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人才、文化……代表委員為山東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言支招

2020年05月27日09:08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網
 
原標題:兩會聚焦|產業、人才、文化……代表委員為山東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言支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

“黃河灘、沂蒙山、老病殘”,是山東脫貧攻堅鎖定的三大重點。根據山東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安排,2020年山東將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工作布局。如何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怎樣防止返貧?產業振興對脫貧攻堅有哪些意義?今年兩會上,這一系列的問題引發代表委員的熱議。

從黃河灘到沂蒙山 山東脫貧攻堅鎖定三大重點

銀山鎮耿山口社區

2020年5月的一天,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銀山鎮耿山口社區,78歲的丁禮芹正和老伴坐在客廳的沙發上晒太陽。80㎡兩室兩廳的新房窗明幾淨,地上鋪著瓷磚,屋頂架著中央空調。自2017年從舊村搬到新社區后,告別了洪水隱患和崎嶇山路的耿山口村村民,在生活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距離白龍灣村200多公裡外的臨沂市蒙陰縣舊寨鄉常坪村,67歲的村民王煥合也搬進了新居。“政府幫我們蓋了新房,還幫我們想辦法多掙錢!”王煥合告訴記者,他是借助蒙陰縣下達的貧困戶危房改造補助政策,申請到了2.3萬元補助,自己又湊了2萬多元,在2019年蓋起了干淨亮堂的新平房,告別了居住了40多年的危房。

王煥合與老伴住進了新房

“黃河灘、沂蒙山、老病殘”,是山東脫貧攻堅鎖定的三大重點。根據山東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安排,2020年山東將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工作布局。今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在2020年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中又進一步提出,要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記者從山東省發改委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底,黃河灘區遷建的247億元投資計劃全部下達完畢,27個外遷社區中12個搬遷入住,28個村台安置社區全部開工,其中4個主體完工,33.9公裡濟南護城堤工程投資完成率達到39%,99個舊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完工15個,473公裡臨時撤離道路完工420公裡。16個涉遷縣區中,已有惠民縣、菏澤牡丹區全部完成工程建設和群眾搬遷任務,各類工程累計安置10.6萬群眾,佔規劃安置人口的17.7%。

強化舉措防止返貧 對“長短腿”要精准施策

“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樣一個硬任務,既要堅持現行的脫貧標准,又要強化扶貧舉措,這的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全國政協委員王樹理說,要確保剩余的少數貧困人口不再返貧,脫貧的任務仍然很艱巨。他建議,要認真總結近年來精准扶貧的做法和經驗,把成功的經驗豐富起來,堅持下去﹔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把短腿接長,補齊短板。

記者注意到,山東一直以來堅持通過發展產業、促進就業實現穩定脫貧。2016—2019年全省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94萬個、總投資158.6億元,年均帶動貧困戶42.2萬戶。規范扶貧項目資產管理,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出台《山東省扶貧資產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所有權、放活經營權、保障收益權、落實監督權,推動扶貧資產持續積累使用。累計免費培訓貧困勞動力22.8萬人次,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3.5萬人次,2019年實現貧困人口外出務工40.1萬人。實施“雨露計劃”職業教育培訓項目,累計資助13.7萬人次。

對於深度貧困地區的精准脫貧,2018年,山東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強化政策措施推進深度貧困地區精准脫貧的實施意見》,把菏澤和臨沂2個市、20個脫貧任務比較重的縣(市、區)、200個重點扶持鄉鎮(街道)、2000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4個2”重點區域和黃河灘區作為山東省深度貧困地區,統籌調配全省資源予以傾斜。

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計減少省標以下貧困人口251.6萬人,8654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退出,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到2019年底,全省有脫貧享受政策人口197.9萬人。

代表委員談脫貧 產業振興是實現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記者採訪中發現,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實現脫貧要靠產業振興。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奠定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鄉村才能不斷增添活力。”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菏澤市天中街道南城社區支部書記馬化彬說。作為一名從貧困家庭中走出來的干部,他帶領社區村民改造養鴨大棚,種植食用菌,建設高標准大棚,並成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食用菌產業,帶領村民致富。

馬化彬認為,產業扶貧要立足自身實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並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轉型升級。以南城社區食用菌產業為例,要優化現有菌種,拉長產業鏈,提高食用菌附加值,通過打造集觀光旅游於一體的示范園區,打造綠色、健康農業聯合體。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也認為,發展產業才能使老百姓真的賺到錢。而想要實現產業振興,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

“鄉村產業振興是實現農業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需要大批受過高等教育懂農業科技的人才。”張憲省說,近些年受多種因素影響,涉農專業生源報考有限,特別是優秀生源嚴重不足。因此,他建議國家出台持續性鼓勵政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學農愛農,投身農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他建議,國家擴大推行免費農科生政策,進一步提升免費農科生的吸引力﹔對鄉村振興急需的種植、養殖等涉農類專業學生實行減免學費政策,實行不定向就業,並納入提前批招生。同時,在全國本科院校范圍內,遴選部分學科實力突出、優勢明顯的農林高校進入強基計劃,對傳統優勢涉農專業的部分學生實行本碩博貫通培養,培養更多高素質、深層次農業科技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李掖平則從文化扶貧的角度提出建議。“扶貧工作是一項應該系統規劃的大工程,經濟扶貧、技術扶貧、文化扶貧應該統籌推進。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科技扶貧已普遍推行並初見成效之后,文化扶貧是更為關鍵更為重要的一項工作。”

李掖平說,通過文化扶貧,使貧困人群真正樹立起“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思想意識,以不等、不靠、不拖、不頹、不服輸的拼搏勇氣,鞏固好已取得的脫貧成果。同時,提升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使其在獲得一定的科技技術和項目之后,能舉一反三,並與時俱進、靈活調整、不斷提升完善,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拓展,從而鞏固脫貧成果。(姜洋)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