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特色產業助扶貧,鄉村振興不搞一刀切

2021年04月06日18:18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濟南4月6日電 (逄鑫珊) 6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據了解,2016年以來,山東農業產業扶貧取得顯著成效,脫貧攻堅期間,累計幫扶惠及貧困人口137萬人次﹔在好的基礎上,山東的鄉村振興提倡改革創新、形式多樣,不搞一刀切、齊步走。

農村特色產業助扶貧,集體產權制改革促規模化

引導特色產業發展,多渠道提質增收。2016-2017年,切塊安排20%以上的資金專門設立高效特色農業扶貧項目,累計投入1.3億元,實施項目71個,惠及337個村的貧困戶﹔2018年以來,山東整合中央和省級資金5.76億元,實施項目900余個,涉及近2萬村次。

其中,890多個承擔農業財政項目的農業龍頭企業,幫扶貧困戶9萬多戶﹔承擔農業財政專項的1400多個農民合作社,幫扶貧困戶7萬余戶﹔685家省級家庭農場示范場參與幫扶。山東省遴選推出60個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500個省知名企業產品品牌,其中有7個區域公用品牌、66個企業產品品牌來自20個脫貧工作重點縣。

以改革促規模化發展,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積極推動扶貧重點區域率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山東省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達到1574家,基本覆蓋所有涉農縣(市、區),山東省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890.4萬畝,佔家庭承包經營耕地的42.3%,有力地推動了產業規模化發展。同事,充分發揮專家顧問團、科技服務隊作用,指導農戶近900萬余戶次,促進了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支持重點區域項目,實現產業園區化、集約化。2016年以來,安排重點區域項目資金44億元,安排20個脫貧工作重點縣項目資金41.6億元,安排黃河灘區縣(區)項目資金23.5億元。

據了解,自實施脫貧攻堅戰以來,山東省農業農村系統累計幫扶惠及貧困人口137萬人次。

18指標提前達到或超全國,鄉村振興不搞一刀切、齊步走

山東產業扶貧取得顯著成效,脫貧攻堅任務已圓滿完成,為實現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打下了良好基礎。應該如何做好這個有效銜接?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褚瑞雲表示,近年來,山東相繼印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專項工作方案,鄉村振興“1+1+5+N”政策體系不斷健全。截至2020年底,山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8個農業農村領域相關指標(農民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脫貧攻堅、耕地保有量、自來水普及率、戶用衛生廁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部圓滿完成﹔對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確定的22項指標,山東已有18項提前達到或超過全國2022年的目標值。

“我們總的設想是,把縣域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主體,首先把城鎮化率相對較高的市轄區劃出來,按照城市統一規劃布局。把城鎮化率相對較低的涉農縣(市、區),依據綜合實力,按照強中弱劃分為三類,分別明確不同的發展目標和推進路徑。”褚瑞雲說。

褚瑞雲介紹,從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方面來講,對這三類縣(市、區)也要提出差異化的要求。比如,在推進產業振興上,綜合實力較強的,就要聚焦產業深度融合,加快農業領域新舊動能轉換,打造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先行區﹔經濟實力一般的,要聚焦優勢特色產業,加快產業提檔升級,促進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綜合實力較弱的,要聚焦脫貧地區扶貧產業,加快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不斷增強農業綜合產能和市場競爭力。

此外,由於山東各縣(市、區)所處地形地貌、村庄類型等都不盡相通,褚瑞雲強調,在推進鄉村振興目標定位、路徑選擇上,各地都要立足各自的實際,遵循客觀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提倡改革創新、形式多樣,不搞一刀切、齊步走,真正探索出適合本地實際的鄉村振興之路。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