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反食品浪費長效機制(思想縱橫)

呂忠梅

2021年01月15日10: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構建反食品浪費長效機制(思想縱橫)

糧食問題事關國計民生。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一直把解決人民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首要任務。雖然目前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已連續多年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准線,肉、蛋、奶等食品供應充足,但也要看到,我國山地多、平地少,農用地總量多、人均佔有量少,宜林地多、宜農地少,糧食中長期供求仍呈緊平衡態勢。

節約糧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倡導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強調要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黨的十八大以來,“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但糧食浪費問題仍令人觸目驚心。據測算,我國糧食在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浪費總量每年達700億斤以上,相當於兩億人1年的口糧。我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反食品浪費是有效保障糧食安全、破解土地資源約束瓶頸的重要舉措,也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提升全社會生態文明素養的必然要求。

解決食品浪費問題,既涉及經濟活動中多種利益關系的調整,也涉及社會生活中消費習慣的改變,還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反食品浪費需要“減量”,但又不僅僅是“減量”,既需要採取“光盤行動”,也需要促進生產方式向更加綠色轉變。同時,還應提倡簡約適度的生活理念,採取人人可參與的行動方案,建立嚴格監管的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提出了關於提請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的議案。加快推進反食品浪費立法,對於保障糧食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必須加快構建運行順暢的法律機制,確保各種利益關系協調平衡,進而形成糧食安全有保障、人民生活有質量、生態環境有改善的“多贏”格局。

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充分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制定反食品浪費法,改革和完善食品管理的制度和規范,推動形成政府各部門相互協調、生產企業積極創新技術、流通企業自覺減少浪費的協同機制,有利於節約土地資源,構建綠色的食品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流通管理體制,為形成綠色食品生產方式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制定反食品浪費法,有利於完善避免餐飲浪費的具體行為規則。民法典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基本原則,在第九條中明確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在日常生活中,也應遵循這一綠色原則。特別是在食品消費領域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要求具體化,推動建立和完善相應標准,明確限制性、禁止性規范,為促進食品消費節約提供有效法律依據。

制定反食品浪費法,能夠從規范層面引導全社會參與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抑制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幫助人們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進而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素養,形成良好社會文化氛圍。目前,社會上一些人還存在對反食品浪費認知度不足、認同度不高的問題。制定反食品浪費法有利於推動反食品浪費宣傳教育廣泛深入展開,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反食品浪費的自覺,在全社會推廣促進節約資源的生產和消費模式。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5日 第 09 版)

(責編:鄭浦麗、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