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即墨藍村:紅色力量引領藍色夢想,奔跑在鄉村振興大路上

2020年12月27日09:00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青島12月27日電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難在鄉村。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推進鄉村振興,既要從外在顏值上“塑形”,更需要在內在氣質上“鑄魂”。

如何真正激發“紅色引擎”的作用,讓黨建引領在鄉村振興中落細、落小、落實?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藍村街道正在探索中破題,書寫著一張可復制、可推廣的“藍村答卷”。

藍村街道的美麗鄉村示范村

重溫入黨誓詞

 繪就“一張圖”,紅色引領奮力干

黨的建設是十九大報告中的高頻詞匯。無論是十九大報告中的“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還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等內容,黨的建設都被放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

正如全國上下都在深刻把握黨的十九大對於黨建的新要求,青島市即墨區亦將黨建放在所有工作的“C位”。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關鍵在於基層組織體系的建設。2017年青島市即墨區在全區開展鎮村班子黨建“達標工程”,建立了指標明晰、責任明確、措施明細、評價具體的鎮村班子黨建達標體系,配套了調度督導、考核評價等措施,確保落到實處。

2019年,即墨區再次拋出“紅色錦囊”,《關於實施“頭雁工程”優化提升農村黨組織書記隊伍的意見》出台,通過“千名后備力量培養工程”、“千名農村支部書記培養工程”、“區、鎮、社區、村四級聯動”等諸多舉措,指明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

作為即墨區鎮街“排頭兵”的藍村街道,也勾勒出了契合本土地氣的基層組織體系圖,建立了“1+3+5”黨建工作機制。強化社區黨委1個陣地,鍛造支部書記、黨員隊伍、后備干部3支隊伍,抓實主題黨日凝聚黨心、黨建考核提升工作、評議考察約束干部、聯合共建補齊短板、職能延伸服務群眾這5項舉措,路徑清晰,方向明確。

同時,加強對農村黨員隊伍的教育監管,逐步把全街道121個基層黨組織打造成堅強的戰斗堡壘,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組織支撐。

書記帶頭、干部帶頭、黨員帶頭,各類“行動支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人居環境整治、“小城鎮建設”、安全生產、雙招雙引、產業致富等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中,成為最亮麗的“紅色風景線”,也推動了矛盾問題在一線解決、黨員干部作風在一線轉變、黨群干群關系在一線融洽,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郭家屋子村“遴選書記”趙麗查看合作社水稻生長情況

選准“一個人”,支部引領先行干

“路通了,燈亮了,廣場建起了,大家心情舒暢了,俺村再不是臟亂差的落后村了!”年過六旬的劉大爺是藍村街道挪城劉村的村民,他手提著村裡剛發的福利品,動情地向外人“炫富”。

時針撥回至幾年前,作為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村,挪城劉村面臨的“三大困局”逐漸凸顯:村庄人心渙散,凝聚力差﹔村集體經濟薄弱,造血能力低﹔硬件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而與挪城劉村一路之隔的東辛城村,多年來一直是當地的“標杆”村。

手心手背都是肉,如何不讓一個后進村掉隊?街道黨工委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強弱幫扶!由強村黨支部書記擔任社區黨委副書記,定向分管弱村班子提升和村庄發展,並對村庄議事決策進行把關定舵。

於是,2019年,在東辛城村干了20年黨支部書記的江世華被授予了新角色:挪城社區黨委副書記。

怎樣增強黨組織凝聚力,讓村民聽黨話跟黨走?怎麼讓村集體越來越富裕,讓村民過上好日子?這是江世華上任后日夜思考的問題。圍繞“抓黨建促發展,抓發展固黨建”的思路,他首先在村庄干部隊伍建設和黨員管理上做起了文章,大力推行街道組織的“藍城先鋒”黨員量化積分考評管理。“蘿卜加大棒”的考評管理確實奏效,黨員價值感的凸顯、榮譽感的激發,讓普通群眾看在眼裡、熱在心裡,人心慢慢凝聚成了一股繩。

“干部的帶頭、黨員的勁頭,慢慢點燃了群眾的盼頭。”江世華感慨道,村庄日益向好的態勢贏得了街道的政策傾斜,村庄建設的資金有了基礎保障。同時,他又發動企業和村民募集了一部分建設款,還自掏腰包10萬元給村裡修路。

全村2萬多平米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1500米水渠除淤疏通、百盞路燈亮起來、歡快的樂曲回蕩在嶄新的文化廣場……

