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為山東“闖新”到為全國做示范,濟南躍居國家頂層戰略布局“關鍵一子”

2021年05月06日10:57  
 

隨著國務院批復《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又一個國家級發展機遇“花落”濟南,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正式成為繼雄安新區起步區之后的全國第二個起步區。

從字面上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到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以下簡稱“起步區”),隻有兩字之差,從“先行”到“起步”。這看似微小的變化,對濟南而言意味著什麼?

從山東期待到全國矚目

起步區之機遇前所未有

起步區的獲批,意義何在?在今年2月召開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2021年工作動員部署大會上,先行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起步區獲批,意味著國家級新區將正式落子濟南,將享受國家級新區政策。

這樣的認知,在濟南已成為一種共識。在今年3月舉行的“濟南新機遇”雲推廣活動中,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國家將賦予濟南起步區一攬子支持政策措施,含金量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正是發展機遇的高含金量,濟南對起步區已期盼良久。去年8月,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出台,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此后,在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中共濟南市委關於制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場合和文件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均成為熱詞。

回看此前先行區的發展,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濟南是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三核之一,先行區承載的使命是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做試驗”“蹚路子”,肩負的是山東的期待。

而起步區的獲批,雖然隻有兩字之差,對濟南而言,意義非凡。此前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曾明確指出,先行區轉變為起步區,絕不是名字的簡單變更,而是深層次全方位結構性的根本變更,意味著從產業功能區向國家級新區、濟南未來新城的定位之變,從做實驗蹚路子向當引領做示范的使命之變,從聚全市之力向國家賦能流域支撐的能級之變,是濟南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和動力引擎。

近日,在接受濟南時報·新黃河記者採訪時,對於備受關注的起步區規劃面積、范圍等問題,濟南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起步區的范圍與先行區范圍不完全重合,最終方案還需等待國家發改委的正式印發。不過,作為國家級新區,起步區將全面復制自貿試驗區、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四區”的經驗政策,將擁有含金量高的一攬子政策。

不少專家也紛紛表示,起步區獲得國家批復,是“重大利好”“利好明顯”,意味著濟南將真正意義上成為國家頂層戰略布局的“關鍵一子”。

山東大學教授余東華認為,起步區將成為濟南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兩大國家戰略的重要平台。

“從先行區到起步區,功能定位將更高質量、更高標准。從國務院批復來看,濟南起步區支持力度更大,戰略層次更高,不僅有省市共建,更擁有了國家層面的支持,這將更有力地促進起步區在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快速發展。”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表示,上升到國家戰略,起步區在土地指標、政策上的保障力度會更大,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將能更好地解決。

再建一個“新濟南”

成為區域發展重要引擎

登榜GDP萬億之城的濟南,此時迎來起步區獲批,從發展階段上來看,意味著什麼?

從空間上來看,濟南東西長達97公裡,南北最窄隻有12公裡,發展空間嚴重受限。北跨、擁河發展,已是濟南懷揣多年的夢想。先行區的布局,讓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在濟南新的城市發展格局中,“北起”已成為重要的戰略。

濟南社科院學術顧問、研究員馬黎明接受濟南時報·新黃河記者採訪時表示,濟南拉開東、西、南、北、中的空間框架,“北起”需要有一個龍頭。起步區獲得國家批復,這對促進濟南“北起”具有明顯的支持和帶動作用,對整個城市的帶動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從此前公布的起步區空間范圍來看,濟南未來的發展頗具潛力。據此前公開披露的信息,起步區規劃面積約798平方公裡,比現在濟南的建成區面積還要大,相當於再造一個新濟南。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曾為濟南算了一筆賬,黃河北岸基本是農村,不是城市開發土地,這與浦東最初開發時的情形相似,黃河以北開發300平方公裡,用最基本的土地成本算,一畝地最少增值300萬,300平方公裡就是一萬多億的土地財富,目前沒有哪個城市像濟南一樣有這樣的契機。

而先行區成立以來,一直在持續推進拆遷,不斷為發展騰出新空間。對於這樣被稱為“一張白紙”的區域,濟南提出要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准、最好的質量,將起步區打造成為改革先行區、自主創新區、開放示范區、綠色產業聚集區。按照規劃,濟南將對標國內外一流,舉全市之力打造未來希望之城,把起步區建設成為“鑲嵌在黃河流域最具現代化特征的璀璨明珠”。

在不少專家看來,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起步區獲得國家批復,意味著濟南將成為全國新一輪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

“起步區未來將在濟南平衡南北發展、對接京津冀、服務雄安新區中發揮比較重要的作用,是未來增長的潛力之區、標杆,對城市發展的高度和水平將具有引領作用。”董彥嶺說。

余東華認為,起步區的獲批標志著濟南真正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

直面挑戰突破創新

起步區藍圖加速實現

看到機遇的同時,專家們也紛紛認為,起步區獲批后,就規劃和建設而言,濟南面臨的挑戰不小,同時也讓人倍感期待。

日前國務院對《方案》的批復明確指出,要著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著力保護生態環境,著力深化開放合作,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起步區高標准規劃和建設面臨的任務挺重,需要平衡濟南南北發展,增強對北部縣域發展的帶動。”董彥嶺認為,新區建設一定是對原來發展模式的迭代,應吸收最新的技術和產業發展,在更高層級上建設起步區。同時,一定要強調產業的新穎性,更多發展未來產業,在產城融合、生態城市建設中摸索出一條新路。

余東華認為,起步區是引領區、示范區和樣板區,需要敢於先行先試,敢於突破創新,敢於直面挑戰。在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出實招,盡快推動建設取得實效。

“起步區要以生態為主、生態先行,把生態保護作為重中之重。”馬黎明說,生態保護是基於黃河流域生態脆弱的現狀提出的,有緊迫性。從城市未來發展來看,生態環境優良其實是未來城市競爭的重要指標,隻有把生態環境營造好,才能吸引創智型企業和人才。除了生態保護,如何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如何在鄉村振興方面邁出大的步伐,這些都需要起步區“拓路”。

其實,從此前規劃看,起步區的“創新”“闖新”可期。按照規劃,濟南將把北部作為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地,超前布局區塊鏈、太赫茲、認知計算、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等前沿產業,打造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區域性自主創新高地”、“黃河之濱綠色智慧宜居城市典范”、“區域協作共同體”等也成為濟南對起步區的定位。

對起步區的發展,濟南也制定了明確的路線圖。到2035年,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顯著縮小,綠色智慧、動能強勁、活力迸發的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基本建成。

從當下看,藍圖之外,濟南正奮力搶抓新機遇。起步區獲批后,濟南已在緊鑼密鼓推進起步區相關工作。5月3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立成到起步區召開專題會議﹔時隔一天,5月5日,濟南又在起步區召開市委常委會,加快推動起步區相關工作落到實處。由此可見,濟南起步區正加速從藍圖走向現實。(黃敏)

來源:新黃河客戶端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