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層公共衛生防護網(人民時評)

李紅梅

2020年07月09日0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筑牢基層公共衛生防護網(人民時評)

基層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大醫院分工協作、信息共享,有助於提升整個社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用成本和風險更小的方式做好疫情防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健全疾控機構和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職責,夯實聯防聯控的基層基礎。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最近,國家衛生健康委、財政部、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明確今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提升到74元,新增5元經費全部落實到鄉村和城市社區,用於強化基層衛生防疫。同時,中央預算內投資下達456.6億元,加強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目前包含了14類項服務內容,主要由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也是服務內容之一,涵蓋了監測、排查、發現、報告、處理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等。從2009年開始,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已實施了10多年,正是這些年來的培訓和預防控制措施,為新冠肺炎疫情基層防控打下了基礎。

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各地在基層展開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四早”防控措施,落實街道人員、社區網格員、基層衛生服務中心人員、民警、志願者“五包一”社區防控責任制等。基層醫務人員開展了大量細致入微的工作,如預檢分診、社區排查、居家觀察、核酸採樣、疑似患者隔離人員和發熱病人轉運、分類管理四類人員等。這些瑣碎而繁雜的措施,是真正低成本、高效率的公共衛生措施,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可以說,基層衛生防疫人員有序介入和積極管理,和疾控人員一起有效地控制了傳染源、切斷了傳播途徑、保護了易感人群。

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准不高,覆蓋服務內容較廣但人才相對不足,影響服務效果。再加上居民一有症狀就到城市大醫院就診,影響了疫情在基層的提早預警和報告處理。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第一時間發現病例、報告並處理,無疑是落實“四早”最經濟有效的手段,能減輕大醫院診療負擔,減少病毒交叉感染機會。這其中的關鍵是必須有一支高水平的全科醫生隊伍。這是因為,高水平的全科醫生不僅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診療,還能保持對疫情防控的敏感性,懂得處理基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將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結合在工作中。

同時,為了更好夯實聯防聯控的基層基礎,還需要逐步建立醫防融合機制。在醫防融合的機制下,基層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大醫院分工協作、信息共享,進行排查、報告、首診、預檢分診,有助於提升整個社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用成本和風險更小的方式做好疫情防控。實踐中,有些地方已整合區域內疾控、醫療等機構,以健康為考核導向,推動形成醫防融合、有序分級診療的聯合體。《通知》也要求“推進基層機構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融合服務”,此舉有助於落實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打牢疫情防控的根基。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繼續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任務更重。這需要各地精心謀劃與安排,統籌做好工作,推動醫防融合,提高基層防控能力,織密防護網、筑牢筑實隔離牆,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9日 第 05 版)

(責編:宋歌、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