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山東各地這樣“開好局、起好步”

2021年02月11日09:01  來源:齊魯網
 
原標題:閃電深1度︱如何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山東各地這樣“開好局、起好步”

把准時代脈搏,回應社會關切。2021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為2021年和“十四五”時期山東的各項工作提供了“路線圖”和“施工表”。山東如何聚力攻堅,尋求突破與發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抓落實。

閃電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山東各地已陸續開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開門紅的“進度條”。

“京滬會客廳”干貨滿滿,成果豐碩

2月6日,山東省兩會剛閉幕,省會經濟圈“一圈同城共建共享”推進會議暨第二次聯席會隨即就在“京滬會客廳”拉開帷幕。馬不停蹄的節奏和悉數到場的省會經濟圈七市主要領導班子,都可見“這件大事”的特殊與重要性。

省會經濟圈以濟南為核心,與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周邊6市組成,面積和人口佔山東全省三分之一以上,處於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區域板塊之間,承接產業轉移和做強北方經濟的重任。

從之前單線城市的聯絡合作,到七市匯聚一堂暢所欲言,圍繞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取得的進展、下一步打算和重點工作一目了然,這一點讓與會人員普遍感覺“干貨滿滿,成果豐碩”。

圖/2月6日,“一圈同城 共建共享”推進會議舉行,省會經濟圈各領域合作進入新階段

《省會經濟圈交通一體化協同推進合作協議》《省會經濟圈民生事項共建共享合作協議》《省會經濟圈投資促進攜手聯動合作協議》《省會經濟圈投融資平台共建共享合作協議》的簽署,意味著省會經濟圈之間的各領域合作走得更實。會上還審議通過了《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369”行動方案》。其中,3為雙招雙引三大行動,6為2021年推動實施的“六大工程”,9為實現“九個一”目標。從推進七市聯動的交通互聯互通工程,到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旅游工程,再到高端科技創新平台共享、社會保障聯動提升等,《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369”行動方案》將實實在在給七市市民生活和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等發展戰略帶來利好。

“東強”“北起”,“強省會”爭進位、再提速

繼2018年提出“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之后,2021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了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力推動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落地。為充分發揮濟南的輻射帶動作用,“十三五”時期,濟南市謀劃推動實施了多項重大活動、重要事項、重點項目,從基礎設施,到營商環境,再到民生福利,一系列日新月異的變化讓老百姓“可感可知”。

2021年,志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濟南起步更早,力度更大。

覆蓋范圍2300平方公裡、完善CBD奧體中心區、 打造城市新中心……繼2020年11月“中優”方案出爐后,濟南城市發展新格局中的“東強”——近期重點打造片區和項目行動方案於2月6日面向社會公布。根據方案,“東強”著眼於高質量發展內涵,既是金融商務集聚區和對外開放新高地,還是科技創新策源地、智造濟南主陣地。充分釋放“東強”發展潛能,持續創新能力是一個重要指標。為此,方案還提出加快發展人力資源、資本產業,建設“人才特區”、國際社區,筑巢引鳳攬人才。

省會“北起”也在全面起勢。2月7日上午,濟陽區2021年春季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來自國內外的17家企業與濟陽區集中簽約,總投資額超百億元。作為承擔濟南“北起”使命的“主戰場”,去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濟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簽約引進了一批優質項目,打造提升了一批園區載體,產業轉型加速推進,呈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30億元、增幅居濟南全市第一;“四新”投資佔比、高新技術產值等重點指標增幅明顯高於往年、明顯高於預期、明顯高於濟南全市平均。這份優異“答卷”,為濟陽在2021年乃至“十四五”時期更好擔當省會“北起”使命,積攢了十足底氣、蓄滿了強大力量。

狠抓項目落地,青島十區市“忙年正酣”

今年省兩會期間,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在參加青島代表團審議時表示,2021年青島將重點在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擴大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等四個方面實現突破,乘勢而上,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

緊扣15個攻勢和13條重點產業鏈狠抓落實,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2月7日下午,趙豪志在主持召開青島市政府常務會議時再次強調,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找准突破口,鉚足勁抓重點項目的落地、落實。

