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沿黃地區自然保護地90個,總面積74萬公頃

2020年09月25日15:12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濟南9月25日電(公雪)9月2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記者了解到,山東沿黃地區共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90個,其中省級以上84個,總面積74萬公頃。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孫來斌介紹,一直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動沿黃地區的保護和發展,並取得積極進展。山東沿黃地區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穩步提升,區內共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90個,其中省級以上84個,總面積74萬公頃。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納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濕地總面積達到11.3萬公頃,佔保護區面積的74%,共有鳥類265種,是我國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

生態治理修復有序推進,系統實施土壤鹽鹼化治理、礦山環境治理、退地還濕、沙化荒漠化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灘區綠化等生態治理修復工程,其中泰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試點累計完成總投資的72%,“一山兩水、兩域一線”的生態格局加快構建(泰山、大汶河、小清河﹔黃河流域、淮河流域、交通和南水北調干線)。

流域污染狀況逐步改善,2019年沿黃地區空氣重污染天數平均為13.6天,同比減少1.6天。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國控監測點全部達到或好於III類水體,省控及以上斷面有1/3達到或好於III類水體。黃河灘區飲用水源地保護扎實推進,2019年有45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完成清理整治。

黃河防洪工程體系基本形成,共有各類設防大堤1118公裡、險工126處、控導142處,中央直屬水閘117座。東平湖蓄滯洪區、北金堤蓄滯洪區均已達到設計蓄水和分洪運用要求。建有國家級黃河防汛物資儲備中心1處。

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推進,2019年,沿黃9市 GDP、財政收入年均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新動能創造的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近50%。化工、紡織、造紙、機械、石油裝備等行業在全省佔有重要地位。全省產量在10億斤以上的糧食生產大縣,有80%分布在黃河沿線。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