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之歌|山東5位勞模:用勞動創造新時代的榮光

2020年04月30日08:44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勞動者之歌|山東5位勞模:用勞動創造新時代的榮光

  夢想的花朵,需要用汗水澆灌﹔美好的生活,需要靠雙手創造。在新時代,億萬齊魯兒女正唱響勞動者之歌,書寫新時代勞動者的榮光。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來臨之際,4月29日上午,我省舉行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座談會。會上,全國勞模代表譚旭光、王進、王欽峰,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代表紀洪生、軒立新,結合各自實際作了發言,交流工作、暢談體會。在此,我們摘發他們的事跡,向先進者學習,向勞動者致敬!

  譚旭光:

  做一名有信仰的勞模

  1977年,譚旭光進入濰柴,從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長為一個大型國企的黨委書記、董事長,從一名技術試驗工成長為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第一完成人。“這一切都是黨和政府培養的結果。”他說,“我是一名有著36年黨齡的老黨員,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模,一路走來,我始終堅定我的信仰,做一名有信仰的勞模。”

  譚旭光把事業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堅持實業報國、科技強國,打造一個享譽世界的百年品牌,是他的夢想和追求。濰柴近10年來在科技創新上持續投入200億元,打造了自主高端中國動力“心”,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轉變。2月29日,譚旭光在濰柴8000人的視頻大會上,對科技創新工作進行規劃部署,並於不久前啟動側重前沿科技創新人才和一線技能人才的招聘計劃。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勞模,我認為在新時代需要更多的科技型勞模。”譚旭光說,“很多人說我是科技的‘瘋子’,我說我就是科技‘瘋子’,而且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產品‘瘋子’、科技‘瘋子’。”

  濰柴是全省最早復工的企業,今年正月初三,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濰柴頂著壓力,在做好科學防控、確保員工健康安全的同時,推動集團省內企業陸續開工,3月份全部實現滿產,4月份進入滿負荷超產狀態,省內7萬多名員工無一例感染病例。一季度,濰柴發動機銷量與去年同期持平,中國重汽3月份產銷創歷史新高,並帶動了省內300多家供應鏈企業正常運行。“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必須拿出勇於擔當的精神,勞模就是要做勇於擔當的代表,擁有強大的抗風險能力。”譚旭光說。

  王進:

  不停電是我們永恆的追求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帶電班副班長王進,是一名超特高壓帶電作業工人。身邊是百萬伏的高壓電、腳下是70層樓高的線路杆塔,在被稱為生命禁區的狹小空間內,跟足以支撐起整個城市用電量的超特高壓帶電線路“打交道”,這就是王進的工作。他說,“我的工作是一項不敢主動跟家人提及的工作,但是不停電是我們永恆的追求,我要做新時代的‘勁草真金’。”

  從1998年參加工作,電網電壓等級從220千伏、500千伏到±660千伏再到現在百萬伏,鐵塔高度也從幾十米發展到了200多米,王進每次行走在高壓線上,看到一幅幅描繪山東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不經意間會感覺自己得到了升華。

  冬天,單薄的作業服導致凍傷﹔夏天,汗水順著屏蔽服能灌滿鞋底。作業時,臉上的汗毛跟著磁場波動,像挂了個蜘蛛網,奇痒無比卻撓不掉它,電流在屏蔽服內到處溜達,扎得腿肚子全是小黑點。但王進一想到千家萬戶的光明背后有自己的奮斗,就會從心底涌動出滿滿的幸福。

  2011年世界首次銀東直流帶電作業,面對±660千伏的高壓、56米的高空,僅用55分鐘,王進成功完成。山東率先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電力保障技術,山東工人制定了通行於世界的中國標准。2012年,王進成立“王進創新工作室”,借助省總工會搭建的創新平台,完成了許多“首次”“不可能”,始終走在行業最前沿。

  近日,國家發布2020年一季度經濟和電力運行數據,我省的全社會用電量位居全國首位,反映了我省企業克服疫情影響,迅速復工復產、經濟快速復蘇的強勁勢頭。作為一名山東電力人,王進深感振奮與欣慰。“扛就扛紅旗、干就干最好、爭就爭第一!”他是這麼說的,也會一直繼續這麼做。

  王欽峰:

  不負韶華再出發

  濰坊高密有一家民營企業,25年來,從一個零星加工的小作坊,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輪胎模具、氣門芯、風電齒輪箱零部件三項“隱形世界冠軍”,它就是豪邁集團。與它一同成長的,還有山東豪邁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火花小組組長王欽峰。