選准一個人,帶富一個村。江世華用“沉甸甸”形容這份責任的重量,黨風清正了,人心回來了,經濟自然就起來了。

2019年,青島市公開遴選了200名村黨組織書記,派駐到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公選書記”成為鄉村振興的“紅色頭雁”。

趙麗是即墨區面向社會公開遴選的50名“遴選書記”中的一員。“村庄發展需要黨支部凝心聚力,今年我們力爭在水稻種植上下功夫,希望咱全村28名黨員都能積極發揮表率作用,擰成一股繩,帶領村民摘掉窮帽子……”在藍村街道郭家屋子村黨員大會上,趙麗堅定地說。

郭家屋子村是省級貧困村,傳統的生產方式制約了村庄發展。駐村以來,她列出年度工作計劃10余項,著力探索適合村庄發展的新路子。進行地塊規劃調整,流轉土地30畝用於種植水稻,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形式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激活村庄的沉睡資源,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戰斗堡壘,與村民社員抱團發展。

另外,爭取上級扶持資金1180萬元進行村庄基礎設施建設,硬化道路、翻新黨員活動室、修繕老年活動室、維修淨化水設備、進行環境綜合整治等,郭家屋子村就此活躍起來。

近年來,藍村街道涌現出大批優秀的村黨支部書記,有大力發展羊肚菌產業的馬家屯村黨支部書記王珍軍,有打造“挪城紅”品牌西紅柿的挪城河南村“遴選書記”韓士超,有建冬暖棚種植桑葚的午山村“第一書記”矯新本……他們充分發揮“頭雁”的引領作用,肩負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任,讓基層黨組織成為村庄致富脫貧的火車頭。

“一位村民專程來找我致謝,他說路燈亮的那天晚上,在村裡轉了好幾圈,覺得心都亮堂了。”想起后白塔村的蛻變給村民帶來的觸動,藍村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於宗志記憶猶新,他說,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最終的歸宿,就是要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

“藍城新鋒”積極參與義務獻血

老黨員接過“共產黨員家庭”的光榮牌

 用好“一杆秤”,黨員示范帶動干

家住古城村的黨員王金瑞家門口多了一塊“黨員家庭戶”的牌子。“我1964年入伍,1969年入黨,沒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就是聽黨話、跟黨走,挂上牌就等於亮明了身份,以后我會繼續以微薄之力為黨分憂、為民服務。”王金瑞指著門前嶄新的“共產黨員家庭”標志牌高興地說。

作為一名老黨員,王金瑞多年來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在化解矛盾糾紛、幫扶困難群眾、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疫情期間堅持村內巡邏4個多月。

“感謝黨支部和村民的信任,我會繼續為群眾帶好頭、辦好事。”王演庄北村72歲的老黨員朱敬錄鄭重地接過黨員中心戶的牌子,激動地說。多年來,朱敬錄積極配合村庄工作,在三城路拓寬拆遷工作中,他既做好自身表率,帶頭簽字,參與政策宣傳解讀,又積極發動親友和身邊群眾,加快推進拆遷工作。

今年,藍村街道通過支部推薦、兩委商議、新村審核、部門聯審、黨員村民代表會議通過等程序,為全街道53個網格黨支部495戶黨員中心戶門口都挂了“黨員中心戶”標志牌。還為每一名黨員家庭懸挂“共產黨員家庭”的牌子,把黨員的個人榮譽上升為家庭榮譽,醒目的黨旗標志和“黨員十承諾”的字樣,時刻提醒黨員銘記身份、接受監督。

在藍村街道,“黨員奉獻日”成為常態,“藍城新鋒”流動在大街小巷,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位於山東省首個美麗鄉村愛心獻血驛站——前白塔村,眾多黨員和社會愛心人士冒著淅瀝小雨,排隊等候獻血,參與義務獻血的黨員隊伍中,有許多黨員的個人獻血量已經累計達5000毫升。三年裡,藍村街道一共組織獻血22次,總參與人次1927人,總獻血量近70萬毫升,25人參與造血干細胞留樣。

“黨安排的工作一定要做好,永不變心!”91歲的建國前老黨員江崇京在藍村街道慶祝建黨99周年主題活動中,鄭重地戴上黨員徽章傾訴心聲。

“隻要支部有號召,黨員就會有行動。”藍村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高文韜表示,藍村街道堅持把黨員推到工作第一線,逐步形成“黨員做給群眾看,群眾跟著黨員干”的良好局面。

