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短板調結構樹樣板——住魯代表委員熱議鄉村振興戰略

2020年05月27日09:05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補短板調結構樹樣板——住魯代表委員熱議鄉村振興戰略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山東的重大政治任務。山東牢記總書記囑托,聚焦重點難點問題,不斷深化認識、強化措施、勇探新路,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取得積極進展。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如何在更高標准、更高層次上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如何推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取得更大突破,住魯代表委員展開熱烈討論。

加快補齊全面小康

“三農”領域短板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加快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的短板,是今年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代表說,根據山東省農業農村實際,確定了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7項補短板任務。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重中之重。”他說,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最后一年,山東要分類推進改廁工作,確保全省85%的縣(市、區)實現規范化升級,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農村延伸,確保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5月22日,最新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封面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讓團隊在小麥赤霉病研究領域的重大成果。“實現鄉村人才振興,迫切需要更多受過高等教育、懂農業技術的人才投身農業。”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代表說,受多種因素影響,高校涉農專業生源有限,特別是優秀生源嚴重不足。希望出台持續性鼓勵政策,擴大推行免費農科生政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學農愛農,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中國文聯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委員則認為,鄉村文化生產力有待進一步釋放。“鄉村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當前數字技術、體驗經濟的興起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針對目前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創新能力不強、難以形成集群、與農業產業鏈關聯性弱等問題,他建議加強高校、研究機構、文化公益服務組織與鄉村的對接支持和服務,深度開發鄉村文化,讓農民成為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的受益主體。

把農業結構調活調優

把農民增收夯實夯牢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作為農業大省,山東既要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又要把農業結構調活調優、把農民增收夯實夯牢,加快推動農業由大到強戰略轉變。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這次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山東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王樹理委員說,任何時候都要穩定糧食生產,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19年山東糧食總產達到1071.4億斤,連續6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李希信說,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2019年山東按時完成高標准農田建設任務且成效顯著,成為國務院辦公廳督查激勵的5個省份之一。今年,山東高標准農田建設補助標准將提高到1500元/畝,新建高標准農田542萬畝。

“新形勢下,農業發展仍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比如農業生產效益低、組織化程度不高等。”臨邑縣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德東代表認為,解決這些問題,要從加快推進適度規模化經營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這兩方面發力。

他介紹,現在富民合作社土地流轉面積達到2400畝。在不改變土地承包關系前提下,合作社還為周邊農戶提供耕、種、管、收等環節的托管服務,服務面積達3萬畝。有了這個基礎,合作社與大型面粉廠合作開展訂單農業,擴大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濟麥44”的種植面積,規模效益不斷顯現。

調活調優農業結構,也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話題。臨沂市有10萬人在上海從事蔬菜運輸等業務,蔬菜供應佔長三角地區總量的4成以上。隨著城鎮化率越來越高、農業用地越來越少,長三角地區必然需要進一步拓展農產品供應市場。為此,臨沂正主動加強對接,打造長三角地區的“菜籃子”“果籃子”。

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代表建議,將臨沂設立為生態種植先導區。“臨沂具有生態資源、紅色文化旅游和農業特色產業等優勢。圍繞‘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和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綠色富農‘三大行動’,臨沂可率先全面推廣生態種植模式,在山東農業‘金字’招牌打造、農業領域‘山東標准’建設中走在前列。”

拓展農民增收渠道,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是大方向。曹縣磐石街道辦事處五裡墩村黨支部書記王銀香代表說,除了既有的奶牛健康養殖、加工產業,村裡還建起30座新型智能化蔬菜大棚,同步發展旅游採摘、體驗觀光等新業態,帶動周邊1萬多農民分享產業融合發展帶來的多重收益。

分類施策因地制宜打造“樣板群”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山東正在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層面,培樹不同類型的樣板,培育一批樣板村、樣板鎮、樣板縣、樣板園、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等,在全省形成一大批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群”。

“山東有7萬多個村,村庄數量多、規模小,東西部差別大。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不能搞一刀切,必須分類施策、因地制宜。”李希信說,做好規劃是首要條件。目前,全省村庄分類工作已全面完成,其中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搬遷撤並類、特色保護類、其他類村庄分別佔到40%左右、6%左右、34.2%、6%、13%左右。“今年要以縣級為單位完成村庄布局專項規劃,需要建設的村庄要作出詳細規劃。”

日照市委書記張惠代表說,今年日照規劃了沿山海路、沿海岸線、沿北京北路·白鷺灣至大北山等“五縱一橫”鄉村振興隆起帶,以此為依托,整合各類資金資源,聚力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示范帶動力強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計劃爭創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1個以上,創建市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10個左右。

“無論打造怎樣的樣板,都離不開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淄博市淄川區雙楊鎮趙瓦村黨委書記李久存代表說,鄉村振興要以鄉村組織振興來引領,深化拓展“萊西會議”經驗。應持續推進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打造樣板的重要內容。山東省提出,年內村級集體收入全部達到3萬元以上。“壯大村集體經濟,基層黨組織要有威望、有思路、有干勁。”菏澤市定陶區天中街道南城社區黨委書記馬化彬代表,2015年自掏腰包牽頭成立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已帶領300多名村民發展起了130個食用菌大棚,去年村集體收入達到30多萬元。

“產權制度改革后,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已確股給村民。今后村民年年有錢分,村集體有錢辦大事。”今年以來,馬化彬一直在考察社區餐飲等三產項目,打算以村集體資產入股的方式,投資具有長期穩定收益的好項目,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趙洪杰 毛鑫鑫 陳曉婉)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