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網絡安全不容講條件,也不能打折扣

原石

2020年09月16日15:3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標題:人民財評:網絡安全不容講條件,也不能打折扣

拒不整改,下架處理!

日前,工信部要求對海淘免稅店、蛋殼公寓、會說話的湯姆貓2等23款 APP 進行下架處理。據悉,工信部8月31日向社會通報了一批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 APP 企業名單,但其中部分 APP 未按要求完成整改。此次對問題突出、有令不改的 APP 進行嚴厲處置,彰顯了我國對於 APP 治理和網絡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

關於 APP ,有兩個數據值得注意。據統計,我國9億多網友在使用 APP ,每天使用時間超過4小時,從一鍵下單點餐購物,到在線辦公遠程交流,再到刷手機獲取最新資訊,APP 日益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我國 APP 在架數量己超500萬款,數量龐大的應用在提供多樣化服務的同時,存在泥沙俱下、亂象叢生的問題,給網絡治理帶來嚴峻挑戰。

在此次處理的 APP 中,大多存在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應該看到,在互聯網時代,更好利用信息才能畫出更精准的用戶畫像、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但是,一旦 APP越界獲取使用信息,信息安全之網就產生了漏洞,並可能滋生信息買賣、電信詐騙等問題。從違規收集信息、頻繁騷擾,到過度索權、捆綁授權,部分 APP 不斷侵犯個人權益,使用戶付出了本不該有的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和安全成本。

有人說:利用先進技術竊取用戶隱私,讓處於弱勢的用戶毫無招架之力,隻能任其擺布。的確,無論是隱私條款變成“隱秘條款”“霸王條款”,還是征求用戶同意時的打包授權,一個個不易察覺的“坑”折射出互聯網的技術霸凌現象。在 APP 的兩端,運營者花樣百出、頻設陷阱,而用戶缺乏選擇權和識別力,容易產生盲區,難免防不勝防、遭受技術侵害。

技術霸凌的背后是逐利傾向。當個人信息和用戶數據越來越有價值,一些不法運營商嗅到了其中的商機,不斷推出“問題 APP”及“流氓功能”,甚至形成包括搜集、售賣、精准推送廣告等環節在內的黑色產業鏈。服務公眾的應用變成侵犯權益的魔爪,關注人的價值異化為隻顧商業價值,一些 APP 在邪路上越走越遠。

治理違法違規 APP 是一項全鏈條的系統工程。除了事前要求相關基礎設施提供者開展自查自糾、運用商店完善 APP上架審核流程,事中加強對 APP的日常監督、關注公眾提供的問題線索外,事后懲戒是完善網絡治理的重要前提。自2019年開展 APP 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以來,與生活關系密切、問題反映集中的千余款 APP得到有效整改,200余款問題嚴重的 APP 被約談、曝光、下架,無隱私政策、賬號注銷難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包括此次處罰在內,相關部門雷霆出擊、鐵腕治理,生動說明:唯有讓制度“帶電”“長牙”,方能給不法分子以警示。

在此次下架的 APP 中,不乏熟悉的面孔,其中一些應用曾為用戶帶來獨特的體驗。但網絡安全是一條不容逾越的底線,不容講條件,也不能打折扣。懲戒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呼吁 APP 運營者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健康的產品、更優質的服務,進而更好保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維護網絡安全、國家安全。

(責編:鄭浦麗、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