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真實故事改編,抗疫音樂劇在黨旗下首演

2020年07月03日11:06  來源:上觀新聞
 
原標題:援鄂真實故事改編,抗疫音樂劇在黨旗下首演

“回上海的第四天,我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創作團隊談了兩個多小時,講武漢一線真實故事。我們的勝利源於團隊協作,面對困難守望相助,沒有后方支持,打不贏這場仗。”7月1日—3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在虹橋藝術中心推出音樂劇《那年那時那座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評價,“細節真實、情感真實,提醒我們在疫情后的常態化生活堅持科學防控,做好復工復產。”

2020年春天瑞金醫院先后派出五批醫療隊共152名隊員馳援武漢、45人支援上海公衛中心,並率先在上海實現“六不出門”發熱門診建設。《那年那時那座城》取材於上海援鄂醫療隊從出征到凱旋的真實經歷,以瑞金醫院等上海援鄂醫療隊員們抗疫歷程為主,講述了一名正處於職業迷茫期的年輕醫生,在疫情暴發時依然選擇了出征武漢,與醫療隊隊員們共同克服重重困難,重新認識自我。

瑞金醫院麻醉科醫生繆晟昊對在武漢的奮戰記憶猶新,“我們在酒店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眼前是黨旗,身后是前輩。今天又看到黨旗,心情很激動。剛到武漢時,難免驚慌失措,有壓力,直到治愈第一個病人,第二個、第三個……慢慢看到希望,最后所有病人都健康出院。”《那年那時那座城》首演場迎來瑞金醫院抗疫醫療隊員。在此次抗疫中,瑞金醫院共有22人在抗疫一線光榮入黨。演出開始前,他們面對黨旗,庄嚴宣誓,繆晟昊便是其中之一。

“我們看新聞,多次到醫院採風,聽陳爾真副院長上黨課,如何用積極心態戰勝困難。”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總監制田水表示,醫護群體中的90后最讓她感動,“他們在家還是媽媽的寶貝,這次義無反顧奔赴武漢。”採風過程,主創團隊了解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細節,“防護服沒有口袋,大家在武漢自己動手縫制小包,方便進病區前攜帶隨身小物,還開玩笑說是CHANEL、PRADA。再大的困難面前,上海援鄂醫療隊都保持樂觀精神。”田水透露,瑞金醫院醫護人員還組建話劇社,“去年在話劇藝術中心演出《抉擇》,特別好。我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醫療專業知識不能露怯,打造讓觀眾記得住的特別作品。”

“編劇在很短時間完成《那年那時那座城》初稿,作曲常常在凌晨三點發來一段段剛譜好的曲子。為裝台,舞美組48個小時沒有合眼。瑞金醫院醫護工作者手把手教授演員治療過程。劇組有演員來自武漢,做完核酸測試,進排練廳。我們希望《那年那時那座城》被更多年輕人接受。”導演周小倩說,《那年那時那座城》不僅表達對一線人員的敬意,同時也想告訴那些沒有去過武漢的普通觀眾,這些前線戰士的艱難和無畏。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新年,恐懼在大雨中肆意蔓延。陌生人,你是否攜帶著致命的危險?前方充斥著未知的風險,人群跟隨本能向后退去。平凡人,你是否有勇氣逆流而行?在這個注定難忘的新年,悲傷和感動將輪番上演。在這個揭示人心的新年,你我共同接受生命的試煉……”在氣勢磅礡的歌聲中,《那年那時那座城》拉開大幕,舞台在立面上對稱式開啟14道門,演員可以在其中自由穿梭,空間在表演過程中不斷流轉。同時在整個橫向空間中,通過三道景片將其切割成三個層次,表演可以在其中體現出疫情防控中的隔離感、窒息感。舞美設計師看到ICU病房中大量的醫療儀器管線插入病人身體的場面,感到十分震撼,於是特別將這種感覺在景中放大呈現,以表達出緊張感。

演出結束后,40多位醫療隊員代表上台亮相,接受來自《那年那時那座城》劇組的鮮花和掌聲。觀眾說,“這部劇讓我們看到了當下90后和未來00后的樣子”。(諸葛漪)

(責編:宋翠、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