2021年開啟隻有月余,“落實”已成為青島這座城市沉甸甸的關鍵詞。青島市委、市政府早早就將2021年確定為“項目落地年”,實際上就是工作落實年、成效凸顯年。據此,青島西海岸新區印發“攻堅突破年”項目調度督導工作方案,加強調度督導全區項目推進,跟蹤協調問題解決﹔嶗山區圍繞總投資1800億元的200個重點項目,全力以赴抓落地、抓開工、抓投資,力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平度市對簽約的每一個項目壓實部門、鎮街及具體責任人責任,對事關長遠的重大項目,繼續做實“頂格交辦”“頂格推進”“頂格調度”常態化體系,加快項目落地開工……青島正用成色十足的項目建設,挺起高質量發展的“硬脊梁”。

免費通行、票價減免,這兩件民生實事濱州已落地

2021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聚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求突破見實效。其中包括,從今年起,年滿60周歲的人員,不分國籍地域,在魯一律享受免費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6項政策。

閃電新聞記者從濱州市人民政府網站了解到,自今年2月開始,濱州黃河公鐵大橋、青田黃河浮橋、濱州黃河浮橋已免收濱州籍(魯M)7座及以下小型客車車輛通行費﹔同時,各縣(市、區)至濱州主城區的20條城際公交線路票價在現行票價基礎上減免50%,60歲以上老年人、傷殘、現退役軍人免費乘車,未成年人半價乘車。濱州籍小型客車實現免費通行后,將極大緩解北鎮黃河大橋的通行壓力,增強濱州主城區吸引力,促進黃河兩岸經貿往來﹔城際公交票價的減免則將進一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更加方便周邊縣(市、區)群眾到濱州主城區購物、就醫等活動。

臨沂“果蔬糧油”全鏈條融入長三角“菜籃子”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制定一批特色產業培育方案,打造一批區域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創建2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0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1000個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

“兩會”代表委員們據此集思廣益。省人大代表、山東先禾園林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培智建議繼續延伸產業鏈,促進農產品品牌化經營,借助互聯網、區塊鏈和物聯網,將高質量農產品銷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為農業增收增值做出貢獻。

這條建議,仿佛為山東臨沂量身打造一般。

作為山東的“南大門”,臨沂市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與長三角27個中心城市緊密相連。同時,臨沂農業資源得天獨厚,是全省重要的糧食、油料、蔬菜和果品生產基地,擁有“中國蔬菜之鄉”“中國大蒜之鄉”“山東南菜園”等多項品牌稱號。

“一天不見魯Q,吃菜就犯愁”,這句話在上海已廣為流傳,春節期間更是如此。近年來,臨沂通過農產品標准化種植、精准化供應長三角市場,“上海點菜,臨沂種菜”成為全新的農業模式。從地頭到餐桌僅需6小時,快流通讓“產自臨沂”更“鮮”抵達長三角。隨著產業供給鏈條不斷延伸,臨沂農產品在長三角市場的美譽度、知名度、市場佔有率也越來越高。

“下一步,計劃利用3年時間,每年打造100個長三角中心城市農產品供應基地、在長三角中心城市授權開設100家‘產自臨沂’的直營店,全力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菜籃子’‘果籃子’‘肉籃子’等直供基地。力爭到2021年,面向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銷售額增長10%以上﹔到2022年,構建主要特色農產品在長三角中心城市穩定的產銷體系,扎實走好鄉村振興‘三步走’。”談到2021年和今后的打算時,臨沂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思路清晰、躊躇滿志。

圖/借助標准化種植、暢通的物流和全鏈條銷售模式,臨沂蔬菜正成為長三角餐桌供應的“大后方”

“智者智城、職選濱州” 2021雲招聘在濱州重磅開啟﹔“跨省通辦”“全省通辦”為助力日照市疫情防控、優化營商環境發揮積極作用﹔積極擴大消費、全力穩定外貿進出口,威海市力爭實現2021年首季“開門紅”……政府工作報告的落實,宜早不宜遲,更需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全省上下正乘著省兩會的東風,奮力實現“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一步一個腳印將擘畫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楊玉金 賀曉菲)

 

(責編:公雪、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