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十三五”|山東扎實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

2020年11月10日09:05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輝煌“十三五”|山東扎實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

  筑夢深藍,風勁滿帆踏潮頭

  ——山東扎實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

  繁忙的山東港口青島港

  “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山東海域面積廣闊,海洋資源富集,海洋科技、海洋人才和海洋產業基礎好、潛力大。

  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要求山東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建設海洋強國作出山東貢獻。這是總書記交給山東的重大政治任務,標注了山東海洋強省建設的目標定位,為山東建設海洋強省指明了方向。

  以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為指引,山東省委、省政府將建設“海洋強省”作為八大發展戰略之一,堅持高位推動、系統謀劃、陸海統籌,制定實施《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出台一系列創新性政策舉措,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擁抱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把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新時代的藍色交響曲在山東奏響華麗樂章。

  一個個數字,記錄著山東經略海洋的奮進足跡。2019年,全省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46萬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同比增長9%,佔全省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19.4%提高到2019年的20.5%,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6.3%﹔海洋三產比重由2015年的6.8:44.5:48.7優化調整為2019年的4.2:38.7:57.1。風雨無阻,向海圖強,海洋強省建設扎實推進,海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創新賦能,推進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

  “過去出海捕魚,現在出海‘種’魚!”進入11月,海風已頗有涼意,東方海洋牟平雲溪海釣基地的海參養殖區卻是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基地負責人曲善村說:“在海洋牧場養海參,不用投喂,品質還好,價格也好!”

  “深藍1號”“長鯨1號”“國鮑1號”……作為全國唯一的現代海洋牧場綜合試點省,山東越來越多的海珍品正在從近岸養殖走向深遠海智能裝備化的“類野生”“原生態”養殖。藏糧於海,藏糧於技。引領了全國海水養殖五次浪潮的山東,正以智能裝備為支撐,推動海洋漁業再次轉型升級,謀求高端優質水產品市場主導權。

  截至目前,山東有國家級海洋牧場44個,居全國第一位。走向深遠海,開拓了全新的發展空間。除了高端生態養殖,各地正在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進行海釣休閑、海上風電等融合發展新模式的探索實踐。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實現高質量發展,山東最大的潛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間在海洋,最大的動能也在海洋。“海洋興則山東興,海洋強則山東強”,已成為全省上下的共識。

  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山東加快向海洋進軍。將現代海洋產業列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成立工作專班,全力推進現代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海洋牧場、海工裝備、海水淡化、海洋生物醫藥、智慧海洋……在山東,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相嶄露頭角。以在國家成功試採可燃冰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藍鯨1號”“藍鯨2號”為代表,“山東造”大國重器不斷向國際海洋工程領域最高科技水平邁進。

  “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牢記總書記囑托,山東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強化海洋科技創新引領能力,海洋科技由跟跑向並跑、領跑跨越,海洋產業發展不斷獲得強勁的創新動力: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山東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台先后啟動建設﹔

  超級計算機升級項目落戶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智慧海洋”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國內首個以海洋為特色的冷凍電鏡中心啟動試運行,蛟龍號、向陽紅01、科學號以及海龍、潛龍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遠海裝備投入使用﹔

  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基金”,創建山東省海洋藥物制造業創新中心,海洋創新藥物發力攻關……

  栽起科技“梧桐樹”,引來成群“金鳳凰”,結出一批“新果實”,孵化一批“新種子”。省海洋局副局長王仁堂表示:“‘十三五’以來,山東承擔了全國近一半的重大海洋科技工程,主導及參與完成3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項,佔全國54%,托起了我國海洋科技創新‘半壁江山’。”

  開放奮進,構筑藍色共同體

  10月19日上午10點,隨著一聲聲汽笛鳴響,一列滿載32個集裝箱貨物的列車緩緩駛入山東港口威海港碼頭,“銀川-威海”海鐵聯運集裝箱班列正式開通。

  “班列上的貨物均來自銀川及其周邊地區,接下來將從山東港口威海港裝船轉運至華南沿海地區。”山東港口威海港集團董事長連偉亮介紹。向海圖強,港口是重要的支點和引擎。把威海的入海口送到寧夏的“家門口”,寧夏的資源優勢順勢轉化成了山東的發展優勢,這是開放共贏之舉。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是總書記對山東經略海洋的重要指示要求。山東沿海港口處於“一帶一路”海陸十字交匯點,是我國連接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省穩外貿、保暢通、促增長的物流大通道。如何立足基礎優勢,克服分散化運營、同質化競爭等問題,做強做優做大?山東謀定而后動,以系統性思維、市場化導向,做好資源整合文章,強力推進全省沿海港口一體化改革。

  2019年8月,山東省港口集團正式挂牌成立,山東沿海四大港口集團——青島港、日照港、煙台港、渤海灣港握指成拳,一條“覆蓋山東,輻射沿黃,直達中亞、南亞、歐洲”的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正加速形成。

