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全產業鏈如何“破圈” ,山東這些地方的探索給人啟示

2021年03月03日09:27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黨報觀察|農業全產業鏈如何“破圈” ,山東這些地方的探索給人啟示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這個要求既精准指出了農業發展的痛點,也指明了產業興旺的著力點。

去年底召開的山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其中,著力培育農業全產業鏈是一項重要任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山東積極用全產業鏈開發的思維,抓住需求側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努力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將發展特色農業與農產品加工等統籌布局、協同發展,帶動更多農民參與受益。

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山東多地結合各自實際,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性探索。3月3日,大眾日報4版刊發專題報道,聚焦農業產業鏈《厚植優勢,農業產業鏈探新路》。

在乳山市,牡蠣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園正在迎來新一批養殖戶的入駐,乳山牡蠣養殖產業的發展將“由零變整”,牡蠣養殖、沖洗、加工、出售將實現一體化運營,生產模式將邁上整體性、規模性的新台階。在這裡,長期以來乳山牡蠣養殖以個體戶為主,管理分散、布局隨意性大,養殖用海使用不規范,部分近海養殖加工場所“擠亂臟”的現象將成為過去。

據了解,牡蠣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園還將成立專門的物業公司,統一處理生活垃圾與碼頭平台的養殖垃圾,對養殖垃圾中可再回收的部分重新利用。“產業園的建設,也有利於進一步健全完善可追溯質量體系,確保乳山牡蠣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乳山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姜長安說。在產業園中,所有向外輸送的牡蠣都能達到統一標准,並且接受檢查和監督,這讓乳山牡蠣的品質更有保障。

發展全產業鏈農業,離不開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引導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農產品,這為當地提供了就業崗位,多渠道提高了農民收入。“工作三班倒,每月工資近四千,年底有“十三薪”,交保險,逢年過節還發福利。”這樣的福利在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馬家嶺村已是常態。這個村子近100人是牧場的“產業農民”,在日照鮮純生態牧業有限公司上班。在牧場周邊,該鎮正配套建設旅游觀光、循環農業、有機蔬菜、青貯飼料等設施農業,打造多種體驗的高效循環示范農業片區,並同步推進青貯飼料項目,流轉土地2萬畝,規劃實施萬畝青紗帳現代農業綜合體。從單純養牛到打造全產業鏈條,一頭奶牛所帶來的紅利,正從村蔓延到鎮,又輻射至區。

在“三產”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上下功夫,是農業全產業鏈的新特征。有的地方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把鄉村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線”銷往全國各地。“現在棚裡的櫻桃已經大面積成熟了,剛採摘了第一批,再過幾天就陸續上市了。”在臨朐縣山旺鎮上林東村辛志平的櫻桃大棚裡,他一邊在處理花萼一邊介紹道,有幾個經紀人早就聯系下了今年的訂單,最早的那一批每斤能賣到120元,大面積上市后,平均也能賣到六七十元一斤。受疫情影響,現在果農們改變了銷售模式,學著從直播平台賣貨,線下銷售佔很小一部分。當地立足市場、農村合作社和電子商務三條銷售渠道,提前布局了電商平台,並探索“合作社+電商大戶帶動”模式,逐步搭建實體市場配貨、農村合作社訂貨及電子商務淘貨的銷售平台。

作為農業大省,山東有著突出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勢,眾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實現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同時,壽光蔬菜、金鄉大蒜、章丘大蔥、沾化冬棗等優勢特色產業快速發展,這為培育全產業鏈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

如何更好促進山東農業全產業鏈的發展?1月13日,大眾日報刊發《培育農業全產業鏈:要破解哪些難題?》,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培育農業全產業鏈,要注重特色化發展,根據山地、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重點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孫明河認為,要通過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拓寬市場營銷渠道、培育農產品品牌、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等,促進特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培育農業全產業鏈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相應的平台、技術、設備、人才、管理等,無法單單依靠農民自己的力量來實現。山東社會科學院政策研究室主任韓冰認為,這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共同推進。要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向前端延伸建設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設深加工、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讓更多小農戶參與進農業全產業鏈條。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答好全產業鏈農業這道“必答題”,打造符合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全產業鏈,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山東需要進一步加強農業全產業鏈的培育和發展,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本提供重要支撐。(劉兵 周艷 楊庭棟)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