  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王欽峰說,自己之所以能迅速成長,得益於有幸趕上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歷史機遇,有幸站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潮頭,也得益於豪邁搭建起“為員工實現自我價值奉獻社會的理想平台”。

  入廠以來,王欽峰先后干過設備研發等17個工作崗位,進行了60多項工藝革新,設計了20多種專用設備,擁有10多項國家專利,和團隊一起開創了我國高端輪胎模具自主研發的新局面,推動了我國高端子午線輪胎模具從進口國到出口國的轉變。他牽頭成立了“王欽峰勞模創新工作室”,不斷進行創新模式的推廣、復制,已孵化出大大小小的創新工作室(創新團隊)127個。

  王欽峰介紹,面對來自國內外的風險挑戰,豪邁通過“全員創新”,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2019年,豪邁征集創新改善提案31.3萬條,參與人數14865人,共創造效益1.15億元,發放獎金538萬元。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他始終不忘初心,心系產業工人隊伍的發展壯大。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他先后提交了《關於把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建議》等40多條議案,引起高度關注。2020年初,豪邁集團作為全國唯一一家民營企業,被確定為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單位。

  紀洪生:

  白衣執甲逆行

  忠誠衛護健康

  紀洪生是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重症醫學三科副主任,牽頭成立省立醫院外科ICU,從醫近30年間,一直從事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年收治患者2000余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紀洪生第一時間向上級申請前往湖北。他說,作為黨員,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就要身先士卒、沖鋒在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添彩。

  2月2日,作為我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醫師組副組長、重症救治組組長,紀洪生帶隊進駐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接管重症病房后,面對的是最危重的患者,是最大被感染的風險,他面不改色,帶領重症組的同事,通過臨床第一手資料,多次集體討論、綜合研判,最終明確了“一人一策、中西醫聯合救治,心理支持、康復治療與人文關懷並用”的策略。

  在做好醫療工作的同時,紀洪生也承擔了醫療隊知心大哥的角色,隨時與年輕同事溝通,並進行心理疏導和關懷,在確保隊員“零感染,無意外”的同時,也維護了大家的心理健康。經過50多天的奮戰,他所在的第三批醫療隊在C7西區共計收治新冠肺炎病人96人,危重症17人,重症79人,所創出的山東經驗也得到廣泛認可和推廣。

  “忘不了臨行之際劉家義書記親臨機場為醫療隊送行時的囑咐與重托,忘不了在武漢期間前線臨時黨委對醫療隊員的關照與指導,忘不了收治患者對我們的信任和配合,忘不了后方醫院對我們及家人的問候與照顧。”紀洪生說,“我們不是英雄,只是盡了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名黨員應盡的義務,貢獻了一份山東力量。”

  軒立新:

  以創新點亮

  成長發展新征程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濟南特種結構研究所是中國飛機和各類飛行器雷達罩專業化科研機構,也是山東境內唯一一家航空科研院所。從一名車間工藝技術員成長為研究所總工程師,軒立新總結道:“創新是成長成功的階梯,正是在不斷的創新中,我逐步實現了人生價值。”

  軒立新堅信,創新需要制度沃土。為了激發預先研究創新積極性,他梳理並制定了特種所技術體系,主持制定了《預先研究項目績效管理辦法》、編制了“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帶頭創新電磁功能結構技術中長期發展目標和路徑。他常說,創新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事,隻有團隊協作、全員參與,才能形成持續創新的“磁場”。研究所多年來與高校聯合培養碩士、博士,通過建立產學研發展模式,發現培育創新苗子,開發挖掘創新項目,保持充盈的創新人才庫和項目庫。

  再偉大的創新也是從實踐的“沖動”開始,離不開自身能力提升和外部激勵。在軒立新的推動下,近年來,特種所將“創新能力”納入績效考核,並作為人才晉升和獎勵的依據﹔著力推動全員創新體系建設,持續加大對職工的獎勵和宣傳力度,積極培育選樹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創新型班組、創新能手。

  “特種所全體員工堅守‘航空報國’初心,篤行‘航空強國’使命,培養成就了我﹔山東這片干事創業、擔當作為,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熱土,激勵鞭策著我。”軒立新表示,要繼續把個人智慧力量融入特種所高質量發展,加快技術創新研發成果轉化應用,助力實現強軍目標和現代化強省建設。(劉一穎 李子路 任鶴)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