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律服務送到田間地頭(治理者說)

苑三國

2020年07月14日09: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把法律服務送到田間地頭(治理者說)

把資源向基層傾斜、向一線傾斜,把優秀人才放到基層法庭錘煉,引導法院干警踐行司法為民的宗旨

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發揮人民法庭的作用,調解糾紛、化解矛盾,是實現基層有效治理的重要課題。自2018年以來,河北廊坊全市兩級人民法院以堅持好、發展好“楓橋經驗”為目標,在“一鄉(鎮)一法庭”建設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無訴訟鄉村”創建,努力把矛盾解決於未萌、化解在基層。

抓基層、打基礎,就地解決矛盾糾紛,需要真正把好事辦好,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在調解糾紛化解矛盾中,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上交”。這是強化基層治理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延伸司法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一方面深化落實司法改革,創新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不斷提高法院干警思想認識和業務能力,錘煉過硬的基層法院人才隊伍。

堅持黨對人民法院工作的領導,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我們主動將人民法院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融入黨委統一領導的大調解工作格局中,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資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廊坊市兩級人民法院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支部書記履行“一崗雙責”,挖掘和激發黨員法官的潛在力量,努力探索“支部建立在庭上、黨小組建在新型審判團隊上”的改革。人民法庭是基層法院工作的延伸,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提高司法水平和辦案能力,方能做好訴前化解工作。

堅持人民法院的人民立場,群眾的司法需求在哪裡,司法服務就延伸到哪裡。近年來,我們要求鄉鎮人民法庭的庭長每周兩次到鄉鎮開展工作,深入轄區各村街走訪民情、了解民意。通過工作重心的逐漸下移,大量矛盾糾紛以非訴方式得到解決,既回應了群眾高效解決糾紛的意願需求,降低了群眾的訴訟負擔,也減少了潛在的社會風險隱患。與此同時,嚴禁數據造假、虛假調解,必須一招一式、扎扎實實,真正把法律服務送到田間地頭,送到群眾心坎上。

堅持人民法院的職責定位,發揮審判職能,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及和諧穩定。目前,廊坊全市共有108個人民法庭,形成了“社會調解優先,法院訴訟斷后”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一方面,人民法庭主動加強協調指導,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引導當事人選擇非訴方式解決糾紛。另一方面,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原則,以“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為目標,發揮判決的宣示性、導向性功能。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落實立案登記制改革,促進立案登記案件有序流轉,完善訴調對接、統籌協調,讓司法有力量、有溫度,讓群眾能安心、有保障。

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推進矛盾糾紛訴前化解,要把資源向基層傾斜、向一線傾斜,把優秀人才放到基層法庭錘煉,引導法院干警踐行司法為民的宗旨。以此為契機,推進人民司法事業創新發展,我們就一定能為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為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4日 第 05 版)

(責編:宋歌、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