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市探索公益創投新路徑

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專業化精准化水平

本報記者 鄭海鷗

2020年06月26日07: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專業化精准化水平

山東威海市環翠區王家疃村開展剪紙活動,村民積極參與。仇麗娜攝

“希望將村庄的歷史和文化以演唱、相聲、小品、戲劇、泥塑等形式展現,吸引更多游客了解、體驗村庄文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山東省威海市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者沒有閑著,他們抓緊時間研究基層群眾尤其是鄉村群眾的文化需求——52個社會組織、100多人深入25個鄉村進行調研。在調研基礎上,針對村民的迫切需求,設計並選擇出了25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涵蓋文化傳播、傳統文化保護等多個方面,以實現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化、精准化供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公共文化服務要實現精准、高效服務,必須依靠社會力量,發動全社會參與。”國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專家委員會委員巫志南表示,“尤其是針對農村這一短板,就更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補足農村服務短板、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威海市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探索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廣大村民的文化獲得感顯著提升。

“之前我們想吸引更多人參加剪紙活動,但不知道如何對接到更多有需求的群眾,有勁使不出,影響力很有限。”威海市環翠區剪紙協會會長侯曉杰說。

“我們村雖然有不少文藝團隊,但僅僅就是自唱自跳,除了文藝匯演也不知道有哪些更好的途徑為村民服務。”威海榮成市俚島鎮中我島村婦女主任、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王玉紅說。

“此前,我們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送戲下鄉、閱讀推廣培訓等,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過我們也發現承接項目的社會團體,在數量和質量上和廣大群眾的需求還存在不小差距,也難以滿足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隋建波表示。

實際上,威海市的社會組織、基層文化單位、文化主管部門之前所面臨的以上這些問題,也是我國各地在探索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普遍難題:社會力量如何持續加深對國家和地方政策的理解,持續提升服務基層群眾的能力?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如何更多地“打開門”“聚人氣”,充實活動內容、提升服務品質?文化主管部門如何購買到更為專業專心、群眾喜愛的服務項目?

為解決問題,威海市在需求調研的基礎上,探索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政府不直接購買服務,而是扶持專業的文化組織孵化中心——威海市善若社會工作研究和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善若中心”),孵化中心則對具有成長潛力的文化組織進行培育孵化,讓這些文化類社會組織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經過培育的社會組織重點面向基層社區和農村開展類型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填補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短板。

山東大學威海基層治理與社會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員郭劍雄表示:“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是新型的政府支持社會文化組織參與供給,並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全面發展的文化治理方式,它強調資助方和受資助方不再是簡單的資助和購買服務的關系,更重要的是雙方建立長期的深入的合作伙伴關系,這個合作關系可帶來政府、社會組織、基層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受眾的共贏。”

全民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務、村落文化保護、民風民俗和歷史文化挖掘、傳統手工技藝傳承、鄉村音樂美術舞蹈服務、文化志願者培養……如今在威海市的多個鄉村,通過文化公益創投,一系列豐富多彩而又精准對接老百姓需求的服務,被源源不斷地引入基層綜合性服務文化中心,“門打不開、人不進來、服務單一”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困境被逐步破解。

侯曉杰希望提供服務卻“力不從心”的局面也終於得以改變。善若中心的工作人員廣泛調研村民需求,把剪紙課堂開到了多個鄉村。廣大剪紙愛好者終於感到“解渴”,侯曉杰等專業剪紙老師也“成就感滿滿,活力滿滿”。

張村鎮的王 丹和孩子經常期待著周末王家疃村的“留住傳統留住美”課堂,“這個鄉村美學課堂,讓我們親近自然,又親近人文,更是周末親子活動特別棒的選擇。”

活動專業又對口,群眾自然滿意,讓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人氣高漲,工作人員也“更加自豪了”。王玉紅調查到了村民“希望培育志願者服務隊”,通過善若中心的組織協調、項目設計,她很快便拉起了一支有組織、有紀律的志願者隊伍,“我們還把志願者服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合,與信譽積分結合,村民很滿意!”

“因為老百姓反響非常好,我們要打造25個農村社區文化中心運作示范點,實施系列服務項目,讓公共文化不斷專業化、精准化。”善若中心總干事侯成軍說,通過農村公共文化公益創投,滿足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優質文化服務的需求,“這是大家的共同期待。”

版式設計:沈亦伶

《人民日報》( 2020年06月26日 05 版)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