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有勁頭更有奔頭(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⑦)

盛玉雷

2020年07月16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小康生活,有勁頭更有奔頭(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⑦)

全面小康不是簡單量的增加,而是深層次質的提高﹔不是單純數字趕超,而是深刻社會進步

“你心中的全面小康是什麼樣?”在廣東採訪,從粵北山區的鄉村田野,到珠江三角洲的城市街巷,記者一路上都在追尋這個問題。

答案可以說豐富多彩。清遠連樟村的村支書思考作答:“全面小康要有可持續的產業、文明的鄉風,還要有行之有效的制度”﹔韶關新豐縣的餐飲企業經營者滿臉笑容:“不但要吃得好住得好,還要懂得怎麼養生”﹔佛山順德區樂從鎮水藤村村民脫口而出:“茶余飯后,能來村裡活動中心寫字畫畫,活動下筋骨”。人們心中的期待,共同描繪出小康生活的全景。

時間撥回到前些年,這些朴素的願望還只是奢望。在連樟村,當了大半輩子貧困戶的村民李彩均,唯一的收入來源“既要看天也要靠地”:農歷一月、二月種花生,三月、四月種水稻,六月收竹筍……力氣沒少花,錢卻沒多掙。2017年,村裡開了一個玩具裝配扶貧車間,5條組裝線解決了近100人的就業問題。除了種地收入,李彩均又多了一份工作收入,不僅摘掉了貧困帽,而且實現了“家門口有了金飯碗,步行就能上班”的心願。“高興”,是她接受採訪時挂在嘴邊的詞兒。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去年底,連樟村實現脫貧,開始著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財產收益同權化、鄉村經濟發展多元化,力爭“一年一變化”﹔水藤村開始探索鄉村治理模式,通過打造集文化傳承、社區教育、志願服務、體育健身為一體的“紅基石黨群服務中心”,凝聚廣泛力量、引領鄉村發展。盡管地理位置不同、發展稟賦各異,但人們奔向全面小康的勁頭一樣飽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不變。

由此更能理解,我們要建成的,是“一個也不能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讓發展成就惠及全體人民。篤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的信念,落實“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的要求,我們就能走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寫下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光輝一筆。

由此更加清晰,我們要建成的,是更加注重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的小康。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成效顯著,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小康,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是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發展的小康。全面小康不是簡單量的增加,而是深層次質的提高﹔不是單純數字趕超,而是深刻社會進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是不屈不撓、長期奮斗的結果,更是啟航新征程、揚帆再出發的動員。在連樟村的連樟客廳,一面寫滿“我們的願望”的牆壁引人駐足。“希望能讓孩子們上學方便點”“希望能夠建一座大點的橋,方便游客進來”“希望村裡的醫生和設備能跟上”……村民們的願望,正在化為村子未來發展的希望。在通往小康生活的路上,每個人都有勁頭,更有奔頭。

(作者為本報評論部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6日 第 05 版)

(責編:宋歌、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