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滿玫瑰的鄉路(決勝2020)

簡 默 鐵 流

2020年12月29日08: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鋪滿玫瑰的鄉路(決勝2020)

圖為招賢玫瑰產業園內新品種玫瑰鮮切花盛開。范 曉攝

2018年9月,山東省鄉村振興駐莒縣服務隊受命來到招賢鎮,幫包大羅庄、西黃埠等5個村。招賢鎮因戰國時期燕國上將軍樂毅伐齊,連下七十二城,唯莒與即墨不下,燕軍在此筑“招賢台”,招賢納士以求破城之策而得名。招賢鎮自清代起就有栽培花木的傳統。服務隊來到這裡,主要就是幫包村子發展玫瑰產業。

起初,服務隊隊長王潤曉倡議村民們擴大玫瑰種植面積。對此,有的村民不以為然,認為種花種草,哪年才能富裕?眼前不就是証明嗎?這玫瑰種了好多年,日子也沒多少起色。但王潤曉不這麼看,他說:“為什麼沒起色?是因為咱們老是徘徊在老套路上,品種單一,技術落后,產量還不穩定,而且太依賴婚慶用花,所以得轉型升級,讓咱們的玫瑰花有更多用途。”大家一聽,覺得也有道理,說那就試試看吧。

見村民有了積極性,王潤曉便和村黨支部書記一起,帶著種植大戶們南下雲南考察學習。在雲南,他們見到一家園藝公司不僅做到了專業玫瑰種植,而且有全產業鏈布局和電商物流鏈,於是就選定這家公司進行合作。不到一個月,對方的技術人員來到招賢鎮。然而經過考察,他們覺得當地氣候冬冷夏熱,不適合大面積種植玫瑰。王潤曉見他們打起了退堂鼓,就同當地政府部門一起向對方承諾,會盡快解決氣候因素對招賢鎮發展玫瑰產業的制約。

第二年春節一過,王潤曉又帶人趕往這家公司,告訴他們,可在大羅庄村流轉500畝土地建設招賢玫瑰產業園,其中一座佔地66畝的智能溫室大棚,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自動化氣候和水肥控制,這樣溫差問題便得到了有效解決。對方一聽,立刻來了興致。王潤曉接著又說:“放心吧,我們負責協調土建、供暖管道、路網建設、電力供應、排水系統、周邊綠化,建成后,你們帶著技術和花苗‘拎包入住’,同時還給你們免去3年的土地流轉費。”

大羅庄村地理位置優越,土地開闊平坦。當村民們聽說真要把自己的田變成玫瑰產業園時,心裡又開始動搖了:“好端端的地,咋就平了去種花?”服務隊隊員張文博、徐海濤和范曉負責幫包大羅庄村。他們分頭去發動全村22名“黨員巷長”帶頭。大家都拍著胸脯說沒問題。張文博又進家入戶幫助村民算細賬:“從市場收益看,種玫瑰的話,一對老夫妻看兩座大棚,畝均年收益最高可達4萬元,還有土地流轉費、合作社分紅等收益。”村民們一想,終於點頭。就這樣,服務隊用了3天時間流轉土地500畝,保証了玫瑰產業園如期開工建設。

2019年3月16日,招賢玫瑰產業園開工。8月,玫瑰產業園正式投產。11月,實現產花。北方冬天寒冷,花棚溫度必須確保在0攝氏度以上,玫瑰才能安全越冬。服務隊又協調招賢鎮水泥廠,引來一條供暖管道。然而,眼看寒潮即將來臨,花棚內20多個無土栽培的新品種玫瑰已經開花,可供暖系統還沒完全貫通。王潤曉看著綻放的玫瑰,急了,他站在棚裡,一邊不停打電話協調有關部門,一邊盯著溫度表。因為供暖流量不夠,王潤曉又打電話要來了一台壓力泵。直到凌晨5點多鐘暖氣貫通,他一顆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下來。

霓裳、歡樂頌、桃花雪……有著浪漫詩意名字的玫瑰品種,在招賢鎮的一個個花棚裡盛開。經過花農的打扮后,它們最后以單枝2元左右的價格,在24小時內馳達各地的花卉市場。

西黃埠村在招賢鎮最早種植玫瑰。全村700多戶常住人口中,有450多戶種植玫瑰,面積近1500畝。然而,在服務隊入駐幫包前,這裡的花農都是單打獨斗,各種各的,銷售方式主要依靠南來北往的商販現場收購,可以說是有產量缺質量、有規模缺規范。

負責幫包西黃埠村的服務隊隊員陳宗芹說,這樣可不行。一位60多歲的花農聽到后,有些不服氣,揮著手道:“說起種玫瑰來,俺也算是內行。到了七夕節這樣的一些節日,現在的年輕人,誰不是一大把一大把地給心上人送花?”對此,陳宗芹說:“大叔,您這是‘賭節’賣花,節日前兩三天的花價高,可過了節以后呢?”那位花農聽了,覺得說的有些道理,這事兒確實得琢磨琢磨。