“1165”志願者征集群眾對村庄發展好建議

村民群眾在人居環境整治中齊上陣

凝聚“一條心”,群眾參與一起干

在王演庄北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為村集體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2015年,由黨支部負責人發起成立了果蔬專業合作社,已過花甲之年的毛德進第一個加入,成為該合作社的股東之一。有了村庄合作社這個“靠山”,毛德進的步子邁的更大了。他遠赴泰安購苗,種上了名貴稀有品種,還為自己的大棗採摘園注冊了“紅瑪瑙”商標。

全生態、無污染、純綠色,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2019年,大棗成熟時期的日客流量超過百人,年銷售額達五六十萬元。

從過去承包的20畝地到現在的100多畝果園,憑借著加入村庄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毛德進一家奔上小康。

“採摘經濟”催熱了村庄的鄉村旅游市場,也讓村民們鼓起了腰包。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全村100多人從事鄉村旅游,村庄旅游收入達到200余萬元,先后被評為“山東省生態文化村”“山東旅游特色村”“青島市鄉村旅游模范村”等省市級榮譽稱號。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黨員帶著農戶富”的路子在古城村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4年前,古城村黨支部發起注冊了即墨市春秋永旺種植專業合作社,村黨支部書記王德生任理事長,黨支部其他4名成員任社員,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新型運作模式,將農民土地以800元/畝流轉給合作社,保証村民的保底收益,解放勞動力進入二三產業務工。

目前,合作社流轉村民土地1100畝,主要種植土豆、生姜、小麥等當季蔬菜和糧食。為緩解種糧大戶發展過程中的用地難矛盾,街道經管審計中心又協助3家種植大戶注冊了家庭農場,實現多點開花。剩下的620畝土地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規模化經營又將溝渠地頭富余出來復墾成耕地,壯大村集體經濟。

藍村街道吹響的紅色號角,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更讓村民群眾的思想道德也透溢出了新時代的光彩。

金海灣大酒店總經理王乃宗暫停營業為卡口執勤人員提供免費盒飯,承諾“疫情不退,盒飯不斷”﹔158名大學生志願者在卡口24小時輪流值守長達3個月﹔小埠后村鄉村好青年欒志遠自主購買84消毒液為村庄公共區域消毒﹔前埠頭村李軒宗在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將採購的3000隻一次性使用口罩和2台電子測溫儀無償捐獻給了村民﹔朱家官庄村朱兆龍捐助100公斤柴油用於村庄消毒車燃料供應﹔南泉村的鄉村醫生劉福海每天給執勤人員送自己熬的姜湯......

挪城劉村因整修道路拆院牆、移樹木,沒有一位村民提出要補償款,村民不光積極配合自家門前的拆違除雜,就連公共區域的建設都熱心上前搭把手。

在人居環境整治中,很多村民拿起掃把和鐵鍬,對村庄衛生死角、道路和綠化帶內的雜物雜草進行清除,對亂貼亂畫和小廣告進行清理。

今年,藍村街道創新性的實行“1165”社會治理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凝聚了6支社會治理力量,近150名網格員每天主動到居民家門口提供代辦服務,近1200余名聯防聯控工作人員和1500余名志願者隨時發現上報問題和隱患,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社會治理氛圍。

從先前的自掃門前雪,到如今的共畫同心圓,這是村民群眾的喜人變化。

“黨建工作做實了,對村庄而言是號召力,對企業而言是生產力,對機關單位而言則是凝聚力與向心力。凡是黨建工作做得好的,黨員隊伍就有活力,制度就健全完善,比學趕超的氛圍就濃,人心就齊,各項工作都能做出亮點!”藍村街道黨工委書記周遵賢如此詮釋黨建在街道高質量發展中的“含金量”。

幸福宜居的陸港新城

今年夏天,藍村街道發起一場名為“行遍家鄉看發展,我與未來有約定”的優秀青年學子成長營活動,近30名被國內知名院校錄取的准大一新生參與其中。通過參觀學習、座談交流、實踐體驗等形式,使准大學生們更直觀地了解近年來藍村在經濟、生態、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成果,厚植家鄉情懷。

“等你學成時,家鄉迎你歸。”活動中,學子們還收到街道一封暖意十足的“家書”。

向在外高校學子發出歸鄉的邀請,藍村街道有足夠的天地和底氣。

環境更美了,群眾更富了,鄉風更文明了,產業崛起了,發展機會變多了。這樣的小城,誰不願意扎根呢?(文/庄健 孫璐 供圖/即墨區藍村街道)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