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做好統籌文章,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

2020年06月25日07:54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系列述評④ 做好統籌文章,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

沂南縣朱家林田園綜合體保留了沂蒙山村的建筑特色、保護了山清水秀的生態,吸引了來自京滬等地大批創客,激活了鄉村振興內生活力。(趙德鑫 報道)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

山東按照總書記關於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指示要求,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七改”、村庄規劃編制等工作結合起來,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創造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引導資源向農村投入,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鄉村振興,不能就鄉村抓鄉村。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運用城市資源要素、產業輻射等帶動農村發展,引導資源優先向農村投入、聚集,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

6月23日,威海南海新區小觀城鄉均衡發展樣板片區現代化農業基地內,隨處可見身穿工作服的新型職業農民。在家門口“上班”的小觀鎮朱家庄村村民王翠玲說:“家裡的地流轉出去了,我現在在萬和公司草莓基地上班,一個月收入兩三千元。”

按照“高效生態農業園區、就業聚集區、農村新型社區、鄉村旅游區”四區共建模式,威海市謀劃建設了80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和田園綜合體,面向全市聘請優秀規劃設計師進駐樣板片區,按照城鄉融合、多規合一要求進行規劃管理。

“我們嚴格按照規劃打造沿環海路精致農業產業帶、全域精品旅游觀光帶,圍繞城鄉一體化布局精致農業、高效農業、都市農業。”小觀鎮鎮長孫福曉介紹,樣板片區引進萬和七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其流轉土地1000多畝,建設草莓育苗、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全鏈條農業產業化發展基地,提供近200個就業崗位,人均年增收超過4萬元。

規劃涉及一個區域的空間布局、資源配置、產業發展等。站在城鄉融合高度推進鄉村振興,山東著力解決鄉村規劃“空白”“懸空”問題。今年,山東將在縣域層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條件、有需求的村庄實現村庄規劃應編盡編。

在沂南縣岸堤鎮朱家林田園綜合體,以《朱家林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統領建設的“一核兩帶五區”已現雛形。朱家林項目發起人之一宋娜介紹,得益於現有規劃的強有力落實,朱家林項目已初見成效:既延續了沂蒙山村的建筑特色、保護了山清水秀的生態,又引來了上海、北京等地的大批創客,成為全國聞名的田園綜合體。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要以工業化、城鎮化促進農業現代化。近年來,青島對城鎮化水平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的平度、萊西兩市實施突破攻勢,新希望集團、俄羅斯農業集團、恆大新能源汽車等一批新招引的大企業、大項目在兩市落戶。

大項目落戶為農業規模化經營創造了條件。2018年,萊西市馬連庄鎮率先探索成立全資國有農業平台公司,把分散的土地集中統一對外推介,吸引質量高、規模大的優質項目進駐。鎮黨委書記左杰說,目前該鎮收儲的3萬畝土地,建設規模化園區16個,引進金銀花等農業項目13個,為村集體增收360多萬元、農戶增收800多萬元,解決農民就業1000多人。

以馬連庄鎮的實踐為代表,山東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加快推進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吸引資本進入農村,實現土地規模化、組織企業化、技術現代化、服務專業化、經營市場化,同時按省委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土地規模化經營、土地資源整理、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等與鄉村“五個振興”統籌推進機制。

對標全面小康,補短板強弱項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加快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的短板,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山東率先將打贏脫貧攻堅戰、美麗鄉村建設等寫入全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主動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目標任務,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

“由於黃河水患,我的房子塌了三次,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樓房。”今年,惠民縣大年陳鎮劉圈村村民劉慶榮,在外遷安置小區過了第一個春節。遷居還要安居,鎮上幫助村民以每年每畝1000元的價格將土地流轉出去,還組織他們參加技能培訓,目前當地灘區群眾就業率達90%左右。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囑托,山東持續鞏固提升197.9萬脫貧享受政策人口的脫貧成果,各級財政繼續增加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去年出台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24條”,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規劃、政策、體制等方面的銜接。