  一體化改革后,山東省港口集團確立了“以青島港為龍頭,以日照港、煙台港為兩翼,以渤海灣港為延展,以眾多內陸無水港為依托”的一體化發展格局。主動對接國內外知名船公司增航線、擴艙容、拓中轉,在融入“一帶一路”中實現主業高效發展。同時積極對接“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實施“腹地戰略”,加快推進內陸港及海鐵聯運的建設和發展。

  全省港口規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開發“一張圖”,改革發展“一條心”,山東省港口集團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穩步提升,海鐵聯運增添新的發展助力和空間。在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港口業務普遍遭受重創的大環境下,山東省港口集團的成績單引人注目。董事長霍高原介紹,今年前三季度,集團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07183萬噸,同比增長7.96%﹔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296.3萬標准箱,同比增長4.5%,實現了逆勢雙增長。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自古以來,海洋就是開放包容的象征。蔚藍無界,開放前行。以建設一流港口為依托,山東拓展全面開放“大市場”,搭建中日韓合作“大平台”,開辟互聯互惠“大通道”,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今年9月,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台青島論壇、2020東亞海洋博覽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東亞海洋合作平台是落實總書記“一帶一路”倡議的標志性項目,盡管今年全球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平台“朋友圈”進一步擴大,在中日韓及東盟(10+3)的基礎上,本屆論壇參會范圍擴大到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場參展企業數量達到770家。

  陸海統籌,涵養蔚藍未來

  建設海洋強省,海洋經濟要上大台階,海洋生態文明更要上大台階。“加快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這是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期望。山東堅決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發展路徑,提出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海洋生態環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水清、灘淨、岸綠、灣美、島靚”的美麗海洋,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碧海藍天、碧波萬頃、潔淨沙灘。

  全力推進陸源污染治理,從源頭上加強管控。2019年,山東組織完成了渤海、黃海區域入海排污口排查,基本摸清全省入海排污口底數,排污口有了一本“明白賬”。

  “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后,出水水質由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一級A標准提升到地表水准四類水質標准。”濰坊渤發污水處理廠負責處理臨近園區內的工業污水及生活污水,總經理王成軍說。現在濰坊市內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普遍執行准四類水質排放標准,可以有效防止污染物輸入渤海。通過開展入海河流綜合治理和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兩大專項行動,全省納入監管的工業企業直排海污染源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入海河流劣五類水體明顯減少。

  全力推進海岸帶修復,保護近岸海域水質環境。近年來,山東積極推進實施“退養還濕”等重大項目,累計投入各類資金50多億元,整治修復岸線200多公裡﹔拆除清理垃圾廢棄物100多萬立方米﹔恢復養護沙灘40多公裡,生態修復海域2000多公頃,逐步建立起海洋生態修復長效機制。2019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90.03%,比2018年提升7.8個百分點。

  “2018年以來,這片海域江豚、白海豚、大海龜等多種海洋生物頻頻出現。近期的研究表明,浮游類生物的分布已經非常廣泛。”日照市海洋發展局二級調研員朱景友介紹,日照在全國率先實施港口岸線退用還海項目以來,成效明顯。

  全力推進制度創新,用心呵護海島海灣。山東擁有500多個海島,如同鑲嵌在海域的顆顆明珠,熠熠生輝。2018年6月,山東成立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2019年,全國首部海島生態保護創制性立法《山東省長島海洋生態保護條例》正式實施。生態優先、規劃引導、保障民生,長島全力打造綠水青山海島樣板。

  完成破損山體生態治理5.4萬平方米,實施山體造林450畝,退化林改造1000畝。縱深推進岸灘整治,拆除岸線育保苗場12萬平方米,完成岸線整治1.19公裡,恢復自然岸線8.7公裡,自然岸線佔比達到80%。完成近海養殖騰退1.26萬畝,栽植各類樹木、苗木40萬余棵……2019年,長島全面落實省市推進長島保護發展目標任務,提速攻堅突破,入選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海灣是近岸海域半封閉的水體,既是各類海洋生物繁衍生息的重要生態空間,也是各類開發活動的主要承載體,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最為集中。灣區海域水質改善情況與生態保護修復情況,決定著“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成效。

  山東有海灣200余處。近年來,積極推進實施“藍色海灣”等重大項目,海灣生態環境不斷改善。2020年山東省總灣長會議明確,要創新機制,探索建立“一灣一策”、生態補償和陸海統籌監管等機制,把灣長制與河長制、湖長制銜接起來,加強陸海統籌、海河聯動。“水清灘淨、岸綠灣美、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海灣圖景,正在山東沿海徐徐鋪開。

  “十四五”新征程即將起航。沿著總書記指引的前進方向,乘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東風,山東劈波斬浪、向海圖強,必將為海洋強國建設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王亞楠 陳曉婉)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