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數”要生產力,山東制造要有“數字化思維”

2021年04月19日09:42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一周經濟評論丨向“數”要生產力,山東制造要有“數字化思維”

工信部4月14日發布《“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按照規劃,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要全面普及數字化。山東是制造業大省,以數字化改造提升制造業對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但實際上,這更應該是一種協同進化:在向數字化要生產力的過程中,山東制造若能採取協同、開放的數字化思維,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水平將實現同步躍升。

普及數字化,對照2035年目標,山東制造任務不輕。4月13日,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啟動“山東制造·網行天下”專項行動,集聚一批優質電商平台,幫企業拓展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網絡營銷只是數字化轉型中一個很小的場景,但現狀是,不少制造企業的獲客渠道仍長期停留在線下門店、行業展會等傳統方式上。此次四部門聯合組織發動企業觸網,以政府搭台這種有政府背書性質的特殊方式充分推動企業合作,打消了許多制造業企業一直以來存在的不願、不敢等顧慮。

不願、不敢,背后是對數字化轉型願景的不確定。《2019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及數據應用調研報告》曾指出,被調查企業中約40%開啟了數字化轉型,但隻有約10%的企業取得階段性進展,80%的企業對數據應用效果不滿。麥肯錫研究報告也指出,50%的企業在試圖向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以失敗告終。特別是制造業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利潤薄、資金少等問題,一方面受困於傳統渠道回報有限,另一方面又對轉型效果存疑,迷茫與焦慮可想而知。

凡事不患難,但患無備。數字化不僅是一種工具、一種手段,更是一項專業技能,這方面,制造業企業亟須補課。但在傳統行業一直以來強調信息屏蔽和行業准入壁壘的“門檻思維”下,制造業企業常常會因為擔心給別人做了嫁衣而堅持親自下場,導致無法對數字化轉型進行系統思考,更別提對數字化轉型路徑進行全面規劃。這樣一來,數字化轉型效果不佳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一場變革帶來的風險無法避免,如何最大程度化挑戰為機遇,走得更快更穩?這方面,華為介入智能汽車這塊大蛋糕時的思路很有參考價值——創始人任正非明確表示,華為“不造車”,隻做汽車中的電子部分,因為“華為是有邊界的”。至今,華為採取的始終是與主流汽車在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開展合作的方式參與“造車”。

華為的做法,正體現了數字化時代開放、共享的數字化思維。這很像亞馬遜平原上各物種的生存之道:亞馬遜流域在地球上的面積僅相當於澳大利亞,但卻生長著地球上40%的以上的物種,除了氣候適宜、土壤肥沃等先天條件,還來自各方長期精誠合作構筑的生態系統:“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草木”蔥郁,它們在生態系統中各司其職、各得其所,實現著共同延續與發展。

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就如同自然生態系統中存活下來的物種一樣,山東制造也已經構筑起認可度高、核心競爭力強、品類豐富等獨特優勢,應該有底氣、有信心在同優質伙伴的合作中共享數字化轉型紅利。尤其是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更要盡快行動起來,在應用5G、工業互聯網等各種新興技術的過程中幫助其降低成本、提高便利性,為廣大中小企業未來的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

“山東制造·網行天下”專項行動推進會上明確,不僅是網絡營銷,山東還將圍繞制造企業的產能恢復、轉型升級等,繼續完善各項扶持政策措施,尤其發揮電商平台在大數據、大平台、科技金融等方面的優勢,展開“數字化賦能”。根據新發布的《山東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年行動方案》,我省還將組建萬名數字專員顧問團,提供專業化“顧問+雇員”式服務逐企問診。轉型之風勁吹,發揮工業大省固有的產能優勢、產品優勢,更加積極地擁抱數字化,加快釋放數字化生產力,山東制造將在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出更大作為。(付玉婷)

(責編:聶俊穹、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