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場硬仗,更能為村庄聚人氣,為鄉村振興凝人心。省定貧困村平陰縣榆山街道畢庄村集中力量建設美麗鄉村,如今村庄干淨整潔,青瓦白牆。村黨支部書記杜兆田說:“看到身邊的變化,大伙對村子發展更加上心了。”

2019年,全省鄉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被納入國務院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省份。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說,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最后一年,山東將分類推進改廁工作,確保全省85%的縣(市、區)實現規范化升級,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農村延伸,確保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和城裡人一樣喝上了優質水,不再擔心孩子再有‘黃牙根’了!”嘉祥縣臥龍山鎮谷庄村村黨支部書記谷傳富說。地處黃泛區的嘉祥縣自2015年開始啟動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新建5處水源地28眼水源井,鋪設了供水主管網510公裡,村內管網3863公裡,把5.2億元資金“埋”在地下,讓58萬群眾喝上安全清潔的自來水,初步實現了城鄉供水“同質、同網、同源、同服務”的目標,“山東嘉祥:城鄉一張網打破二元供水格局”去年入選首批18個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為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短板,山東繼續實施農村“七改”工程,年內將新建改造農村公路8000公裡,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全部通公路﹔打好打贏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完成“千噸萬人”以上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氟超標村改水工程和無集中供水村通水工程……

集成政策、整合資源,攥指成拳形成合力

“有了這筆貸款,俺的育苗基地有盼頭了!”近日,莘縣王奉鎮西時固村村民張洪濤一顆懸著的心放下了——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派駐莘縣王奉鎮西時固村的第一書記張延兵幫他申請的50萬元惠農貸款到賬了。

張延兵入村時隨身帶了一本“寶典”——52個文件匯編而成的《山東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文件匯編》。“我們的職責就是讓好政策走出抽屜,走向田間地頭,真正服務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政策舉措、資源要素種類多、數量大,且散落於各部門、行業和領域,隻有集成政策、整合資源,方能攥指成拳形成合力,擊破制約鄉村振興的各類難題。

山東以組織下派方式,統籌省、市、縣三級干部資源到農村去,讓他們作為橋梁紐帶,將多元資源、多重要素精准投送到鄉村。在選派第一書記和“千名干部下基層”基礎上,2019年開展“萬名干部下基層”,開啟了山東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干部下派,今年又在全省部署開展“進企業、進項目、進鄉村、進社區”攻堅行動。

涉農資金的統籌整合,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迫切需要。2018年起,山東在全省范圍內全面啟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分散在30多個部門的涉農資金統一納入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大部分資金使用主動權下放市縣,扶持更趨本土化、精准化。2019年,淄博將市級專項資金向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創建進行傾斜,桓台縣的唐山、馬橋、起鳳、新城四鎮借此獲得“精准滴灌”。

政策集成、資源整合需要平台思維。4月以來,濰坊寒亭區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郭牌西瓜基地,多個品種的精品西瓜陸續上市。“以產業園為平台,進駐的龍頭企業投資建設設施大棚,種植戶承包經營,統一品牌銷售,實現共贏,有的品種100元一個仍然供不應求。”濰坊市農業農村局四級調研員趙慶勝介紹,目前,寒亭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引入12家龍頭企業,輻射周邊發展種植基地6萬畝,2.6萬農民實現增收。

以平台推動各類涉農要素對接,既要“連天接地”,把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結合起來,也要瞄准痛點,解決制約鄉村振興的難題。新泰市以破解“融資難”為靶點,成立注冊資金1億元的富美鄉村振興發展集團,採取財政出資、銀行融資、企業投資集約聯合的方式,為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吸引工商資本。截至目前,累計引進工商資本87億元,建成現代農業綜合體118家,發展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12家,帶動23.5萬農戶增收。

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山東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打好各項工作“組合拳”,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趙洪杰 李振 趙豐)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