,不能讓濕地受到污染,也不能打獵、設網捕鳥。”和過去相比,鳥的種類已經多了很多。“以前,東方白鸛在這裡繁殖后,帶著小鳥一起飛走。現在好多東方白鸛留在這裡,說明濕地的整體環境越來越適合它們了。”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汶流管理站高級工程師吳立新這樣說。
截至目前,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野生動物、植物分別增加到1630種和685種,成為我國沿海最大的新生濕地自然植被區。鳥類由1992年的187種增加到現在的371種,每年有600余萬隻鳥兒在這裡繁殖、越冬和遷徙,讓這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鳥類國際機場”。
實際上,不僅自然保護區的鳥類數量、種類不斷增多,東營城區的鳥類也多了起來。漫步在東營城區,成群結隊的海鷗時而展翅盤旋,時而低翔拂水,時而悠然站立,時而棲於樹間,為這個城市增添了不少生氣。
濕地保護,久久為功。多年來,東營市始終把生態保護與濕地城市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堅持高標准保護,實施一批水系貫通、濕地修復、公園綠化工程,加強環境保護與城市建設同頻共振。2017年以來恢復濕地28.2萬畝,近年來退耕還濕、退養還灘7.25萬畝,治理互花米草1.2萬畝,108公裡沿黃生態長廊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東營市生態環境美的步伐越走越鏗鏘!(任強 吳雙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 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精神 研究全面從嚴治黨、省委巡視工作等事項 省委常委會近日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建設研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傳達學習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
- 山東省委審計委員會召開會議
- 省委審計委員會召開會議 切實發揮審計監督作用 促進審計工作提質增效 1月27日下午,省委審計委員會召開第八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審計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學習貫徹李克強總理在聽取審計署工作匯報時的講話要求和全國審計工作會議精神,審議有關事項,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省委書記、省委審計委員會主任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周乃翔、夏紅民、劉強、王良和委員會委員出席。…
- 山東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勝利閉幕
- 山東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勝利閉幕。 張代生攝 人民網濟南1月26日電(張代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山東省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1月26日上午在山東會堂閉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