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喜:話劇《孔子》呈現新時代的藝術創新

2020年09月28日22:27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話劇《孔子》劇照。(京輝供圖

人民網濟南9月28日電 (談媛)9月28日19點,由山東省文旅廳,著名藝術家張繼鋼導演,山東省話劇院共同傾力推出的話劇《孔子》,在濟南山東省會大劇院進行首演。山東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趙燕喜評價認為《孔子》的不同凡響源於創作團隊的大力創新。

創新創作手法。趙燕喜認為,張繼鋼導演採用了一種“構成”創作手法,即把表面看似毫不相干的“材料”嫁接在一起,從整體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映照的戲劇象征。如《渡河》一幕中寫白發蒼蒼的孔子與一眾弟子欲渡過黃河,情節展開卻是孔子與陽貨的隔岸喊話,孔子與老子的對話,與自己的對話,孔子聽聞弟子、家人去世后的恍惚與無助場景,以此象征表現孔子屢屢經受沉重打擊、崇高理想一次次破滅后孤獨、痛苦的內心。

創新話劇戲劇樣態。針對《孔子》的戲劇樣態,趙燕喜評價到,《孔子》融合了戲曲、舞蹈、音樂、詩歌、舞蹈、繪畫、雕塑、合唱乃至管弦樂等多種藝術語言,打造新時代的復合型話劇,單一的話劇戲劇樣態被打破。如以獨舞的形式展現司馬遷斟酌落筆書寫孔子誅殺少正卯時的糾結和內心斗爭。

創新人物戲劇沖突形式。趙燕喜認為《孔子》的另一大藝術創新在於對人物戲劇沖突形式的創新。她認為,《孔子》選用孔子同時代持續一生的沖突作為矛盾焦點,孔子的所思所為與同時代以及后人對孔子的不同理解構成矛盾張力,打破了傳統的人物自身的內部沖突、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外部沖突形式。

創新人物塑造形式。趙燕喜認為張繼鋼導演在《孔子》中,使用超現實和超驗性來塑造人物。劇中除孔子外,引入了行走在各朝各代的人流,包括孔子同時代的陽貨、賴三,為孔子立傳的司馬遷,也包括作為觀眾的你和我。這些人物或實或虛,可古今穿越,與孔子對話,也可旁觀點評。趙燕喜感嘆這與尋常的戲劇創作迥然不同,顯然是極為大膽的藝術創造!

創新舞台美術設計。舞台中央的大轉台通過旋轉變化出不同的場景,多媒體影像汲取自然界最美的星空、晚霞、群山等景象,既是戲劇環境的呈現,又是戲劇人物心境的映照,情景融為一體,形成強烈的藝術審美效果,是一種全新的藝術審美體驗。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