陳宗芹倡議村民們抱團取暖。很快,村裡就成立了盛世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抱團還得有個帶頭人。田成永是種植大戶又是黨員,於是陳宗芹找到他:“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你來帶這個頭吧。”田成永當即答應:“咱是黨員,這沒說的!”就這樣,田成永當了合作社的理事長。服務隊又出面從村民手中流轉了65畝土地,並投入專項資金200萬元建起20個大棚,歸屬村集體所有,租給合作社使用,還牽線讓合作社與專業公司合作,由他們提供花苗和技術指導。

沒多久,對方給他們送來了玫瑰新品種“鴻運當頭”。一問價格,一棵花苗2.5元。有人一聽就不干了:“這比我們過去的品種貴了10倍,啥鴻運當頭,弄不好壓得我們抬不起頭來。”

田成永不這麼看,他說:“咱們不能抱著過去的老辦法不鬆手。”陳宗芹也給大家打氣:“要不你們跟我到玫瑰產業園智能溫室大棚參觀參觀吧,讓大伙兒開開眼!”大家來到智能溫室大棚一看,那兒的“鴻運當頭”是無土栽培,水肥一體,開出的花朵碩大鮮艷,不禁都連連贊嘆。田成永總結道:“說千道萬,不如一見!”就這樣,村民們下定了決心種植“鴻運當頭”。沒多久,紅燦燦的“鴻運當頭”綻放在了西黃埠村裡。

陳宗芹一直忘不了去年那場台風過境期間,西黃埠村的花農們所經歷的情景。西黃埠村西臨袁公河,東邊是丘陵地帶,地勢較高。當時天降大雨,雨水向西流入袁公河,河水暴漲溢出河床。由於沒有排水渠,大量的水倒灌入花棚。棚中長勢正好的扶郎花,如果被水泡上半天便會絕產。那時,花農們心急如焚,大人孩子齊上陣,手中拿著各種各樣的工具,蹚著一地泥濘走進花棚。一眼望去,各個棚裡全是人,村民們不停地往外舀水,挖溝排水,甚至開來了挖掘機,一鏟一鏟地挖深溝排水。

這一幕深深地刺激了陳宗芹。台風過后,她對隊長王潤曉說:“咱們不能再讓花農看天生產了。”王潤曉深表同意:“是啊,好多事咱們得想在前頭,考慮不周全,就會吃大虧。”很快,服務隊就協調了資金,經過公開招標,在南北生產區修了10條生產路,又沿生產路修了10條排水渠。從這以后,花農們可以腳不沾泥地走進各個花棚,並且再也不用擔心大水倒灌花棚,他們由衷地感嘆:“咱們村是棚蓋到哪兒,路就修到哪兒,渠也修到哪兒。”

黨建是決勝脫貧攻堅、引領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服務隊在5個幫包村創新建立“黨員巷長”制,根據群眾居住情況,以30戶左右為標准設立一個網格。按照“黨員自薦、群眾推薦、就近便利”的原則,每個網格確定一名“黨員巷長”。“黨員巷長”配合村黨支部充當民意收集員、糾紛調解員、扶貧濟困員等角色。“黨員巷長”與群眾同住一條街巷,平時能夠入戶了解情況、宣傳政策、化解矛盾,晚上還可以召集大家在自己家開個會,讓大家暢所欲言,說說自己的建議和訴求。通過分布在村裡的“黨員巷長”,建立起一個扎根在街頭巷尾的服務平台,實現小事不出巷、大事早化解,真正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的問題。

過去,農村裡圍繞著爭地、爭錢和爭物,吵架甚至打架的現象時有發生。現在的農民群眾,掙錢的活兒干不完,收入不斷提高,誰也沒有工夫去吵架了。村民之間偶有矛盾,都可以通過“黨員巷長”向村黨支部和服務隊反映解決。當然,其他生活上的需求與想法, 也可以向“黨員巷長”反映。比如,群眾向“黨員巷長”反映想學些手藝,做點小生意,服務隊就組織開展插花、電商、家政、電焊、面點、手繪等培訓活動,一共開展了19期,1100多人次參加培訓。有的婦女學會手繪后,將活兒帶回家,有空就繪繪。這些東西按件計酬,又增加了她們的收入。有的婦女參加插花培訓后,熟練掌握了包裝開業用花、結婚用花等技能。60多朵玫瑰扎成的花束,能賣到300多元,提升了玫瑰的附加值。大羅庄村的婦女們通過“黨員巷長”向服務隊反映,想成立腰鼓舞蹈隊。服務隊立即協調縣裡為她們提供了20個小腰鼓。從此,大羅庄村的文化廣場上,總會活躍著一支充滿活力的腰鼓隊,小鼓槌敲響了幸福生活的鼓點。

經過服務隊兩年的幫包努力,招賢鎮5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集體經營性年收入平均達45萬元。招賢玫瑰成功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種植面積已達6000畝,計劃再用2至3年時間,擴大種植規模達到1.5萬畝,努力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玫瑰鮮切花基地。

一條千年鄉路,鋪滿紅紅火火的玫瑰,美好幸福的日子次第綻放……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9日 第 20 版)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